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习的回忆     
常坤 《青年教师》2005,(4):48-48
想来是10年以前的事情了。师专毕业的前夕,我被安排到家乡的母校实习语文教学。充满希望地从这里走出去,又踌躇满志地走回来,可以将自己所学运用于实践,可以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点贡献,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兴奋。当了十几年的学生,早使我对现今的语文教学模式反感透了: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生字生词、段落大意、主题恩想、写作特点……一篇篇结构紧凑、浑然一体的美文硬是被老师肢解得支离破碎、遍体鳞伤。这早已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陈旧模式,我决定摈弃,运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激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去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相似文献   

2.
Introduce Myself     
“编辑,你好。我是徐东路学校丁斌红老师。收到你的邮件后,现附上一篇范文给学生做为Unit7相关话题写作的辅导……描述人物可以说出名字,长相,性格特征,爱好,理想和座右铭等。”:  相似文献   

3.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便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来。”同样,在写作教学中,只要给学生一个支点.孩子们便能写出一篇篇文辞兼美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4.
正一、绘家乡景之美美莫过于大自然。家乡陆郎虽没有名山大川,但山川秀美,风景宜人、翠竹传情、绿茶迎宾,时刻散发着浓浓的乡村田园气息。尤其是茶、竹资源,极具经济价值。我便带领学生实地调查、了解、感受、体验绿竹的栽培、护养以及绿茶的采、制、焙等"一条龙"工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去写作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味"了.一篇篇  相似文献   

5.
乡土写作是写作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写作必须要有真实情感,给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身临其境、实地察访,去发现家乡的美、欣赏家乡的美,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创造家乡美的积极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调动他们的感官去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努力尝试情境作文教学法。通过合理科学的创设写作情境,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写出文笔流畅、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上的一节作文指导观摩课——话题作文“自信”的教学设计.来谈一谈情境作文教学法最常见的四步骤。  相似文献   

7.
一、实践中写作,激发兴趣 经常参与日常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自主的参与写作,这是因为生活中与别人的交往,是”我”要写,而不是习作课中要“我”写。比如,我要到学生家去家访,而我又从来没有到过他家,我就让学生给老师写信,希望学生在信中尽可能写明白自己家的地址,以及如何乘公交车,下了车向哪个方向走,  相似文献   

8.
[评价目标与内容]六年级学生从自己的写作档案中任选一篇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中懂得评估、修改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并了解自己作文的特点以明确改进方向,品尝习作的成功喜悦。[评价活动过程]一、自评自改作文完成后,教师先让学生诵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给自己的习作作出评价,写上评语。请看王焕文同学《家乡的百叶龙》的自评:百叶龙是家乡的骄傲。希望通过我的文笔把百叶龙的精美呈现给大家。写作时,总感觉词不达意,希望大家能帮帮我,让我的文章跟百叶龙一样美。二、互评互改1.人人参与点评一篇…  相似文献   

9.
每每看到学生以不屑的眼光浏览过教师煞费苦心的批语后,漫不经心地将作文本塞进抽屉,个中滋味,只有语文老师才能体会出来。曾几何时,我尝试着用经典名句或把其略作修改后给学生下批语。没料到,这无意插柳的短小批语竟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激起了他们对写作的极大兴趣。于是,在以后的作文批改中,我就尽可能多地用诗词名句写批语,以使学生更多地关注批语,从而激发他们对写作产生更大的兴趣。写批语如同看自己的孩子,总要带着欣赏的眼光,用赞赏激励的口吻去写。当看到一篇篇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字字珠玑、句句锦绣的佳作时,我…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教学,要求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文章思想,感受美,并学会在平时的写作中运用一些好词好句去给文章渗透美。我每天都给学生布置了读一篇课外读物的作业。然而一段时间下来,可谓绞尽脑汁但收效甚微,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1.
郑华仙 《小学校长》2006,(6):18-18,9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导”在先,学生的“写”在后,这样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循着教师定下的框框写作,自己不动脑筋,教师怎么讲,他们就怎么写,因而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来,甚至出现雷同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这是先“导”后“写”的作文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相似文献   

12.
“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信”的单元习作课要求学生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信,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光及独特风俗。虽然课前做过一番动员,但学生不愿动笔,一方面,他们大都对自己身边的景物近乎熟视无睹;另一方面,对方是假想人,根本提不起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不少学生对作文索然寡味,认为“作文作文,好似捉魂”。语文新大纲中提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思想。若能切实遵循新大纲的精神,我们就能改变这种状态。要在教学中体现这一思想,我认为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写作语境,即写作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受熏陶,去受启迪,去感受美。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级文者情动而辞发”。它阐明了作文者一旦被激发了内心诱因和动机需要,就会插上想象的翅膀,顿有文思泉涌之感。当然,创设写作语境还要根…  相似文献   

14.
1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兴趣学生作文的取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多彩的生活,每天都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生活本身蕴藏着十分丰富生动的写作材料,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深入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走到生活深处,广泛地摄取材料,挖掘生活的真、善、美,探求事物内在的奥秘,体味其精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5.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师生都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从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写作素材。可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又往往很难找到生活与写作的切入口,很难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也就是缺少一种从生活中寻觅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的能力。作为教师,就要设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认为对初一学生来说,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提高写作能力。现以人教版语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谈谈自己的操作情况,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6.
记得从教最初几年,为了指导初中生写作.翻阅了大量的书籍,总结了许多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灌输给学生,收效甚微;因为学生老是抱怨没有写作素材,所以又曾搜集罗列了许多观察生活的方法督促学生照办.推荐了许多优秀的章让他们阅读甚至抄写,也不见长进。我曾和每一个学生就他们的章认认真真地进行修改,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结果发现学生下一篇习作依旧如故。  相似文献   

17.
升入中年级后,写作成为了孩子们的一大难题。这是因为写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不仅需要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语言素材,更需要一些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写作技巧。学生不管在哪一方面欠缺,都会在写作中遇到困难。要想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当然不能只依靠那几节单薄的习作课,必须要将阅读课与写作训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欣赏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在积累语言素材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别具匠心的写作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材料一:《忏悔录》节选托尔斯泰1.当时我出于虚荣、自私和骄傲开始写作。在写作中我的所作所为与生活中完全一样。为了猎取名利这是我写作的目的,我必须把美隐蔽起来,而去表现丑。……就这样又过了15年,当我想到我的作品给我带来的那种荣誉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好吧,你的声誉比果戈理、普希金、莎士比亚、莫里哀,比世界上所有的作家都高,那又怎么样”2.我们越聪明,就越不理解生命的意义,而且把我们的痛苦和死亡看作某种刻毒的嘲弄;与此相反,而平民们活着,受苦,平平静静地、常常是高高兴兴地走向死亡。在我的圈子里…  相似文献   

19.
赵桂森 《现代语文》2008,(12):118-119
长期以来,“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作文教学模式,给本该是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带来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落后局面,给学生创造了许许多多难以言语的痛苦。学生不愿意作文,甚至害怕作文,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惴惴不安:在考场上面对一篇作文,很多学生也是一筹莫展,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敷衍了事,草草收兵!面对这种被动、尴尬的教学状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笔者发现“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初步尝到了改革创新的甜头。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再想想当今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或是内容空泛,不知所云;或是太过虚假,写出来的作文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产品,缺乏个性美……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能贴近生活实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一直在努力地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2003年起,我就试着指导学生写“循环日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