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课堂疏离感是指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方式。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认为中学生课堂疏离感的结构可划分为空虚无意义感、压抑孤独感、盲目无助感、非卷入感、自我价值缺失感五大维度,并据此编制了中学生课堂疏离感的测量量表。经过初步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课堂疏离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城乡之间的课堂疏离感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在课堂疏离感五大维度中,自我价值缺失感普遍较其他维度高。  相似文献   

2.
听力障碍中学生疏离感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问卷法对431名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疏离感进行测查,结果如下:(1)听障中学生疏离感的总体状况表现为环境疏离最高、社会疏离其次、人际疏离最低。(2)女生的无意义感高于男生,男生的亲人疏离感和不能控制感高于女生;在三个年级的学生中,9年级学生的自我疏离感最高,7年级学生的压迫疏离感最低。(3)独生子女的伙伴疏离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的压迫疏离感和社会孤立感高于农村学生。(4)听障中学生的无意义感和亲人疏离感均随人缘状况的改善而降低;人缘差的学生的伙伴疏离感和不能控制感高于人缘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疏离感、自尊以及安全感的现状及关系.采用疏离感量表、自尊量表、安全感量表对44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疏离感、安全感发展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学生环境疏离感最高,人际疏离感最低;疏离感、安全感、自尊相关显著(P<0.01);回归分析发现,社会疏离感得分对安全感总分预测力最佳,解释量达到58.9%.自尊、疏离感对安全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自尊在疏离感与安全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调查当代大学生学校疏离感的现状。方法:采用自编的学校疏离感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男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争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③独生子女的学校疏离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多重点大学学生的学校疏离感高于非重点大学的学生。⑤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存在差异,其中一年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显著低于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针对学校疏离感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疏离感和疏离感问卷,以云南昭通地区1 200名在校少数民族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苗族中学生的文化疏离感和疏离感的一般状况;并同彝族和回族中学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文化疏离感和疏离感在学习汉语时间和地区主效应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年级、性别和民族的主效应上,疏离感和文化疏离感的一些维度有显著差异。(2)年级是影响文化疏离感的重要变量,七年级到九年级,疏离感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发展趋势;七年级到高三年级,疏离感呈现出一个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法研究了1791名不同年级、性别、学校类型中学生师生关系与友谊质量的特点,结合同伴特征和问题行为分析了学校氛围对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探讨了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师生关系总体上重点校好于非重点校,初一、高一好于高二,在亲密性和支持性维度上,年级与学校类型、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2)中学生的友谊质量总体上重点校好于非重点校,高一、初一略好于初二,女生好于男生,学校类型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3)重点校拥有不良同伴的学生和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比例均显著少于非重点校;(4)师生关系与友谊质量各维度可以预测中学生社会适应过程中的自我肯定、自我烦扰和社会疏离感。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疏离感”(Alienation)表现突出的是“成人疏离感”,包括“家长疏离感”和“教师疏离感”。调查发现、中学生两种疏离感表现均令人担忧,提倡通过杜绝“电视保姆”现象、干预登录网络行为、规范教养行为,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家庭亲情计划和完善学校心理辅导体系等六种应对策略,改善中学生的“成人疏离感”现状。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父母拒绝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及情绪智力、社会支持在父母拒绝和青少年疏离感间的内在作用机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6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拒绝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疏离感;情绪智力在父母拒绝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和前半段路径上起调节作用,当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时,父母拒绝对情绪智力的负向预测作用和对疏离感的正向预测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农村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其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与工作倦怠问卷对250名农村中学教师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教龄的长短对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和疏离感、成就感降低等工作倦怠水平都有显著性影响;性别和学校类型对于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倦怠水平没有显著性影响;是否班主任对情绪衰竭有显著性影响.(2)一般教学效能感对教师的情绪衰竭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个人教学效能感对情绪衰竭、疏离感和成就感降低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773名中学生施测班级集体效能感量表(CCEI)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探讨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经统计结果表明中学生在班级集体效能感水平上中等偏上,在学校类型、年级、是否班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以及用功程度这几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部分人口学变量、学业自我效能感变量对于班级集体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结构模型分析发现,班级集体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对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职学生择业效能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Bandura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础,采用择业效能感简式量表(CDMSE)对高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存在年级和专业上的显著差异,在年级上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升高,择业效能感呈现出低—高—低的发展趋势;在专业上表现为文科学生低于其他学生;高职男女生在择业效能总分上无显著差异,但男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显著强于女生。  相似文献   

12.
试谈如何培养职校学生的集体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职校生娇纵任性,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不强,以及单亲家庭的状况比较普遍的现实情况,从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确立班级的总体目标、处理好班级的各种关系、班级无小事、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职校生集体观念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对美国少数民族参与高等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中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 ,白人的中学毕业生比黑人和西班牙裔的中学毕业生更容易进入大学。对于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因素 ,教育经济学集中研究家庭收入和政府财政支持对入学机会的影响 ,把高等教育看作一种投资来分析投资回报率、大学学位的收入等对学生入学选择的影响。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框架 ,提出家庭内部及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所产生的资源 ,对美国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显著影响。笔者以长期跟踪调查研究的美国两万多名学生为样本 ,运用因素分析法测定社会资本的各个指标 ,同时分别从学生和学校两个维度进行多层次分析。多层次分析结果表明 :在学生水平上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中学的专业成绩和中学选修的课程对美国少数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显著影响。在学校方面 ,学校社会经济地位的平均水平、教会学校以及家庭的教育期望也深刻影响着美国少数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相似文献   

14.
采用EFT和LASSI对205名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当前大学生认知风格特点与学习策略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认知风格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学科差异显著;认知风格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相关;文理科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在时间管理、焦虑、专心和信息加工策略量表上得分有差异;文理科大学生高学业成绩组与低学业成绩组在学习策略分量表上得分差异显著,高学业成绩组得分显著高于低学业成绩组。  相似文献   

15.
尽管就道德的境界或水平来说,公正远远低于仁慈,但是就道德的社会效用来说,公正远远重要于仁慈,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个体道德发展的生长点。然而,我们现行的学校道德教育尚未重视公正在学校道德教育和学生道德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以至在结构的科学性和功能的实效性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102名农村中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在英语交际时存在语用失误。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找出了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并对今后的农村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College students' finances are of considerable public interest student finances influence student choices. and student choice, have public consequences. Moreover much public money is spent to assist students financially. Yet remarkab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student finances, particularly as they vary on overtime or among individuals. 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results in this area. Based on two sources of data yearly surveys of college freshmen, and a longitudinal survey of one high-school class nationwide it decomposes student expenditures on college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of funds. It then examine, file resulting distribution as it varies overtime and among students who live in different places, who performed differently in high school, and who come from backgrounds of different affluence. The ditribution does vary with these variables, but the author concludes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current public aid programs are misdirected.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使用“MHT”量表对 95 0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 :1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总体上是好的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等较为突出。 2 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生。 3 初二是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易发期。 4 一般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如重点学校 ,但两类学校学生的具体心理问题表现的差异并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9.
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探查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重庆市180名聋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聋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乡村学生,从五年级到高二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M状发展;聋生的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较普通学生为轻,而孤独倾向较普通学生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