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前期统治者确立的民本思想以及“以文治国”的思想,造就了选贤任能,从谏如流,君臣共商国是的开明风气。“唐承隋制”并加以改革发展,调整了阶级矛盾和等级关系,确保了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团结、和亲、德化、互市、羁縻等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出现了“四夷俱服”的局面。对外的友好开放,使“九夷重泽,相望于道”。唐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成就了唐初百余年的盛世,也奠定了唐代近三百年的基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在不受强制力量控制和顺应自然的状态下,以“无为”求其无不为,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初汉和初唐的统治者运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使得民富国强、天下大治,说明了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在历史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中国农村改革的推行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天与人交相胜”说是中唐时期法家诗人刘禹锡提出的进步学说。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唐以前法家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且为当时的政治革新提供了战斗的思想武器。“天与人交相胜”说的提出,是中唐时期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必然产物。中唐是唐王朝由盛入衰的转折时期。由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唐代思想的解放和人生个性的解放影响着唐传奇作家,也影响着唐传奇的思想内容。本文从“私奔”、“婚外恋”、“仇杀”等唐传奇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方面解构唐人小说的妇女关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唐宪宗的政治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它包括君臣共治思想、纳谏思想、改革思想和民本思想.这是一套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其中有前代的思想,也有唐宪宗个人的特色;它既属于地主阶级的思想范畴,也含有辨证唯物主义的因素.唐宪宗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完成了“元和中兴”,奠定了他“中兴”之主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振发风雅 ,关切时政是元结诗论的主导倾向 ,而古朴雅正 ,以真气发愤词则是其一贯的审美追求。元结的诗学思想体现了中唐前期要求扫除文坛积弊的进步倾向 ,对稍后的文学革新运动特别是“新乐府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愈的诗歌总使人感觉有一种清新之气,充荡着一种"通变"思想.这也正是中唐诗文革新的实质所在.中唐文学革新运动的革新对象,主要是针对六朝诗歌、骈文和中唐前期的大历诗歌以及科举"时文"中所表现出的不良现象.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唐士人一方面对现实不满,另一方面也对李唐王朝的复兴充满憧憬.在积极推进政治改革的同时,他们也在努力进行着文坛改革,要求文学作品在内容上要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
鲁迅前期思想的“基石”是什么?真正从内涵上、本质上搞清楚这个问题,也就找到了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前期思想的钥匙。一姚文元明目张胆地在鲁迅前期思想的“基石”上打了三个闷棍:其一曰,尼采主义者;其二曰,社会进化论者;其三曰,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者。他污蔑鲁迅前期“非物  相似文献   

9.
关于鲁迅思想发展的过程,目前大致有两种划分法:(一)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界线,分为前期和后期;(二)1919年五四运动前称为早期(或称为初期),五四运动到1927年“四·一二”前称为前期,1927年“四·一二”后称为后期。关于第一种划分法: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无产阶级及其共产主义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毛主席语)。当然,鲁迅从思想到生活也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世界观发生了变化,注入了马克思主义的因素。因此,只有把五四运动前后的鲁迅思想分为两个阶段,才能有利于阐述鲁迅思想的发展,充分显示出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对鲁迅的决定性的影响。关于第二种划分法:与“后期”相对的“前期”这一概念,本身已包含“早期”。因此,把鲁迅思想发展分为“早期”(或“初期”)、“前期”、“晚期”,这种提法不太恰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教育“十五”计划的学习,联系电大改革和发展实际,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原则;要从“三个代表”的思想出发,加深对教育“十五”计划的理解;要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抓紧制订学校“十五”发展规划;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强大动力,推进电大新一轮改革和发展。并对新形势下电大发展定位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中兴间气集》是一部中唐前期的诗歌选、评集。是著标举“体状风雅、理致清新”的审美准则 ,体现出重闲雅、重清赡、重韵致等方面的诗学倾向 ,在诸多唐人选唐诗中独具一格。是著亦显示了中唐前期诗学的基本旨趣 ,成为研究彼时文学思想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在探讨鲁迅前期“立人”思想的形成的因素和“立人”思想的表现形态,以及文学观与医学观在改造国民性过程中的辩证统一;提出了鲁迅前期有“诚”与“爱”的社会构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1918年和卫919年鲁迅先生曾连续在《新青年》上以“唐俟”这一笔名发表了6首新诗,即《梦人《爱之神入《桃花八《他们的花园入《人与时》和《他人“唐俟”的署名是耐人寻味的。据孙伏园先生解释:“先生之署此名,原义应为‘有所等待,唯恐落空’,是迫切要求进取的意思,有点焦急,但又包含着足够的积极性。”①当五四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鲁迅先生用他那支如椽大笔刚刚开始纵横于新文坛的时候,我们不妨从研究这6首新诗起步,探索一下前期鲁迅的思想端倪。一、新诗表现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渴望与追求我们注意到《梦》、《爱之神》和《桃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在探讨鲁迅前期”立人”思想的形成的因素和“立人”思想的表现形态,以及文学观与医学观在改造国民性过程中的辩证统一;提出了鲁迅前期有“诚”与“爱”的社会构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主席的指示,是理解鲁迅前期思想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但在过去的若干年间,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鲁迅思想的发展是“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直到一九三一年才“从进化论最终的走到了阶级论”。这种观点贬低了鲁迅前期的革命思想,否定了马列主义对鲁迅思想的指导作用,是一种错误而有害的观点。今天,为了正确地认识鲁迅思想的发展过程,以便更好地学习鲁迅,必须对这种错误观点加以剖析,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16.
唐王朝前期,由于隋末乱世的历史背景及官吏的致仕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官吏年过七十而没有致仕。虽然他们中多数人为唐王朝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高龄职事官现象是唐前期职官管理制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7.
唐诗在经历了盛唐和中唐的两个发展高潮后已渐渐失去了原先恢宏博大的气势。而崛起于晚唐前期诗坛的李商隐,却以他独特的风格,特殊的艺术魅力,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为唐诗展拓出新境界。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奚谷)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一生经历了唐的三代皇朝,仅活45岁。李商隐所处时代,正是唐王朝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与深化中走向没落的时代,唐王朝气数将尽,政治黑暗,皇帝昏庸,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分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可奈何花落去”他的这些著名诗句正象征性地显示了唐王朝无可挽回的没落趋势和悲剧结局。在李商隐逝世后十多年唐王朝终于在黄巢、王仙芝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生活的中唐时期,正是我国前期封建制衰落,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柳宗元参与了以王叔文、王伾为代表的中下层地主革新派发动的一次进步的政治改革,史称“永贞革新”。由于守旧势力强大,改革最终失败,柳宗元遭到贬斥。在漫长的贬谪生活中,他除了写作大量的诗文作品以外,还写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著作,对发展古代唯物主义和人学思想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唐志军,齐齐哈尔市青云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封面左)唐志军,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教师、教导主任等职务,1997年7月任青云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自任职以来,唐志军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构以“情感”为基础的教育管理模式,确立了以“教师为学生服务、学校为家长服务、教育为社会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三个服务”的办学理念。在先进管理模式和办学理念的支撑下,学校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的研究。如今“,信息化”和“社区化”已经成为学校的两大办学…  相似文献   

20.
“极限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中小学数学和高等数学内容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极限思想”.特别是在高等数学中,如果把极限思想除去,高等数学便所剩无几,这足以表明“极限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从发展学生智力的角度,还是从将来深入研究数学知识的角度,都隐喻着适时地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的必要性.唐老师也是本着“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