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游记》宣讲了大量的佛教义理,《心经》内容又占有较大的比重,作品不仅全文引用了《心经》并在作品中多次提及,且师徒间以之为谈资,相互勘验对方的佛学修为,作品对《心经》部分原文一再引用,对《心经》义理一再发挥和阐释,化《心经》名相为人物形象,在《心经》空观的影响下,作品穿插了大量谈空的诗句,主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心经》的崇爱,而且大大增加了作品的佛学美感,也拼成了作品宗教内容的万花筒。  相似文献   

2.
赵羽 《现代语文》2007,(6):9-10
《诗三百》自汉代以来即被奉为经典,《诗经》之说沿用至今,然而其中却有大量离经叛道地表现男女情爱的作品,《国风》中,特别是《郑》《卫》诗中,此类作品尤多。前人文字对《诗》之情”,即爱情诗的论述很多;而对《诗》之“色”,即涉及性爱的作品研究尚有不足。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诗经》中表现男女性爱的部分作品,也就是以往评论者所谓“淫诗”,进行粗浅的赏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3.
东汉之后,《诗序》成为对诗义最为权威的论述,然自北宋欧阳修以来,学者不满汉唐旧注,对《小序》、毛《传》、郑《笺》都提出了怀疑,其中对《诗序》批驳尤为激烈。朱熹的《诗集传》就是在这个疑经改经、存序反序斗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以《二南》、《郑风》的作品为例,探讨朱熹《诗集传》对《毛诗序》诗旨取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平 《沧州师专学报》2011,(2):40-41,122
《老子》与《圣经》是代表中西方文化的两部伟大杰作,然而,两部作品中处处展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其中对"是非"价值论的共性论述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尝试分析《老子》与《圣经》在"是非"价值论方面是如何进行类似论述的,从而使人们能够以此为切入点,更深、更广地去探寻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在这两部杰作上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奇“与“杂“概括《淮南子》书的特点,从历史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内容等诸多方面,论述了其特点形成的原因,并探讨了《淮南子》书在后代流传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6.
张朵 《语文知识》2009,(3):4-5,8
《孔子诗论》是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中一篇极为重要的文论文献。其中,第八简集中评论了《诗经·小雅》中的五篇作品,这些作品,历代都有较多解读。孔子认为,《十月之交》的特点是善于揭露和批判,《小曼》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执政能力的怀疑。这些评论,对推进《诗经》相关作品研究的深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列《知音》一篇,论述了文学鉴赏的规律,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原则,指出了文学鉴赏、文学批评在文学审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不仅注意到作品的多义性、读者的作用,而且《知音》篇实际上已从接受实际和理论层面上论述了自己的接受美学思想,较早期西方接受美学更具思辨眼光。  相似文献   

8.
看《十月》     
本期《十月》在“学宁夏”栏目中刊载了当地两位名作家的作品——石舒清的三个短篇《黄昏》、《左手》、《拥脖》和陈继明的一个中篇《海棠十二帖》。  相似文献   

9.
国内学者多认为乔叟是一位人文主义思想者,其作品具有反宗教的性质.本文尝试从艺术、思想和结构等方面分析《坎特伯雷故事》与《圣经》的关系,以阐述《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圣经》典故、原型及思想,说明乔叟作品中的宗教色彩及其对基督教因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蒹葭》与《山鬼》分别为《诗经》与《楚辞》中咏唱爱情的出色篇章,然而,这两篇内容相似的作品却向读展示了《诗》与《骚》不同体风格的差异,以及北与南不同地域风俗的差异。立足于这两篇作品,对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歌、诗化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苏童、莫言的小说明显地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即现实的小说世界和超现实的小说世界。他们的小说是写实的:童年的回忆、家乡的生活、时代的变化给们带来的苦恼与冲突等等;而他们的小说又是超现实的:他们让神秘的色彩弥漫整部小说,给人物蒙上一层传奇的色彩,使读者在他们的小说中仿佛又解发了体内的另一种感觉系统。写实的内容构成了他们小说的现实世界,写意的感觉构成了他们小说的超现实世界,而且这两部分交错融合,使他们的小说变幻莫测,有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  相似文献   

12.
徐倩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107-108
女性弹词小说作家对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欣赏弹词演唱的才子佳人故事,这对她们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阅读弹词小说可以发现,它与才子佳人小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女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以特有的思维方式使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发生了新变,具体从故事发展模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历史小说作为小说的一种,有着自身的发展演变历程,并在当代明显地表现为"十七年"的政治意识形态叙述与八九十年代的文化叙述两种叙事倾向。围绕这两种倾向,分别以《创业史》和《白鹿原》为例,从理想人物的塑造、语言及言语方式、作家视野下主题的选择与情节的结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探究作家的创作是如何体现和形成当代历史小说的这两种叙事倾向的。  相似文献   

14.
加勒比女性作家简·里斯所作<藻海无边>被誉为名著<简·爱>的前篇,两部作品间有着很强的联系,而学界也一直从不同角度对两部作品进行着对比研究与探讨.从互文性批评理论角度分析两部小说之间的隐性互文性关系,能够更好地了解两部作品之间的关联与内涵,从而深化对<藻海无边>这一作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安娜·卡列尼娜》和《米德尔马契》分别出自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和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之手。两部小说在结构、心理描写和女性意识上存在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两部小说都采用了双线结构,前者是隐秘的内部联系,后者是内外双重联系;心理描写上前者注重展现人物的心灵辩证过程,后者通过对话和内心独白来挖掘人物的心理状态;两部小说都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但后者比前者更具有超前性。  相似文献   

16.
小说集《遥远的祖父》,收入了学者作家汤吉夫先生上至20世纪80年代,下至本世纪初的许多重要作品。在这些题材不同、风格迥异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汤先生这些年来在小说创作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辛勤探索。汤氏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人格特征已成为其文本构成的一部分了。汤氏小说的立足点,是来自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而与那种充当着主流意识形态布道者的所谓"介入生活",是根本对立的。就小说的心理类型而言,汤氏小说无疑是属于荣格所说的"心理学式"的。阅读汤先生的小说,我们会每时每刻都感受到那种极为强烈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风雅颂》与《人生》具有互文性关联,杨科其实就是进城后的高加林。这两部小说呈现出相同又相异的人物关系模式,其相同处在于都包含着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以及"负心汉"又被别的女子所负的情节模式,而且城乡矛盾都在男女的结合与分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风雅颂》对《人生》的"修改"和"误读"体现在男女主人公在"负"与"被负"的行为中所犯的错误程度上的区别,由此也显示了两部小说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以及作者态度和作品审美风格的迥异。  相似文献   

18.
《家庭的幸福》和《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先后创作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在内容表现方面,从前者对庄园生活的赞美抒情到后者更多的无情揭露;结构上从前者的一线贯穿到后者采用双线发展;在心理描写上则后者比前者更为出色和丰富,由此看出托尔斯泰在小说艺术技巧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翻译文学的创作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还是两种社会文化从碰撞到融合的过程。翻译小说受到了译者语言水平、价值观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接受程度的制约。翻译小说要为本土读者所认可,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即本土社会文化对翻译小说产生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对近代翻译小说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铁凝山村小说的时空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小说的魅力何在?就其山村小说而言,一是小说的民间性,以特有的地理空间绘制了一幅拟田园诗般的山村图景;一是小说的现代性,现代时间侵入之后,现代文明带给大山的喧哗,带给山里人观念与命运的变迁,从而表现了铁凝对现代性的不间断的思考。民间性与现代性使铁凝的小说既有一种内在的审美张力,又有着浓重的历史感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