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在中国构建学习型学校的锲机、困境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构建学习型学校,必须根植于中国本土现状,从观念、利益、教育制度、素质能力变革的不确定性和时间上的阻力等方面,探讨中国教育发展对构建学习型学校所提供的有利因素与发展契机和各种阻力与困境,进而找到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建立学习型学校是目前学校管理中比较流行的管理思潮。文章通过对学习型学校以及变革型领导有关概念和特征的分析,认为构建学习型学校需要变革型领导。同时探讨了在构建学习型学校过程中的领导策略:建立学校共同愿景;引领学校组织学习;改革学校组织结构;倡导学校学习型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3.
学校变革动力聚合机制是学校变革动力机制的有机构成部分,明晰动力聚合机制的功能、运行路径和运行载体,有助于学校变革动力的深度聚合。学校变革动力聚合机制的功能是聚合不同来源、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动力,通过聚合个体动力和聚合组织动力两种路径运行,运行载体是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教育变革的加剧日益要求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构建学习型学校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文章探讨了在校本研修中如何通过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将学校文化与主动学习有机结合,构建学习型学校。  相似文献   

5.
学校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崭新的学校组织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建设学校学习型组织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与教育改革对学校重建、管理重构的客观需要,也是学校主动适应变革,追求卓越发展的内在要求。校长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又将进一步引领学校组织成员不断提高持续性的变革力和创新性的学习力,提高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水平,促进校长、教师与学校的整体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在其变革过程中常常遇到阻力和抵制。学校教育哲学变革的阻力主要有个人因素、组织因素、文化因素三个方面。针对这些阻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策略来化解:组建强有力的领导团队;运用立场分析法,消解变革阻力;正确运用学校动力,消除对变革的抵制心理;统筹规划,配套实施。  相似文献   

7.
学校只有不断变革,才能持续发展,而我们在学校实际工作中却发现,学校组织和成员对变革有着天然的制约作用.本文通过对学校变革内部阻力源的分析,提出了克服变革阻力的策略方法,以期建立良好的学校发展与变革环境,保证学校组织变革的正常进行和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校变革是一个教育资源再分配和利益再调整的过程,其特征表现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且存在诸多阻力。有效的、高水平的变革需要外动力以超越学校变革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阻力。学校变革外动力不是纯粹地根植于利益分享和竞争之中,而是源于对学校变革的认识和敏锐的判断力。学校变革要积极地利用外动力,就应确立学校变革整体性思维和设计有效利用外动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形态的转变必然带来学校的转型和管理的变革,这要求学校要建立适应变革要求、创新,追求卓越发展的学校管理模式。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把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于学校管理,营造学习型学校,更新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校长、教师与学校同成长共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开始进入一个变革的时代。教育在这种持续的变革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更新学校管理模式,学习型学校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校管理模式,学习型学校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并不断吸收与创造新知识。它是一种能够适应时代变革并追求卓越的学校管理模式。在中国,学习型学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究以寻求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育行政推动、社会需求驱动和学校自主选择是影响学校变革的三种主要力量,它们对学校变革的影响各不相同。为使学校变革能顺利推进,一方面要尽力改进教育行政管理和引导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为学校变革创造支持环境;另一方面要从学校自主选择切入,培育推动学校变革的力量。为此,要重点提升校长的教育责任感、事业心、办学理念、开拓精神、改革意志等办学品质。  相似文献   

12.
职业院校的组织文化变革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院校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学校组织文化的变革。在组织文化变革中,始终存在着两种相互对抗的力量,一个是推动力,另一个是阻力。两种力量的作用使得新旧文化的变迁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融合过程,且变革过程通常分为新组织文化的设计、反映、推广和记忆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Indonesia's experience with neo-liberal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t argues that this agenda has encountered strong resistance from the dominant predatory political, military, and bureaucratic elements who occupy the state apparatus, their corporate clients, and popular forces, leading to continuation of the centralist and predatory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that was established under the New Order. The only areas in which neo-liberal reform has progressed have been those where the neo-liberal agenda has aligned well with that of popular forces and there has been little resistance from predatory elements. In presenting this argument,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role of domestic configurations of power and interest in mediating global pressures for neo-liberal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t accordingly suggests that Indonesia needs to construct a model of higher education that simultaneously fits with the reigning political settlement and produces better research and teaching outcomes than the present model.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和根本任务。在发展生产力上,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目标与愿望相同,并且都把其作为“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都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在解放生产力上,毛泽东侧重于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调整,侧重于从革命的角度谈“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则提出“要把解放生产力讲全”,“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观点,从而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生产力思想”。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改革动力是指推动教育改革事业前进和发展的力量,教育改革的动力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具体的教育改革动力包括现实的、需求的、政治的、实践的等诸多因素。教育改革的动力可以从法律制度、物质、科学技术和人这些方面进行维持和增强。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成立城市管理局和城市管理执法局,由城市管理执法局统一行使以前由七大部门共同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引起了我对于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力场的思考。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锐意进取的地方政府领导集体、政治体制、编制和财政的压力、地方政府机构严重的职能交叉等方面的动力,也存在着职责同构、部门利益、代理缺位、机构磨合等方面的阻力。这些动力和阻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力场。在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动力是主要的,即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力场总体来说是推动我国“大部制”改革的进程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远程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虽然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彼此之间却有很强的互补性。准确把握两者的办学优势和潜在力量,消除不利因素,把握有利因素,充分发挥两者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师资建设方面的互补作用,有利于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8.
论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一个攻坚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达成需要多种力量的汇合和诸多条件的支撑,而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转变教学观念,生成教学智慧,走向教学幸福是有效课堂教学实现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19.
Movements to reform teacher education are underway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including Europe,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the US. These attempts at reform are motivated by various forces, but appear to reflect an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toward uniformity, conformity, and compliance. Our purpose here is to analyze the forces and contradictions that currently shape the education of teachers and the nature of their work in the US. Given the scarcity of debate and research in the face of the sweeping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mandates, we raise here critical questions about their political, philosophical, and intellectual integrity and their intended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for teaching and for teachers’ autonomy.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s in the US in three steps. First, we examine the policies that have shap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s-based reform in teacher education, the assumptions that underlie them, and the means by which they are promoted (e.g., standards, assessment, increased regulations). Second, we analyze these reform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global economy, forces that seem to define the ideological stances of the reform. Finally, we conclude by considering the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teacher knowledge, and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完整的社会支持”,其中政策支持至关重要。政策支持的要领在于“上下衔接、内外配套、左右协调”。所谓“上下衔接”,是指在纵向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级政策要上下一体而确保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法力的“一统”,即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各级政策衔接运行,不能搞“一刀切”、“朝令夕改”,也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谓“内外配套”,是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部政策(教育政策)和外部政策(社会政策)要相互匹配而形成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推力的“二合”,即形成一股强劲合力;不能以政治、经济等社会政策扭曲、取代、牺牲甚或折腾教育及教育改革,要发挥社会政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性支持与促进作用。所谓“左右协调”,是指在横向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类政策要左右均衡而保证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效力的“三公”,即体现公共性、公正性、公平性;各类政策协调运行,不能冲突相抵或扯皮推诿,不可在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教育之间支持失衡、失当、失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