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下誓言:“写农民,为农民写” “我的根在农村,我要为农民而写作。”这是浩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写农民,为农民写。”浩然将此作为自己的创作宗旨,坚持了一生。这位农民出身、长年生活在农民中间的作家,对于中国农民和广大农村有着质朴而又深沉的感情。谈及文学和生活的关系时,  相似文献   

2.
农民话语权的表达与传媒作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海涛 《新闻界》2004,(3):46-47
2004年初,安徽作家陈桂棣、春桃夫妇历经三年创作的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问世。由于作品深刻揭露了当前“三农问题”面临的诸多难题和矛盾,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心声,因此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新京报称作者的举动为“农民知识分子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慈利县有个狠人。他确实就有蛮狠。许多年前,他作为一个农民作家,被借调到省城一家刊物当编辑,离家日子久了,该给分管的公社领导和妻子写封信了。妻子是他的文学粉丝,但分管领导不是,却是个女的,他给妻子情意缠绵的信写好之后,给女领导的信也写好了。两封信都写好了,一齐装入信封,一齐放进邮箱,这本来是节省时间、规模化作业的一件聪明人做的事,  相似文献   

4.
农副业科技知识本身很具体.有的还很复杂.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含糊。通过广播把这些知识直接介绍给广大农民很方便。但是.广播全靠“听”.它和报纸的“看”以及电视的又”听”又“看”很不~样的。广播一听就过去了.如果听错.生产上还会受到损失。这个问题在农村科技广播宣传中格外突出.也是科技编辑遇到的最大难题。同时.农村科技广播宣传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农业科研成果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农民是农业科研成果的实践和应用主体.其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0年我国农村文盲半文盲占农村总人口的809%.小学文化程度占3222%.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而高中和中专程度分别占931%和183%.大专及以上仅占048%。这样的科技文化素质结构,直接制约了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并且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许多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使留在农业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更低.从而使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更加困难。据江苏省苏州市在全市35个农业现代化试点村的统计.全部3992个常年务农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的比重竞达到91%。0这样低智能的劳力结构.对农村科技广播宣传通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的科技编辑要下苦功改变编稿方法.变“写文”为“写话”.写农民的话.写农民听得懂的话。  相似文献   

5.
我心目中理想的作家传记.不是一部巧妙伪装的编年史表,它在严格意义上应该是一部“作品”,与所撰写的作家作品风格相一致的戏谑仿制品。这样看来,写一部理想的作家传记异常艰难,它要求立传者不仅要与作家本人有着同等的智慧,同时还要有观察作家生平各式事件的超脱感。为博尔赫斯这样的人物立传,本身就是讽刺。原因之一在于博尔赫斯一生过的基本是停留在时间原点的书斋生活;之二则是博尔赫斯本人有一套知名的关于时间的“迷宫”学说。1930年,博尔赫斯为阿根廷通俗诗人埃瓦里斯托·卡列支写传记时,写过这么一段话:“一个人想从另一…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世界著名女作家,以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巨著《大地》于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出生于美国亚弗吉尼亚州希尔斯保罗.原名泼尔·康福·赛登斯屈克。出生几个月后就随父母来到中国,此后一生中的前40年基本上在中国度过,“赛珍珠”是她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1935年,赛珍珠回美定居,1951年当选为美国作家协会主席。在她一生的一百多部作品中.绝大多数是描写中国的.是西方社会中唯一一位专写中国题材的作家。  相似文献   

7.
2003年12月下旬的一天夜里,我又一次拿起了《当代》2003年第6期。此书中的其他作品我都看了,就因为不喜欢农村题材的作品,我一直没兴趣去看占了很大篇幅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但那一个夜晚,因为无书可读,我硬着头皮开始读《中国农民调查》。没有想到,我读它几近读到了清晨。我的心海  相似文献   

8.
许琳 《新闻前哨》2005,(2):15-15
采写“贯彻一号件回望”,我们感到,只有做到“三贴近”,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农村新闻才有写不完的好题材。路口镇是去年黄州区农民人平增收最多的一个镇。从地域看,该镇区位并没有明显优势,那么,农民增收的幅度大于周边地区靠的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这个镇的几个农户。  相似文献   

9.
作家赵树理有一次下农村,住在一户农民家里,房东小李向这位作家求教写作真经。赵树理知道小李的心意后,建议小李写一篇表扬好人好事的稿子让他看。小李拿来写好的稿子,赵树理看了后说:“你先改一改,明天让我看。”第三天,小李将改好的稿子送去,赵树理看后说:“你再改一改,明天送给我。”第四天,小李改好了稿,赵树理看了一遍,说:“我看你会改,再改一遍。”第五天,小李又  相似文献   

10.
"原来他是个作家"解放初,柳青在皇甫乡安家,群众只知道他是柳书记。他刚下来时,穿了件黑呢大衣,戴了个墨镜,凡见人围成一堆,就凑上前去听,但农民一看他这模样,不敢跟他搭言,柳青很懊恼。第二天,他就学农民样  相似文献   

11.
采访,是记者生活最丰富多采的内容。作为记者,最难以忘怀的不是某篇新闻作品,而是为了这篇新闻作品而进行采访写作的过程。采访生活有一个特点,就是多数被采访者没有采访的经历。那么,如果记者采访一个有丰富采访经验的作家,特别是精于此道的报告文学作家,那情形又将如何呢?笔者采访作家赵瑜,使得笔者有了和以往采访不同的感受和体会。硬汉写硬汉必有精采作品当时的赵瑜,正处在新闻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王文元 《档案》2013,(1):33-37
他是一位农民作家,以写童话而被孩子们喜爱。他也曾是一位民工,一位在引洮工程上的普通民工。1958年,轰轰烈烈的引洮工程开工了。30岁的金吉泰,正是年富力强的时节,他也成为十万民工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3.
编辑为知名作家编书立传不是新闻,知名作家为当代普通编辑立传出书是新闻,是在出版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新闻。青海作协副主席、散文家王立道的长篇传记文学作品《烛照篇——黄伊和当代作家》一问世,十几家报刊和广播电台纷纷作了报道,有的还发表了部分章节,说明大众传媒对这部专著的重视。一位在中国社科院工作的老朋友得到此书的当天才读了两章就急忙打来电话,问我看过了没有。他说内容实在感人,干编辑这一行的奉献精神和事迹外界知道得太少了,应当广为宣传介绍。 由谁来宣传介绍好呢?编辑写自己未尝不可,但不免有局限性,许多事情不便由自己说,看问题也往往不如旁观者清。由作家来写编辑,效果显然比编辑写自己好。编辑活动主要涉及作者及其作品,一部部作品从孕育到诞生,编辑起了多大作用,功过如何,作者最清楚。这部以黄伊为主轴的当代文学编辑家传记写得很成功,感人至深,读后得益良多。本书有三大特色给我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新闻难写.容易空泛、干巴.可读性差,这是多数记者(通讯员)共同的感受:怎样才能将教育新闻写得生动具体,有可读性呢?第9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作品《浚县少年怀揣“两证”出学堂》(原载《农民日报》1998年6月1日),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综观这条消息,从写作上来说.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化服务是我国的新生事物.也是当前农村改革的重大实践。第1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作品《跟城里人一样享受政府公共服务(引题)诸城农民迈进3公里社区服务圈(主题)》,报道了山东诸城在全国首创以县市为单位连片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助推基层组织由管理农民向服务农民的转变。作品精选材料.妙用事实.恰当组织结构.而非空讲道理.明白通畅地传达意昧深长的时代主题.使报道获得实实在在的传播效果。其写作特色对于打造短而活且有深度的消息报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听一位兽医讲过一个笑话。有一个乡镇的通讯员习惯于道听途说写新闻,有时还编造故事写假新闻,来蒙骗编辑。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沙牛与牯牛打架”的新闻稿(在南方,农民把公水牛叫牯牛,把母水牛叫沙牛),说的是某村一头牯牛与一头沙牛在秧苗地里抵脑(打架的意思),抵红了眼。不仅损坏了生产队的庄稼,而且还伤了人。  相似文献   

17.
王冰 《图书馆杂志》2008,27(5):94-95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马嘶先生的<燕园师友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是一部怀念与记述燕园师友学行的纪实作品.  相似文献   

18.
《宜昌日报》在讴歌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宣传中,最近又新辟了一个“城里人看农村”专栏,既有反映农民注重学习法律、科技知识的,也有写农民进城当经理的;既有反映农村交通日益便利的,也有报道农民消费观念更新的。由于都是写的读者身边熟悉的事,看得见,摸得着,使都市人领略到了现代农民的风采,因此受到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9.
对于作品研究,文学界历来有“作家生平本位”和“作品本位”之争。前者认为作家生平是作品形成的内在依据;后者则认为,作家将最好的东西都放在了作品里,作品是作家进入写作状态的“另一个自我”的产物,此时他所面对的才是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莫言 《新闻世界》2005,(5):54-54
看了这十本书中的部分作品.看了十个作家的简介,方知我贸然答应作序,实在是轻率。我的意思是说我没有资格给这些兄弟姐妹们做序。他们的序,应该由德高望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来做.而我.没有指点这十本书的资格、能力和胆量。但鸭已上架,就呱呱几声,不算序,算仿佛是一个出行的依仗前.那个提着铜锣喊开道的发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