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特征及对树种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实际林隙面积小于250m2的林隙数量占被调查林隙的70以上,扩展林隙面积大部分分布在100m2-500m2之间(70%左右),林隙最大面积大部分分布在300m2-900m2之间,林隙模型所模拟的面积应在500m2-900m2之间。40%的阔叶红松林林隙是风干扰形成的。每个林隙的平均林隙形成木的数量是2.65株。最大林隙形成木集中分布在50cm-60cm和60cm-70cm两个径级内,占总数量的50%以上,红松、紫椴、蒙古栎和春榆在最大林隙形成木中占95%以上,其中紫椴(40%)所占比例最大,红松(34.5%)次之。林隙内的树种更新密度比林冠下提高了30%左右。根据树种对林隙的反应可分为4类:鱼鳞云杉、水曲柳、青楷、白扭、红松、臭冷杉、胡桃楸和色木对林隙反应中等;紫椴、裂叶榆和春榆对林隙有强烈反应;白桦、山杨、蒙古栎和落叶松需要强烈林隙干扰才能引起树种更新。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暗针叶林实际林隙面积大多小于80m2,扩展林隙面积主要集中在50m2-200m2之间(75%左右);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平均林隙面积变小,每公顷林隙数量有增加的趋势。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形成的类型主要是掘根风倒、干基折断和掘根风倒形成的,分别占34%和30.6%。风干扰是长白山暗针叶林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暗针叶林每个林隙内林隙形成目的数量以2株-3株居多,共占林隙总数的61%;并且每个林隙内形成目的数量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现减少趋势。林隙形成主要由云杉、冷杉等树种组成,其中云杉所占比例为62%;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形成分布最多的径级是20cm-40cm,占林隙形成木数的61%,云杉在暗针叶林的林隙形成中起主导作用。长白山暗针叶林各个时期林隙形成的速度不是均等的。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北坡云冷杉林胸径、树高结构及其生长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云冷杉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长白山区是云冷杉林类型最多而且分布较广泛的区域,但对它们的结构与动态研究较少。文章根据长白山北坡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云冷杉林的200块标准地资料,对林分的胸径和树高与结构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发生变化的状况以及林分林木直径、林木树高与林木株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林木直径与林木株数之间存在着幂指数关系,林木树高与林木株数之间亦呈幂指数关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云冷杉林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最后对云冷杉林的经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1建立固定标准地调查发生初期虫口密度1.1设立固定标准地早春在3月下旬选择落叶松纯林,林龄20—30年之间具有代表性做标准地,方法在所选地内做长方形标准地,标准地内落叶松株数要超过200株,标准地面积根据达到株数而定。标准地四角设标桩,边线有标志,四角标桩,标明方位角、距离,然后将标准地内落叶松依次编号,用铅油在视线高度写在树干上。写好以后再任选25株标准木为标准株,记好标准株编号,并把标准株在胸高位置缠上两道塑料环,塑料环宽10厘米,两环间距离10厘米。  相似文献   

5.
在营造落叶松林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严重的病虫害,极大的危害了落叶松林的正常生长。为了使落叶松林的营造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落叶松林的抚育管理需要做好,对落叶松林的病虫害防治加大力度,为落叶松林提供良好的自然生长条件,有利于保证落叶松林的成活率。现就落叶松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6.
应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模拟不同虫害干扰强度下森林景观的长期变化,采用APACK统计软件计算落叶松和白桦及各龄组的分布面积以及物种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虫害干扰降低了落叶松分布面积,提高了白桦的面积比例;降低了落叶松的成热、过熟林面积,增加了白桦各个龄组分布面积;降低了落叶松的聚集度,增加了白桦的聚集度.虫害干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森林景观的破碎化.  相似文献   

7.
按照生态采伐作业技术更新的具体模式,在本文中,落叶松云冷杉林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生态采伐技术的适宜模式。模型包括林分特征描述、采伐方式、培养目标、采伐作业设计、伐区清理、集材、更新和技术要求和规格等方面,给东北天然森林生态采伐更新提供了模板。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属于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在我国北方广泛栽植。落叶松分布广泛,耐寒性十分强,落叶松由名黄花松,落叶松的树干笔直,适宜作建筑、电杆、桥梁、舟车、枕木、椿木、矿柱、器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落叶松可高达35m ,喜阳光,对水分要求较高,适应性较强,落叶松是十分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9.
张昌顺  谢高地  陈龙  裴厦  范娜 《资源科学》2012,34(7):1232-1239
地处澜沧江下游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过渡带的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本文以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地形和乔木结构对该区域林下不同生长型地表植物生长与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和乔木结构对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过渡区林下3种生长型地表植物(灌木、层间植物和草本)的生长和分布格局的影响显著,其中地形和乔木结构对灌木生长的作用大于草本,除坡度和乔木密度外,其余指标对灌木盖度或灌木高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地形和乔木结构对林下不同生长型植被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按影响程度大小,影响灌木层种类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胸高断面积、树高、乔木种数和香浓维纳指数,对于层间植物,则依次为胸高断面积、树高、海拔、乔木种数和乔木盖度,对于草本层,则依次为胸高断面积、乔木种数、坡向和树高。就整体而言,乔木结构对林下植被结构和种类的影响大于与地形因子,地形因子中,仅海拔和坡向分别对林下层间植物和草本分布的影响显著,说明乔木结构是小尺度研究中影响林下水热条件的主要因子,但海拔和坡向对它们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藏色季拉山藏药材生长区域气候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嘎  边巴次仁  旺杰  兰小中 《资源科学》2010,32(8):1452-1461
选用西藏色季拉山2007年藏药材的野外调查资料以及自动气象站观测的气象数据,探讨了濒危藏药材的基本分布状况及其生长的区域气候特征。研究表明:从藏药材的分布来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藏药材的植株高度、盖度以及多度都呈现基本下降的趋势,药材属性与山体坡向的关系随着药材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从药材生长区域的总体气候特征来看,山顶降水量、相对湿度基本大于西坡和东坡,东坡基本大于西坡;山顶平均气温、地面温度低于西坡和东坡,东坡高于西坡;山顶风速基本大于西坡和东坡,西坡大于东坡;西坡以东风为主,山顶以南风为主,东坡以静风为主;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减少,相对湿度、风速增加,温度降低;静风(东风)频率减小(增加);南风、SSW风频率随着季节不同而增加或者减小;东坡、西坡的温度(风速)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增大),东坡、西坡的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频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呈现基本相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调查色季拉山西坡方枝柏疏林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研究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及重要值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6个方枝柏疏林样地内,共有植物54种,分属于29科48属,其中乔木层2种分属2科2属,灌木层14种分属6科11属,草本层48种分属24科38属;(2)科数、属数、种数随海拔梯度变化均呈双峰曲线;(3)灌木层种数和海拔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草本层种数与总物种总数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乔木层种数、草本层种数、总物种总数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4)随海拔的升高,乔木层树种的组成趋向单一化;灌木层在不同海拔带的方枝柏疏林内分别有明显不同的优势种;草本层在不同海拔高度中莎草科植物重要值最高,菊科植物重要值次之,其重要值均随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草本层湿生植物与中湿生植物占绝对优势,方枝柏疏林群落表现出沼泽进程化趋势,方枝柏种群呈衰退型。  相似文献   

12.
三江源地区植被盖度与居民点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慧  贾绍凤  吕爱锋 《资源科学》2012,34(11):2045-2050
本文基于人口与环境相关联的地理视角,运用最大化合成法、缓冲区分析法,研究三江源地区植被分布与人口、居民点的关系。研究表明:①从大的空间尺度看,居民点主要分布在NDVI条件好的区域;NDVI条件差的区域,居民点分布较少;②在几十公里距离范围内,植被盖度与离居民点的距离的关系是:居民点密度大的地区,随着距居民点距离的增加NDVI呈上升趋势;居民点密度居中的地区,随着距居民点距离的增加NDVI呈下降趋势;居民点密度小的地区,NDVI与距离居民点远近没有明显相关关系;③对典型牧业居民点小尺度范围内人口分布与NDVI关系的研究发现,距居民点2km范围内,由于人类的放牧活动造成了植被的退化,NDVI较低;2~4km范围内,植被受人类放牧活动影响越来越小,随着距离的增加NDVI呈显著上升态势;4~10km范围内,因为自然条件的差异,NDVI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变小;④在1998年-2009年即三江源生态治理工程期间,NDVI总体上是上升的。  相似文献   

13.
破碎岩体中的渗流会引发如溃坝、煤矿突水等动力学灾害,对于破碎岩体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渗流特性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文章基于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和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MTS815岩石力学伺服实验系统,通过室内模拟环境,选取不同粒径的石灰岩进行了多组全面的渗流实验,研究了非Darcy渗流的渗透特性。给出了破碎岩体的介质粒径和渗流速度对渗透率的具体影响趋势:在一定的轴压作用下,不同的岩石随着颗粒直径的逐渐变大,渗透率逐渐增大;不同颗粒直径的岩石都有类似的压实渗透特性,随着岩石的压力逐渐增大,其厚度被逐渐压缩,渗透率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林业管理局下的图里河林业局和绰尔林业局的白桦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收集历史资料,研究图里河林业局和绰尔林业局白桦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直径结构、树高结构、林分密度等,从而分析兴安落叶松林的群落结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图里河和绰尔两个林业局的白桦林群落的乔木层树种结构均比较简单。图里河林业局的直径结构分布有1个正态分布、1个偏正态分布和1个双峰分布;树高分布有1个正态分布、1个近似正态分布和1个反J型分布。绰尔林业局的直径分布有1个多峰分布、1个不规则性多峰分布和1个正态分布。林分密度的差异主要是由林场经营活动引起的;林分总断面受林分类型、林龄、立地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NCEP/NCAR的每日四次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1989~2018年全球对流层顶高度的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全球对流层顶高度呈现出从低纬度地区到高纬度地区不规则降低的趋势。在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全年变化不大,且高度明显低于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有较大的变化;在120°E,对流层顶高度存在明显的梯度大值区且其位置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在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最为明显的东亚区域,12月至次年3月的对流层顶高度逐渐降低,且波动较大,5~9月高度逐渐增加;在中纬度地区(30°N-50°N)对流层顶高度全年存在波动且较为剧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的嫩枝为扦插枝条,用黄土、珍珠岩、河沙、混合基质[黄土+河沙+营养泥炭(6︰3︰1),下同]分别作红花檵木扦插育苗的基质,以生长素类激素[(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BA)]的不同溶液浓度分别处理红花檵木扦穗基部;试验表明:NAA不同处理浓度对红花檵木插穗生根诱导,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用350~450 mg/L NAA液浸泡插穗10~15S,其中混合基质更利于红花檵木的扦插生根;而用350mg/L NAA与350mg/L IBA(1︰1)混合液处理红继木插穗,其生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在大青山区相近立地条件下选择不同密度的林分设标准地,对30a生的油松人工林生长状况与林分密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a生油松人工林胸径随密度的增大逐渐减小;枝下高随密度的增大而递增;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但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其变化不明显,而蓄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高径比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递增。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叶蜂是危害我国落叶松林的重要虫害之一,采用生物技术对其进行防治呈现显著的杀虫效果,同时兼具毒性低、污染小的优点,推广应用前进广阔。本文将国内外落叶松叶蜂生物防治的技术成果及研究进展情况作一总结,以期为利用生物技术防治落叶松叶蜂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6种不同保鲜剂组合对香石竹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瓶插时间延长,香石竹鲜切花花朵直径和鲜重变化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出现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趋势。各处理后鲜切花还原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增加程度显著低于对照。各保鲜剂对香石竹鲜切花均有不同程度的保鲜效果,延长了瓶插寿命,其中3%蔗糖+400mg/L柠檬酸+40mg/L硝酸银保鲜处理显著延长了香石竹瓶插寿命,是理想的保鲜剂配方。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首先研究了纺丝过程参数对纤维直径和形貌的影响;其次对单根纤维进行轴向拉伸实验,测试了纤维的力学性能;最后对单根纤维的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测量。实验发现,拉伸模量与纤维直径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拉伸强度随纤维直径的增大而降低,断裂应变随纤维直径的增大而增加。随着纤维直径的增大,纤维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而且纤维开始出现串珠状结构等缺陷,直径分布不均匀。纤维表面形貌特征和纤维缺陷的存在对纤维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纤维的拉伸强度会随着纤维直径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