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跳绳有短绳和长绳之分,短绳可单人跳或双人跳,长绳则为集体跳,其跳法有双脚和单脚交换跳,有单摇和双摇跳,有原地和行进间跳,还有花样跳等。本文研制开发的集体竞赛项目“多人短绳”属花样跳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创新项目,是在原跳短绳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和人数,由传统的单人跳扩展到集体多人的计时跳、耐久跳和竞速跳等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在跳绳运动各项技能中,1分钟跳短绳、鱼贯式跳长绳、连续跳双长绳、连续跳十字交叉绳和跳二绳相交组合绳分别是五类跳绳花样中的典型项目,其他跳绳花样,都是在这五种花样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拓展。因此,笔者选择了这些项目对其进  相似文献   

3.
运用音乐节奏来提高短绳单跳速度和成功率就是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来练习短绳单跳,要求他们的跳绳节拍必须和音乐节奏相吻合,每一次跳绳都必须踏准音乐鼓点,如此一来,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学生的跳绳速度也就会随之加快。  相似文献   

4.
一、跳绳跳绳分长绳与短绳。跳长绳由两人摇一条绳或两人左右手各持一条长绳进行摇动。跳短绳为一人双手持绳跳。方法:可分为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花样跳、竞赛跳、唱歌谣跳等。作用:发展快速准确的判断力、机智灵活的协调能力,培养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二、跳皮筋跳皮筋可分为跳单筋与跳双筋。可由两人间隔一定距离套于两腿上或双手持皮筋,也可以固定于两棵树上进行。方法:跳皮筋可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有时双脚踩、有时单脚勾,左右交错、上下结合(嘴里唱着歌谣)。可一人进行,也可双人或多人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体育教育制度持续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重视各大高校的艺术体操绳操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在这一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艺术体操绳操与花样跳绳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花样跳绳在高校艺术体操绳操教学中的优势,以此来进一步提升艺术体操绳操的教学效果,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的体育精神。基于此,该文主要针对花样跳绳融入高校艺术体操绳操教学的研究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新年汇报     
一、利用跳短绳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协调、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跳绳的方法有单人和双人跳、有原地和跑动跳、有单脚和双脚跳,还有花样跳等。二、做标记之用。用短绳做标记来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短跑教学中利用短绳做起点和终点,使学生更清楚明了。除此之外,短绳还可以  相似文献   

7.
<正>短绳是小学最重要的体育器材,不仅可以用来完成单(双)脚跳、编花跳、双人跳等多种跳绳练习,还可以用来做绳操、当标志物、做游戏器材等,发挥跳绳的一物多用功能,可以使学生的灵敏、协调、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笔者现将利用短绳提高学生速度素质的几点做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运动相似性的角度,分析艺术体操绳操与花样跳绳之间的联系,并对艺术体操绳操教学中融入花样跳绳的可行性和作用进行探讨,认为艺术体操绳操教学中融入花样跳绳的可行性强,并且在提高艺术体操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期望在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为现代学校艺术体操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刘卫峰 《体育教学》2009,(11):60-60
车轮跳绳是花样跳绳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种两人或两人以上配合轮流进行的新型跳绳方法。由于两人摇绳时,每人的两臂都是轮流地进行,摇绳的动作类似于蹬自行车,故得其名。也有人认为跳跃时若从侧面看,好似车轮在转动,所以取用此名;还有人称其为“此起彼伏跳短绳”。  相似文献   

10.
<正>花样跳绳表演赛中创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动作的编排与音乐的配合,在花样跳绳赛的评分标准中包括动作难度(30分)、创意编排(30分)及娱乐表演(40分),虽然仅在娱乐表演版块明确规定音乐的运用占近1/3的比重,但无论是创意编排还是娱乐表演抑或动作难度,音乐都是贯穿始终,其地位举足轻重。花样跳绳成套表演内容的创编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从动作主题的确定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学内容正摇并脚跳短绳。二、国家规定的测试规格2人1组,1人测试,1人记数。受试者将绳的长短调至适宜长度,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跳绳,动作规格为正摇双脚跳绳,每跳跃1次且摇绳1回环(1周圈),计为1次。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测试员报数并记录受试者在1分钟内的跳绳次数。测试单位为次。三、组织一年级学生学习正摇并脚跳短绳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初步学习阶段,建立动作表象1.学习目标:初步学习并脚跳短绳的动作,徒手体验正摇并腿跳短绳的动作,能徒手和持绳摇原地连续跳跃;知道跳短绳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跳绳,并对跳绳产生兴趣,笔者根据跳绳运动特点及学生身心特点,进行了以下五步练习。第一步教师示范产生兴趣教师进行各种花样跳绳的练习,让学生产生兴趣再转为双脚跳短绳的练习,边跳边大声按照跳绳的节奏数数,并告诉学生跳绳关键是节奏。第二步让学生徒手听节奏跳先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跳,然后让学生随着节奏跳,并模仿着教师刚才的示范动作,也边跳边数着“一、二、三……”第三步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学生仍空着手,按照在第一步训练中已熟悉的节奏,双臂和双脚模仿跳绳的动作一下一下跳,按节奏数着数。第四步单手…  相似文献   

13.
<正>一分钟跳绳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小学各年级必测的体育项目之一,其器械简单,场地要求不高,1根绳子、1小块平整场地就可以了。近年来花样跳绳风行,速度跳绳又是练好花样跳绳的基础,如何有效提高跳绳速度是笔者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阐述之,与大家共享。一、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跳绳在选择跳绳时,主要是看绳子的重量和材料。常见的绳子有PVC跳绳、钢丝绳、  相似文献   

14.
<正>不论是跳长绳,还是跳短绳,这都是一种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只有把握好上绳与下绳以及摇绳的频率,就可以玩出很多花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创作能力。现将笔者与学生共同创编的几种跳法做一个介绍,供同仁们参考。一、玩转花样跳绳的基本要求一是跳短绳的技术掌握情况要好;二是对跳长绳的基本技术及知识比较了解,比如,正反绳的上法有:贴近法、一步助跑法、多步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运动相似性的角度,结合教学实践对高校艺术体操绳操和花样跳绳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提出花样跳绳融入艺术体操绳操教学中的可行性强;并且在提高艺术体操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希望在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为现代学校艺术体操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跳绳与健康     
跳绳属轻器械体操。它不仅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教材和各项运动训练中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好方法。跳绳一般分长绳和短绳两种。跳绳的人数可单人、双人、三人和多人。跳绳是由摇绳和跳动两个基本动作组成。摇绳的方法有双手和单手,其又分前摇、后摇、体侧摇、交叉摇和向侧摇(长绳)等等。跳动有原地跳和行进间跳(包括跑动跳)两种,其方法分单脚跳、双脚跳、单双脚交替跳、垫步跳、踢腿跳、高抬腿跳和下蹲跳及各种各样的花样跳。总之,跳绳的内容极其丰富,是一项容易开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经常练习跳  相似文献   

17.
<正> 跳绳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项目,它不仅有趣味性,有锻炼价值,而且还不受场地限制,运动器械及技术动作都很简单,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跳绳很容易普及,为更好发挥其锻炼价值,我们成立了代表队并进行了必要的训练,成绩提高很快。我校四年级学生赵静、李星在西安市第五届“三跳”运动会上,分别以143次、137次的优异成绩打破了小学一分钟短绳双摇跳的男女纪录。训练中我们主要抓了两点: 一、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短绳一摇跳是花样跳和双摇跳的基础,必须注意动作的合理。一摇跳动作要求跳绳者身体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不要有意识地内夹),两脚自然并拢,腿微屈,前脚掌着地,跳起高度以1厘米左右为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州市小学开展花样跳绳的可行性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花样跳绳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了比较突出的作用;花样跳绳在福州市城区小学的开展面不够广,大多数学校没有编写校本教材;缺乏专业的花样跳绳教师、学生没有时间参与、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等是影响花样跳绳课程开展的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花式跳绳操的创编和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式跳绳操是在普通跳绳基础上创编的一套跳绳操。它形式新颖、多样,对于塑造冷静、自信、合作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人体的协调、灵活性方面,比普通式跳绳更胜一筹。花式跳绳操的教学,不仅有一定的步骤,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场地、服装和教法。  相似文献   

20.
<正>跳跳球练习不仅可以促进骨骼发育,促进血液循环,促使青少年儿童增高,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耐力以及平衡能力。因此,笔者尝试将跳跳球引入小学体育课堂和课间操,让学生充分享受新兴体育运动带来的不一样乐趣。一、过绳跳练习目的:利用跳跳球的弹性进行有节奏的跳短绳练习,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耐力水平。练习方法:在学生熟练掌握跳跳球节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手拿短绳,原地在跳跳球上进行跳短绳练习。练习内容可以是花样跳绳,也可以是小组间比谁跳得多的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