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虹 《中华武术》2013,(4):52-53
跳远运动的重点是起跳,难点则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是上1步踏跳练习;二是3~5步助跑起跳练习;三是腾空步教学;四是半程及全程助跑起跳练习;最后完整动作练习等。这样教学由于全程助跑练习相对较少,步点很不稳定,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难点突破没能重点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只有最后才进行全程助跑完整的跳远练习,在前面教学中的踏跳,无论是身体姿  相似文献   

2.
在跳远教学中,常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助跑节奏不好(步幅时长时短,频率时快时慢,起跳前跨大步),踏跳无力,腾空不高,空中姿势不平稳,上体前倾或后仰,产生回旋现象等缺点,影响了跳远成绩。究其原因,是踏跳不正确,助跑速度不好。跳远技术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快速而强有力的踏跳,以获得较大起跳初速度,而这个问题往往是人们熟悉而又被人们所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完整的跳远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技术环节连续组合而成。其中助跑是跳远技术的基础,起跳是关键,跑跳结合是跳远技术的核心。在这四个环节中,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跳远起跳效果的发挥,对跳远成绩产生不利影响。1.助跑速度跳远的助跑不仅是为了获得理想的水平速度,而且还必须为踏跳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助跑与踏跳紧密结合,做到在起跳时既  相似文献   

4.
跳高和跳远这两个项目,从形式上看,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部分所组成,但为什么跳远助跑距离要四十多米,而跳高助跑距离只要十几米就够了呢?这是由它们各自不同的特殊点所决定的。跳远主要是要求跳得远,跳高则要求跳得高,这是十分明确的。决定远度和高度虽然都需要通过助跑和起跳而获得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但决定跳得远与近,水平速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决定跳得高与低,垂直速度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说要想跳得远时,必须提高起跳前的助跑速度,这样,水平速度越快,向前的冲力和惯性就越大,起跳后的…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田径是各项运动的基础。而急行跳远又是这个基础的主要项目之一,跳远的完整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其成绩的好坏,主要是由助跑和踏跳这两个技术环节所决定的。运动员在尽量保持较高的助跑速度之外,还要能适时地正确地有效起跳,  相似文献   

6.
跳远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四个技术部分组成,其中助跑技术是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衡量助跑技术的标准包括助跑速度、助跑节奏和助跑准确性等,而助跑准确性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运动员跳远水平的发挥。由于目前高水平的跳远运动员助跑距离加长,助跑速度更快,助跑步数多,极易造成起跳犯规现象。加之比赛环境的变化,比赛竞争的激烈性,助跑准确率成为跳远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障碍。本文运用观察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全国第十届运动会跳远比赛的37名运动员(男19名、女18名)助跑犯规情况进行统计和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7.
在三级跳远中,助跑节奏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训练计划时所不可忽视的。在此,从心理方面略谈自己的看法。助跑踏跳是跳远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准而无误的正确估计踏跳位置,这就要求助跑节奏的完善和尽可能及早调整步子,如果起跑后错误的估计或过晚发觉起跳位置,那么只有在距离很短的情况下作大步幅调整,这将出现:1.远离踏跳板起跳;2.引起第一跳失去身体重心的平衡;3.引起第一跳过高;4.起跳失败。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跳远的助跑效果,笔者认为主要应从确定助跑距离、提高助跑速度、提高助跑准确性三方面着手。 一、如何确定助跑距离 助跑距离过长,运动员在踏跳前很远的地方过早达到最高速;如果助跑距离过短,运动员又难以在起跳前达到最高速。而起跳前速度提高0.1米/秒,跳远成绩就可提高1%-2%.助跑距离需要多长多短,取决于运动员的水平。以我校两名运动员秦国华和王晓玥为例:她们的助跑步数分别为18步和16步。她俩的百米成绩分别为12"9和13"6。两队员身材不高(分别为1.60米和1.61米),但助跑节奏快。现将她们助跑的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一、案例在跳远课中有以下的现象:现象一:有的学生随着跳板的距离越来越近,助跑的速度不是越跑越快,而是越跑越慢。他们考虑的是踏跳的准确性,但由于助跑技术的原因影响了助跑的速度。现象二:有的学生,尤其是女生,不是跳进沙坑,而是跑进沙坑。因为她们跳的距离不远,2米的跳板(沙坑距起跳板的距离)对她们有一种恐惧感,她们不敢跳,所以出现了跑进沙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跳远的四个技术环节: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中的助跑,踏跳,落地三大技术在跳远中的作用和练习方式大致相同,腾空步技术在跳远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技术之一。挺身式跳远——踏跳腾空后做一个展体挺髋收腹动作,对身体各部位的控制,对力量,速度,柔韧,协调,爆发等各方面的素质要求比较高。现把  相似文献   

11.
跳远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跳远的远度是由腾空初速度、腾起时的起飞角度和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所决定的。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跳远技术来看,一般的腾空初速度是9.2—9.6米/秒,起飞角是19—24度、身体重心腾起高度为50—70厘米。而要达到以上这些要求,最后一步助跑速度必须在每秒10.0—10.70米之间。这就给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它成为跳远技术中的关键。那末,如何搞好助跑与起跳结合呢?通过对国内外跳远运动员资料的综合和分析,笔者认为,在运动员最后六步助跑和起跳两方  相似文献   

12.
1 影响起跳速度的技术因素 1.1 助跑速度:助跑速度在决定跳远成绩的所有因素中,所占的作用大于70%,所以现代跳远技术提倡在高速度助跑下迅速完成起跳。跳远助跑不仅是获得理想的水平速度,而且还必须为踏跳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高速助跑中与跳踏紧密结合,做到在起跳时既保持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又要发挥垂直速度,保证有较大的腾起角和腾起初速度。因此技术上要求控制好助跑最后4步步长的合理变化。助跑最后4步,最好仍以前面相同的动  相似文献   

13.
跳远运动员应该了解跳远的助跑距离、速度、起跳角度、高度和空中时间等各个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参数的最佳值。刘易斯虽有良好的速度,但是他还不能在跳远助跑和起跳中充分发挥他的速度优势。从理论上来讲,起跳速度和起跳角度(重心与起跳点连线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决定运动员的跳远距离。刘易斯在起跳中的主要问题是踏跳力有  相似文献   

14.
跳远作为一种跳跃项目,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可以提高学生跳跃能力和腿部力量,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跳跃技术以及安全的练习方法很关键。笔者运用海棉垫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一、解决不敢腾空起跳的难题初中的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个别学生尤其是女生胆量太小,还有学生由于曾受过伤,产生心理障碍,不敢起跳,针对这个难题,笔者在踏跳板与沙坑之间的地面上铺上几块海棉垫,告诉学生即使跳不到沙坑还有海棉垫保护着不会受伤,学生看到有海棉垫保护着就大胆地尝试着进行练习。两米的踏跳距离对初中生来说不是很难,只要心理因素解决了,练习也就没问题了。  相似文献   

15.
跳远起跳最佳效果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起跳的腾起水平速度(在一定腾起角度状态下),而起跳腾起的水平速度来于助跑的质量,其中主要表现在起跳前几步助跑的速度、节奏和助跑技术。通过教学实验,反映出无板助跑起跳练习对起跳前几步助跑的速度感、节奏感的效果比有板起跳练习的效果要好,这对形成起跳的最佳效果无疑是有积极的影响。从而可以加大起跳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通过的水平距离,它对提高跳远运动成绩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跳远技术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环节就是起跳。提高起跳能力可反复进行一些专门练习训练,并且无需进行全程助跑。下面介绍几种有关的专门练习:1.从40公分高的平台上跳起,起跳脚落地后即向前向上跳起,起跳点至落地点距离约为80—100公分。做这一练习时,髋关节处系一橡皮胶带,起跳时所产生的拉力将  相似文献   

17.
跳远是由助跑、踏跳、腾空、落地等动作组成,其中各部分对跳远的成绩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助跑与踏跳对跳远的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运动学角度来讲,腾空开始时身体重心的初速度的大小与方向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本文从运动学的角度,利用实验与计算的方法对跳远的参数方程(包括实际距离公式,最大腾空角的几种公式和最佳腾空角的近似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和分析,找出各因素对跳远成绩影响的规律,以期对跳远运动的教学、训练提供部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中体育课的跳跃教学内容有跳远、三级跳远、背越式跳高等。跳远技术动作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缓冲四部分组成;三级跳远技术动作由助跑、单脚跳、跨步跳、腾空、落地缓冲五部分组成;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由弧形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缓冲四部分组成,这些动作都包括奔跑速度、下肢爆发力、腰腹肌的力量、身体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跳远技术教学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跳远教学中,重点加强助跑技术和起跳“腾空步”技术的教学与训练,特别强调和狠抓向前跳的效果,充分发挥和利用水平速度,在短期内能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和跳远水平的提高,人们加深了对跳远运动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理论,这无疑对促进跳远运动的发展是有益的。跳远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变化是助跑向起跳过渡的关键,直接影响着起跳的效果,影响着跳跃的远度。因此,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变化特征,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重点。前苏联的阿·斯特里日阿科认为:助跑最后的步伐应使身体总重心做适度的降低,倒数第二步要比倒数第一步长20——30厘米。这样有利于踏跳腿伸直触板和由脚跟快速过渡到全脚掌支撑动作,给起跳踏地角所需要的最适宜角度77°—80°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同时还有利于提高起跳高度。而美国的P·帕尔科尔认为:助跑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