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战线》第七期发表的王政同志的文章《随笔不可随便》,提出了写新闻性的随笔事实要真实,写作态度要严肃,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作者所指责的《请看看左邻右舍》一文(见人民日报2月13日3版),并非“随便”之作,更非“主观臆测”,“做出错误的结论”。作为这篇随笔的编者,我有责任提出看法,同王政同志商榷。人民日报创办《市场随笔》专栏有两年多了,从编辑思想来说,报道内容和议论之词力求实事求是。应当说,《市场随笔》受到广泛  相似文献   

2.
4月11日上午,北京风沙弥漫,黄尘蔽日,这是多年来少见的异常天气。为什么出现这种异常天气?这是北京市民想知道的,也是我们新闻报道中应该回答的问题。可是新华社当天播发的一篇报道:《金雾罩京城》(见4月12日《新华社新闻稿》,却把这种气象学中称为“沙尘暴”的天气硬说成是“金雾”,这种故弄玄虚的做法,是不符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这篇新闻的导语是这样写的:“首都北京今天长时间地沐浴在金色的浓雾里。因为耀人眼目的阳光被阻遮,这里所有的人和物都象沉浸在金色的寂  相似文献   

3.
“一滴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小的新闻事实也可以表现大的新闻主题。本文试图对新闻媒介中的“以小见大”现象作些剖视。先让我们看两则报道。《洪湖报》1988年4月28日刊登了一篇题为《有酒不卖开车人》的消息,写的是饮食个体户刘成林不卖酒给开车人的事。《会计伢嫌我的油壶小》是刊登在1980年6月15日《孝感报》上的一篇小通讯,写的是会计伢在分油时嫌王二婆的油壶小了的事。这两篇报道都不足300字,可谓事情小,篇幅也小,但这两篇报道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前者获得了  相似文献   

4.
6月20日,收到《新闻三昧》杂志主编王宏铭先生的新著《社会转型期的记录与思考》(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3月版)。读完全书,我的第一印象是,作者的执着与思考,令人钦佩。192篇作品中,有31篇“阅旧随笔”。这本洋洋50万言、集成作者30年职业心血的文集,记录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诸多思考,也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来这个伟大变革时代前进与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一篇以《昨夜,大风袭来时》为题,记述4月6日群众在大风之夜抗御风灾的目击新闻,在4月7日焦作日报登载后,立即受到读者的喝彩叫好。好在哪里?一是快,为日报登载大场面的昨日现场新闻开了一个好头。二是活,真实地再现了群众抗灾的感人场景,把报纸办得离群众近了。我是这篇新闻采写现场的一个目击者。亲眼看到记者们在大风之夜以忘我的精神采写新闻的一幕幕动人的场景…… 4月6日晚7时30分,记者部灯火通明,10名记者正在现场新闻研讨会上学习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已经走过了60年,可圈可点之人之事之成就之经验,实在是太多了。我想说的是一件近事,想总结的是这件近事中包含的新闻规律。今年3月28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发表了一篇题为《柳州市领导集体购买高档住宅》的记者调查,亦即批评报道。它不仅篇幅较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8日,《解放日报》与《文汇报》都在头版左下部位刊登了沪郊发现天然矿泉水的报道。两家报纸的消息长短也差不多,均在三百字上下。这两篇对象相同、角度相同、内容类似的新闻,在某些方面却有明显的差别。研究这些异同,对提高新闻写作水平,是有裨益的。下面试就这两篇新闻的标题的制作,导语的写作与新闻事实的选择三方面,作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
最近,《新闻业务》上讨论了短新闻的问题,大家从思想、业务方面做了许多探讨,感到很好。这里,我想具体介绍几篇较好的短新闻,供大家参考。限于篇幅,这里只选了三篇,而且个人见闻有限,这里介绍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希望别的同志继续推荐。新华社四月一日发了一篇新闻,题目是《庄则栋等在列车上为旅客服务》。这是一篇较好的短新闻,全文只有四百八十个字。  相似文献   

9.
说马祖虎忙,他真够忙的。他的本职工作是电影队队长兼放映员,还兼任放像员、广播员、俱乐部管理员同时也还是个业余报道员。在他的“档案袋”里,因为搞新闻,竟有6张三等功卡片。打开他那一本本精致的剪贴本,简直使人难以相信,他先后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大大小小的各类稿件有1200多篇。马祖虎处处留心,多思善想。那次,他到合肥市拿影片,发现不少个体商店既收购又销售旧家用电器,马祖虎一想,便动笔向几家报社投稿。没想到,两个星期后,《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市场随笔》栏目刊用了这篇《收售旧家用电器好!》的文章。这是他的处女…  相似文献   

10.
有言道“天下文章一大抄”,套用此戏言,我想写一篇“天下文章一大做”的文章,因为这是我立足于百年之交、千年之交读报时的一大感想。 其实这千年之交、百年之交的前后日子并无什么特别的区别,但因为是时间长河中的交替,围绕展望与回眸的主题,就引起人们绵绵的感思,从而做出如此千姿百态的文章与新闻。比如:外国的评出千年风云人物,我们敬爱的大胡子老伯伯马克思高居榜首,可喜可贺;又如有人访霍金,谈新千年的预想,(12月29日《中华读书报》),好宏观、好感动,一切都出自策划与点子。国内的文章、新闻更是多姿多彩,如《…  相似文献   

11.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一部专著。有称“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又称“周公著《尔雅》一篇”,或言“孔子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考”,莫衷一是。其实成书可能在西汉末甚至东汉初,略晚于《毛诗》。它缀辑旧文,递相增益,非成于一人之手,周公、孔子都是依托之词。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当你拿起笔来在墨水瓶里留下血和肉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进行写作。”要想写出新闻精品来,同样用得上这句话,也就是说,新闻作品应该是有血有肉之作,是呕心沥血之作。《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大转折》(载《湖南日报》2001年12月26日)这篇荣获第1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就是一篇这样的新闻精品。这篇新闻精品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古人  相似文献   

13.
一条不起眼的小线索后面,可能跟着一条不错的新闻。《河南日报》7月24日和26日刊登了两篇报道《为上北大卖西瓜》、《北大学子,从黄河滩区走出》,就是从一幅通讯员照片挖出的独家新闻。7月23日晚上,河南日报总值班肖建中编委打电话让我到夜班。原来,在摄影部当天发来的通讯员拍  相似文献   

14.
《到美国去播种 T 恤之花》这篇570字的现场短新闻被评为第三届中国新闻奖后,一些同行问我,你是怎样抓出这么个点子来的?我静下来想了想,从新闻背景中寻找一篇袖珍新闻的切入点,也许是我这篇特写的成功之处。作为《中国纺织报》社的一名驻湖北站记者,我从1985年起就对荣获我国服装界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相似文献   

15.
6月29日大众日报副刊有一篇题为《字字珠玑篇篇佳作》的随笔赫然在目。这样华丽的词藻立刻把我吸引住了。我想:谁这么厉害,居然可以"字字珠玑",莫不是王  相似文献   

16.
《王大娘赶“财神“》是写一位农村大娘把上门送“财神”的人赶走的社会新闻,刊登在《新晚报》1992年2月1日头版头题,并荣获1992年全国晚报爱德杯新闻特写大赛三等奖。就这篇新闻的采写笔者想谈一下如何把一般性新闻写成好新闻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正董天策教授的新著《问题与学理:新闻传播论稿》(以下简称《论稿》)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潜心学术的结果,收录2004至2011年的七十余篇论文与文章,分为十一编。该书论题广泛,但都有感而发,针对特定问题阐述见解,内涵丰富,学理性突出,无浮光掠影之弊,对人对己均是相当不错的学术交代。一、践行学术反思《论稿》开篇是文集编定后再写的《引论》,颇为引人注  相似文献   

18.
所谓舆论监督,指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体,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实施新闻批评,以明辨是非,扶正祛邪。洪仁在《资政新篇》中提出,“有新闻篇以泄奸谋,纵有一切诡弊,难逃太阳之照矣。”①这一观点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由于这个观点是洪仁在谈论“禁朋党之弊”时提出的,所以一般研究者认为这不过是洪仁对付朋党势力的一个建议,②想通过报纸将朋党的各种谋划昭示于天下,使其阴谋无法得逞,以达到加强太平天国集权统一的目的。这样说固然不错,洪仁也的确有这样的目的,但若综观全文,将这一观点和《资政新篇》的写作背景、写作宗旨联…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当你拿起笔来在墨水瓶里留下血和肉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进行写作。”写新闻同托尔斯泰写文学作品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要想写出新闻精品来,同样能用得上托尔斯泰的这句话,也就是说,新闻作品应该是有血有肉之作,是呕心沥血之作。《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载《湖南日报》2001年12月26日)这篇荣获第1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的作品,就是一篇呕心沥血写出的新闻精品。这篇新闻精品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一、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要…  相似文献   

20.
本期推出《现行新闻定义之商榷》、《对新闻定义的理解》两篇讨论新闻定义的文章,旨在吸引大家都来研究、探讨新闻基础理论,以期更好地提高宣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