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他说:整个教育过程的文明,取决于课堂教学每天都要有所改进,而改进课堂教学,就需要校长对课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如果偶然想起来才去听几节课,老是忙于开会和操心其他事务,使你走不进教室,不接触教师和学生,那么校长的其他工作都失掉了意义,开会等等的事就会一钱不值。他说:如果我在一年当中没有听过每一位教师的15—20节课,我就会对他毫无了解。他给自己定下一条规则:如果我每天不听两节课,就要算我这一天什么  相似文献   

2.
这学期,施校长每天都要听好几节课。到现在为止,许多老师已被听了七八节,可我一直都没被听到过,心里也便放松了些。哪知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前,在我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施校长拿着听课笔记大踏步地走进我的教室,我顿时有点措手不及,好在我的课  相似文献   

3.
请看某校长是如何把通常让人感到味同嚼蜡的学校办公例会经营成管理的一个支点。 【案例】校长宣布会议开始后说:“按照惯例,办公例会的第一项内容是‘交流上周的听课情况’。”随即.校长边翻看自己的听课记录边说:“上周我听了3节课,总的来说.课堂常规纪律与知识落实都抓得不错.但有几个问题我要特别提出来.请各位对照一下你们走进的课堂.看是否有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现场对话】●靳老师点评《盘古开天地》我们刚刚听了一节非常有特色的课,这是刘颖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的一篇阅读课《盘古开天地》。我认为这是一节非常成功、非常精彩的课。我们参加这样一个研讨活动,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四个问题。第一,她的课是什么;第二,她为什么这样上;第三,我们学什么;第四,我们回去做什么、改什么。我刚才在下面听课,向年轻的老师学了很多东西。现场听课的老师们不断发来手机短信,提了很多问题,我觉得问得都很有深度,很有思想。让我们来看一看刘颖老师的课。在让学生读“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位校长请笔者去观摩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一位三十多岁的老师执教《10的认识》。这位老师创设了很多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听课的教师都很欣赏她的上课状态。但是,笔者对她的教学环节进行统计,7个环节中,只有让学生用"摆小棒"来操作完成“10的分成”这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6.
<正>【情境】明明刚才听课时人都到齐了,怎么现在评课少了两个?……"本堂课王老师板书工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楚。"一位中年听课老师最先说。"王老师的课流畅自然,学生配合积极,教态自然,富有激情。"另一位听课老师说。"听了老师的课,感觉总体上紧扣教材,语言清晰,亲和力强,效果好。但普通话还得加强练练。"一年老年听课老师笑着说。……这是一堂公开课后听课老师的发言。【分析】棋坛上有句话叫做:"观棋不语真君子。"这是对棋坛旁那些不  相似文献   

7.
蔡英 《教书育人》2010,(4):22-22
这学期,施校长每天都要听好几节课。到现在为止,许多老师已被听了七八节,可我一直都没被听到过,心里也便放松了些。哪知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前,在我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施校长拿着听课笔记大踏步地走进我的教室,我顿时有点措手不及,好在我的课准备得还算充分。长长地吸了一口气之后,我还是信心十足地走上了讲台。  相似文献   

8.
《不自由,毋宁死》这一课,我听好几位老师上过;可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唐江澎老师上的。这节课,唐老师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演说才华调动学生的激情和模仿冲动。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们都觉得受益匪浅。“在唐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不仅仅在演说水平上,更在感情上,在精神上获得了很多!”一位学生这样说。这,其实给我们怎样听课提供了一种思路:听课,就要听你的教学才华。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我在听推门课方面恪守这样的原则:听课的目的不在评价而在于帮助教师进步。 每次推门听课结束,在综合这节课的效果后,我都要和执教老师进行讨论,我们讨论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教材、教学的理解。二是本节课的亮点,且请教师自己找出这个亮点。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他说:整个教育过程的文明,取决于课堂教学每天都要有所改进,而改进课堂教学,就需要校长对课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如果偶然想起来才去听几节课,老是忙于开会和操心其他事务,使你走不进教室,不接触教师和学生,那么校长的其他工作都失掉了意义,开会等等的事就会一钱不值。如果我在一年当中没有听过  相似文献   

11.
每次听华校长讲课都让我惊叹不已,惊叹于华校长上课的风采,惊叹于教学内容设计的巧妙,惊叹于总结时的经典话语。也常常令我感慨:这节课还可以这么上?这个环节设计得如此精巧!峰回路转,前面这么长时间的工作,就为了这里的点睛,我怎么就想不到?每次下课时,别说学生,就连听课的老师们都有还没有上够,依依不舍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看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听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课,总想着自己也能上出一节好课,但往往是事与愿违,想象与实际总有一定的距离。看了好多的案例,都是以"成功"与读者共分享,而我所写的,是一节由两个人执教的课,而这节课之所以说是"蹩脚",是因为这节课由我与我的校长共同执教,也就是我打"前阵",我的校长替我"断后",扫清"障碍",让学生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年要听所在学校的每位教师的15节课,全年听课总量达450节~480节。他认为,如果没有听够15节课,对这个教师就毫无了解;如果一天没有听够两节课,等于一天没有办事。由此可见,听课对于每一位校长而言,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领导者听课的方法可以有如下几种:一是散点式,也叫“随机抽样法”,即有时间就去听课,不拘科目,不拘师资情况。这种方式对新校长来说,尤其有用。如我刚调到零陵师范学校任职后,为了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便采取散点式的听课方法,拿着学校的总课表,想听哪位…  相似文献   

14.
范筝 《儿童音乐》2013,(1):42-44
正我想从一个课例说起。这是一节常规课,授课教师选择的课题是《优美的情思——抒情歌曲》。整堂课,学生听赏了三首完整的抒情歌曲以及六个音乐片段,每首歌曲听完之后老师都会问:"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你有什么感想?"很多时候,很多老师都会这样上常规课。无疑,歌曲好听。整堂课紧扣主题,并没有知识性的错误。但为什么这样的音乐课没有打动学生,没有打动听课的老师,甚至没有感动授课教师自己呢?如果让你来给这节课开"药方",你会怎么开呢?也许你会认为听赏内容安排得太多了,形式太单一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太单调了等等。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5.
新校长上任后,一般都要深入一线听课,以便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人数不多,校长短时间内就能听完一轮课。但是,对于规模较大的学校,校长如果沿用过去那种一节一节地听下去的“老套路”,那么要听一轮课,恐怕就需要很长时间。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还会影响其他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近期我跟踪听了多节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一课,其中有两节课出现了情境教学与知识点教学相冲突的困境,学生和听课教师都产生了这样的担忧:"小数点还能继续搬家吗?"  相似文献   

17.
没有排演过公开课从教十几年来,教过的公开课实在太多了,现在已记不清到底有多少节,有上级检查来听的,有参加讲课比赛的,有学校领导听的,当然更多的是同事们听的。所上的课有自己相当满意的,也有明显失误的,都给了我很多经验与教训。那么多的公开课,内容、教法、效果多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几乎每节课,只有当听课老师或领导坐进教室时,学生才知道,今天这节课是语文公开课。只有一两次,为了听课方便需要倒换课,学生猜到可能是公开课,问我时我没有否认。这源于我自己当学生时,对一些老师在上公开课前的某些做法的不以为然。有的老师提前…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们县教研室开展了"送课下乡"的活动。我有幸听到了一节精彩的《数字的用处》(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72页第1课时)课。课中的一个片断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听课教师。【片断实录】教学环节:学生自主设计学号,感受编码的规则。  相似文献   

19.
<正>聚焦课堂,我们看到了"随堂听课"或"推门听课"的管理机制,旨在随时掌握教师常态下的课堂教学状况,及时对教学过程实施监督、调控,促进教师精心准备并上好每一节课。但真的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吗?聚焦课堂,我们看到了遭拒的"随堂听课":"对不起,我这堂是练习课";"不好意思,这节课我安排了单元测试"……其背后隐藏着教师们深深的忧虑:哪能每节课都考虑那么多?作为新教师,对没有教过的新课,总是没有十分的把握;被听课实在不自在,一节公开  相似文献   

20.
<正>【活动背景】近期,听了几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分数除法(一)”,主要内容是分数除以整数。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突出的现象,这些现象促使我不断思考,并进行了教学实践。【现象呈现】现象一:照搬教材,较少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