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义菊 《职教通讯》2015,(26):31-36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走向了一个严重的误区,沦为一种"人力"教育,而不是"人"的教育,把"育人"等同于"制造工具",只培养"人力"或"劳动力"。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单道华 《江苏教育》2012,(11):51-53
学生自能发展是学校教育一个永恒的课题。教育知识无论如何增长,教育观念无论如何创新,都不能忽略关心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学习与自我成长这条主线。我们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把"自能教育"作为办学理念,就是要培养能不断改变和超越的"自燃人",就是希望"为了社会和谐发展、个人能力充分发挥以及个人能够终身学习"提供应有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讨论中小学教育与新国学之间的关系,前提是要明确学校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的教育,是为了人一生发展的教育。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学校教育是把一个"自然人"通过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章太炎先生在《国学概论》中对国学有个粗略的论断,即"一国所有之学也",即一个国家所有的学术或文化,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而"新国学"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具传统性与时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功能就是把人由无知变有知,由愚昧变聪明,由不谙事理到通情达理,学会和自然、和人相处.教育可以把一个野蛮人变为文明人,可以把一个凶残的人变为一个人道主义者.由教育完成的这些功能,使一个生物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这都是教育正常的、基本的功能.但是还有一种教育,非但不能使人聪明,反而使受教育者越来越愚昧.即便是"天才",这种教育也能让受教育者变为"庸才".……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要把好"育人为本"关。基础教育把好"育人为本"关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前提。教育行政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保障。学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是关键。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根本。基础教育要把好"育人为本"关,至少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整体发展与尊重个性的关系、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社会对教育需求与教育对社会引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泛化教育功能的现象,最突出的表现是"教育万能论"和"教育即学校教育"等思想的产生。"教育万能论"主要表现为:教育功能的范围不断被扩大,人们夸大教育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将受过教育的人所具有的功能归结为教育的功能等等。人们习惯把学校教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要把好"育人为本"关.基础教育把好"育人为本"关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前提.教育行政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保障.学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是关键.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根本.基础教育要把好"育人为本"关,至少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整体发展与尊重个性的关系、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社会对教育需求与教育对社会引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功能(推动社会发展)是教育的两个基本职能。但传统的教育实践(特别是基础教育)对人的个性发展的追求与对社会职能的追求相比显得苍白无力。学校往往把有血有肉的受教育者 ,像对待工厂的自然物那样 ,单纯地作为实现教育社会目的的工具来塑造 ,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模子里面铸造出来的产品。从整个世界发展的经验来看 ,这种单纯的“社会本位”取向 ,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社会的发展反而缓慢 ;而一个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社会却人才辈出、欣欣向荣且发展迅速。所以新世纪教育必须把发…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教育有不同的特点.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不认清其特点不利于高职的发展.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具有成人性,同成人教育相比又具有不完全性.高职教育的学生是"半社会"人.高职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半社会人"彻底转变为"社会人".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行业岗位道德、法规相结合,以保证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就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教育中最重要的位置,它也体现了我们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文明之邦"。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大一点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发展,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一个人即使他有渊博的知识和超凡的能力,但他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那么他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而且还可能会危害社会,成为败类。因此学校不要一味地去强调知识教学,以自己学校有多少个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11,(18):3
"如果说人的出生是‘自然生命’的诞生,那么,学校、家庭和社会则孕育了人的‘社会生命’,其中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是把一个人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教育历程。"一个为丰富学生和教师的社会生命内容、提高其社会生命质量而不懈努力的校长如是说。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上说,"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实践发展的日的.从伦理道德上说,"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当作人来对待,无论是一个社会组织、团体、政党,也无论是人与人之间,以至每个人对自身,都应把人当作人来对待.从教育教学上说,"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人来对待.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位思考与处理问题,理解人、尊重人、相信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诚信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诚信教育是师生之间共同接受的教育,是师生共同都要履行的道德,是师生共同的诚信.本文主要对诚信教育进行阐述,以培养师生善待社会,诚待生活的素养,把"诚实、信任"的理念深深灌输到心中.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现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把人培养成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教育不仅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成为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大学除了是一个"教学"  相似文献   

15.
西安高新国际学校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要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形成了"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孩子全面和谐发展,奠定他们的未来。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校的教学之道、管理之法无不体现着这一理念,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这是一个有教育理想的校长,这是一所有教育追求的学校!  相似文献   

16.
郑南宁 《教育》2012,(11):51
中国大学要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如何通过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必须做出严肃回答。教育本质体现人文精神教育的本质是把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人格养成的过程。教育要为保障人人享有发挥自己才能、掌握自己命运而提供必需的思想、判断、人文情怀和劳动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成为"全人",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7.23"讲话精神是对中国未来宏伟发展蓝图的勾画和描绘,未来社会应该是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都得到统筹发展的和谐自由美好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与这种和谐美好社会建设相适应,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着眼于人的目的性,着眼于人的发展,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这要求改进目前大学教育管理中"官本位"与"管本位"的思想,提高大学生"育人"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就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要着眼于在日常管理实践中通过树立培育新人的理念,以尊重人的自由发展权利为制度建立的前提和用发展性评价制度来真正实现教育的"育人"价值理念上。  相似文献   

18.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多种教育思潮中主要存在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大思潮.前者以掌握自然规律、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而人文教育是通过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教育把教育的立足点放在"人"以外,在它指导下形成的是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以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才为宗旨;而人文教育将教育的立足点放在"人"上,相应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即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出发点.客观地看,两者各有利弊.科学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物质进步,但它忽视了人的内在需要,把受教育者的人性发展放在次要地位.人文教育关注人性,但它把人与自然、社会分离开来.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过程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只有教育过程公平才能体现教育公平"人的发展"的本质内涵没有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基石就会不稳,也就谈不上人人享有发展,更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公平的召唤把教育公平推到了社会发展的前台。教育公平有宏观  相似文献   

20.
正按照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理论,帮助、安慰、分享、合作、同情等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都称为亲社会行为。西方心理学家马森和艾森伯格把亲社会行为定义为"帮助或使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受益而行为者又不期待获得外部奖酬的行为,这类行为经常需要行为者一方付出一些代价、作出自我牺牲和冒一些风险"。儿童发展和教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