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遣兴五首》是杜甫乾元二年(759年)在秦州所作。但是,杜甫《遣兴五首》从内容上看多言长安时事,从叙述语气看,使用的是描述当前事件的语气,从内容、风格、体裁上考察,更接近杜甫的长安诗,而与秦州诗有明显不同。因此,《遣兴五首》当作于长安。从诗中的事件和物候描写判断,此五首诗作于天宝八载(749年)秋。  相似文献   

2.
天水师范学院贾来生博士新著《道教生育思想研究》近日由巴蜀书社精装出版。《道教生育思想研究》既是贾来生博士攻读博士学位的结晶,也是其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的结项之作,是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丛书之一。道教生育思想研究是宗教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道教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宗教与人口学相结合的新学科,是道教研究中鲜有人研究的非常有学术价值的新领域。贾来生博士长期钻研道家道教思想,近年来致力于道家道教生育思想的研究,先后撰写并发表《论道家道教中的生育和谐思想》、《文昌信仰生育思想初探》、《老子生育思想探微》等一系列论文,将传统文化中土生土长、影响深远的道教思想与医学中的生育护理理念相融合,并进行现代诠释,《道教生育思想研究》是作者汇通宗教与医学、融合经典与现代的又一力作。它既可以说是传统宗教思想的新解读,又可以说是现代医学中妇婴护理思想或者人口学研究向传统文化回归的一次有益探索。该书视野独特,选材精当,深入浅出,是一部系统探索道教与现代医学生育思想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秦州<遣兴>诸诗与王梵志白话讽喻诗的语言风格极为相似,应是杜甫对王梵志诗歌的有意模仿.结合王维诗歌中的"梵志体"题注,再以杜诗为佐证,可以判定王梵志应生活在初唐时期,其白话诗对杜甫、王维等盛唐诗人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主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 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家养生思想是其基本学说的折射,并对中国养生理论和 方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孔子崇尚六经的文化,六经就是《诗》、《书》 、《礼》、《易》、《乐》、《春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翻阅大量相 关的文献资料来揭示《诗》、《书》这两部经典对儒家养生思想形成所产生的影 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唐朝一代推崇的先驱,萧颖士对整个古文革新运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诗歌中所体现出的浓郁的引《诗》、仿《诗》"情结";而这无不与萧夫子"宗经尊儒"的经学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后人对于萧诗也有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叶法善是我国唐代著名道教法师和杰出的道教音乐代表,其宫廷道教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和地位。本文通过对叶法善及其道教音乐在唐代宫廷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宫廷道教音乐遗音《月宫调》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宫廷道教音乐的鉴别认识,对民间流传的一些道教音乐遗音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认为叶法善宫廷道教音乐远不止《月宫调》一首,《观眇》《开场曲》《论德》等多支曲调与宫廷道教音乐风格类似,可能也是其宫廷道教音乐的遗音。  相似文献   

7.
论《红楼梦》中的道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深刻反映了长生久视、羽化登仙、寻求解脱的道教思想和清虚自守、心斋坐忘、齐物逍遥的道家思想。它以道佛为其思想归宿,在世俗的重压之下以老庄的与物同化、逍遥自由寻求慰藉,因而宝玉和甄士隐最终以出世而求得解脱。透过道教的独特视角能更深刻地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8.
《论语》、《孟子》两者引《诗》内容的对比反映出孔、孟在引《诗》习惯、用《诗》内容与论《诗》观念上的差异。同宗儒学体系,孔孟《诗》学思想出现变迁,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诗》自身的传播发展是两大重要原因,而孔、孟核心思想的差异则从根本上决定了两者《诗》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刘雁翔教授撰写的《杜甫秦州诗别解》一书于2012年12月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唐乾元二年(759年)诗圣杜甫流寓秦州(甘肃天水市)所作113首诗作的注解之书。按内容性质分为七辑:第一辑秦州杂诗之什(20首)、第二辑遣兴之什(15首)、第三辑交游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李商隐《无题》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笔者从《无题》诗思想内容的复杂性、艺术特色的鲜明性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等方面阐明了自己的见解,并指出了李商隐何以不能成为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大诗人的原因。这对李商隐诗歌的研究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说长吉诗之怪》及《驼庵诗话》论及李贺的言论,我们可知:顾随认为李贺的杰出之处在于其极丰富的幻想,而其缺点也是在其幻想缺少现实的根基,因而其思想不成熟,技术亦不成熟;李贺诗中"感觉的交错感"与西方唯美派有相通之处;李贺诗的总体特点是"怪"。  相似文献   

12.
佛教是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时期得以弘扬,至唐代到达鼎盛时期。这种佛教文化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唐代文人的创作。其中,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文人王维就有"诗佛"之称。《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这首诗又是王维佛教诗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首诗清楚地阐释了王维思想中的"空无观"和"清净自性"的佛性观。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王维认为万有皆空,人的感受也是虚假的存在,一切实相都没有实体,只有通过清净自性的方法才能克服人生的苦痛烦恼,才能真正地解脱。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中国三大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极,道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道教文化依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中诸如"无为而无不为"、"见素抱朴"、"上善若水"、"无量度人"、"性命双修"、"道法自然"等思想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道教与唐代道蕴诗的审美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之际,道教日益兴盛发展,对唐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方式产生极大影响。由于唐人将道教某些理念演化为诗歌创作指导思想,把道教修炼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因此唐诗中常常深蕴着浓浓的道教意味。诗人们普遍受道教影响,其审美心理、审美趣味、审美经验往往趋同,从而形成唐代道蕴诗的审美范式,并表现在惆怅美、静穆美、傲岸美、感伤美等层面。  相似文献   

15.
道教是我国古代产生的一种民族宗教。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它同儒家和佛教一道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道教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是其对养生学和养生术的研究传播。道教养生是中国古代养生史的一个主流,是几千年来道教养生家们留给后人的一笔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以下试对道教养生的产生发展过程略加考辩,划分阶段、指陈特征、论其价值。一、神仙家与养生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指出:“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它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李约瑟博士的这个观点是十分精到的,道教养生的产生发展同中国古代这种神仙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种联系,中国古代养生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所看到的这样一个水平的。  相似文献   

16.
目连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戏剧,明清时期徽州祁门人郑之珍取当时民间流行的各种本子重新编撰成《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开始在皖南民间演唱。戏中包含了丰富的宗教思想,主要有佛教的救度思想、道教的检察思想、阴间的审判思想以及民间的临终追荐与超度思想等,这些宗教思想通过戏剧的演唱与流传对皖南乃至江南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的“敬天保民”思想和忧国忧民的王道情怀对中国封建社会王道文学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定位性的影响,而《诗经》民歌所突显的现实主义也成为后世民间文学顽强生存与 发展的源泉。《诗经》民本思想以及《诗》学传统所演化的民本思想,不仅对我国两千余年的文化观念、文学创作产生了定位性的影响,而且对当代文学的创作与繁荣也有其极大的启示意义,即文学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文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故而很多学者对其诗篇深究不已,对《诗经》的解释一是以礼说《诗经》,一是以诗释《诗经》,这里谈谈以诗释《诗经》。以诗释《诗经》就是视《诗经》为文学作品,如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样,就是既要谈其诗的思想性,又要感悟诗的  相似文献   

19.
《小雅》开篇由五首诗组成,《伐木》与《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共同构成一个阐述君臣之礼、兄弟之情、朋友之义的人伦价值系统.结合历代《诗》说,考证"诸父""诸舅"等词出现的历史规律,认为《伐木》的创作时间最早不过西周晚期;进而辨析"许许""八簋""酤"等词,确定《伐木》乃"天子燕朋友故旧"之诗.  相似文献   

20.
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在其代表作《道德真经广圣义》中对老子“道生”、“德畜”思想进行的理论阐发 ,以及对“自然无为”原则的强调 ,在天人合一的大框架下进一步完善了道教的宇宙观 ,并以这种宇宙观作为道教探索达到修道成仙目的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