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张炜具有拥抱大地的民间情怀,其民间情怀的形成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源于童年的记忆。早期基于对童年记忆中幸福感的挖掘,造就了张炜对乡土民间的欣悦感受;随着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的渐趋成熟,又造就了作家对民间社会的理性反思与表达。二是源于对大自然的真诚敬畏。张炜秉持着一种坚定的"自然崇拜观"。三是源于对土地的一往情深。其30余年的创作,就是"回到土地上去"思想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方面深受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文人理解自然世界的一种方法论,从秦汉的"模山范水"到明清的"一勺代水,一拳拟山",中国古典园林客观地反映了对自然山水的崇尚,同时也蕴含了道家朴素自然观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的作品以极为深沉含蓄的艺术风格和简洁明快的散文语言而著称,其笔下的"硬汉"形象独树一帜。海明威自身就是一名英雄,他的创作源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由于他的人生观和创作思想随着他个人经历的丰富而发展,他作品中"硬汉"的形象也逐步发展变化、趋于完善。海明威作品中"硬汉"形象的塑造奠定了海明威在美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舒玲 《江汉学术》2011,(4):52-55
齐物论阐明了人要做到无我、忘我的理想境界,就必须齐万物、齐物我。以庄子之见,一切事物之间没有本质分别,在"道"的高度上具有"齐一"性,人和自然是合而为一的。自然中心主义主张把道德关怀扩展到所有生物,乃至大自然,其立论根据是认为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齐物论与自然中心主义有诸多不同,但是可以相互影响,共同为社会发展与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5.
《古诗十九首》属于东汉末年中下层宦游文人的作品,它上承汉乐府、下启建安文学,从主题、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显现了其过渡性所在。《古诗十九首》是社会动荡、价值观念体系崩溃的文人心声的抒情载体,特殊的情感心理开拓了后代的"寒士悲秋"、"闺妇伤春"的文学典型范式。哲理性的加强以及更加关注自我、人生的特点,与后来的"建安风骨"相应和;抒情性的加强和五言诗模式的形成是它形式与表现的过渡性特征。因此《古诗十九首》具有不同于此前、此后的诗歌而又与之相关联的过渡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中的"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历来多解为"略识"、"不识",这样的解释在诗意的理解上都有问题。本文从诗歌的词意、句式、结构等方面入手,提出"省识"就是"清醒的认识",而这一句必须做反问句来理解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南京青奥会教育价值的理论体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青奥会的两个核心关键词"青年"与"教育"为起点,阐述了"青年"与"教育"之于青奥会的价值要义,分析了2014年青奥会承办城市南京在"青年"与"教育"层面上的契合与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南京青奥会促进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体系构成进行了初步探讨:身心一统、和谐发展的生命观;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人生观;公平竞争、民主平等的道德观;团结友爱、尊崇友谊的交往观以及乐观自信、求同存异的生活观。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解读中国传统"天本位"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阐述了"天本位"的价值取向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提出在当今体育活动中要宣传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实施绿色体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蕴涵深刻人生哲理的诗歌。本文试图结合孔子和王国维的观点对这首诗进行新的分析。诗中以一个人生中再平凡不过的意象——"路"道出了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青年,中年,老年,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0.
在陈独秀先生看来,经过改造后的"新青年"才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因而他耗费了大部分时间与心血试图唤醒青年变革自身拯救国家的意识。陈独秀对青年人生观的研究不仅影响了那一代中国青年,且对当代大学生养成"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也相当有帮助。青年只有在正确的"义利观"引导下才能达到自身价值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1.
"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习做事与学习做人两大部分,学习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习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与人同在的,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手段,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晖 《池州学院学报》2010,24(2):102-107,133
笔者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五十七岁生儿的"洗儿"一事起兴,广搜文献史料,探索出"洗儿"始于唐代,而唐玄宗则是始作俑者。这一自先秦礼仪演绎而成的民俗,自唐绵延不断地传至今日。由于"辟邪"、"吉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理念和意识追求,它必将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永远传承下去。"才高位低"的梅尧臣"洗儿"中,能有京师"开封大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和范文正公仲淹、富弼如此著名人物临场,并相继留下《洗儿歌》。这是"洗儿"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3.
竞选大队委     
李慧颖 《阅读》2012,(10):24
上学期的大队主题会上,我身为大队委候选人之一,参加了竞选大队委的活动,那次经历给我留下了特别难忘的记忆。当队会进行的时候,我和其他候选人在一间教室里等待着。有人默默地背着演讲稿,有人静静地看着窗外操场上正进行着的队会,有人焦躁地来回踱步,有人闭目养神……一股紧张的气氛在教室里弥漫开来。我定了定神,背起了演讲稿。坐在我后面的六年级学长捅捅我的背,和我聊起天  相似文献   

14.
有着"挂冠教授"之称的马叙伦,首次倡导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是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长。"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章太炎,是唯一有资格给孙中山写墓志铭的"章疯子"。马叙伦与章太炎两人堪称莫逆之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留下了许多生动故事。"挂冠教授"马叙伦马叙伦,1885年4月27日生于杭州,是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政论家,哲学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审美理念是与其人生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谓一种人生境界美学,他以追求"自然"、"道境"为旨归,达到主体精神的自由,从而实现"艺术人生"。这一理念在人学阙如的中国艺术与哲学语境中无疑是具有启蒙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韩帅 《阅读》2014,(12):29-29
大家都知道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首《示儿》几乎家喻户晓。可是,对他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耳熟能详的人不是很多。不过我却对这首诗情有独钟。尤其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的玄学,由老子"自然"思想产生并发展而来。此时的玄学家将老子"自然"的最初本意内化,形成自身的主观精神;同时也将其外化,在这一审美思想的统摄下,玄学"贵无"派和"崇有"派的大量山水诗歌达到了人与自然山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陆游以其"六十年间万首诗"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文人,而究其至今存世的九千三百多首诗作,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陆游作诗,往往寄寓自身理想,又兼以表现现实,尤其又以"纪梦诗"来弥合理想与现实的鸿沟,于宋诗"尚理趣"的大背景中,显示出独树一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有"天阙"、"天窥"两种版本之别,孰是孰非,学界迄今仍存争议。对杜甫诗集中共12首五言八行仄韵体诗进行声律、韵律、对仗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杜甫创作时有着把律诗的格局引入仄韵古体诗的心思,即尽量使用律句,尽力在中间两联使用对仗,尽力不用邻韵。按照这种心思,就应该把这首诗的颈联视为对仗,根据对仗的要求,从字的声调和词性上来权衡,应该是"天窥"而非"天阙"。  相似文献   

20.
从一些哲学观点来思考"市民社会个体的自我觉醒",以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契约的角度说明其重要性。在合理引导"市民社会个体的自我觉醒"的思考中,结合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理论探讨"和谐社会"的构建,联系马克思对于费尔巴哈的合理的"利己主义"的批判思考解决市民个体觉醒中所具有的盲目性与滞后性,探究法律在合理引导中的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