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词“好”用在形容词前,通常表示程度深,多含有感叹语气。如“今天街上好热闹”等。“不”通常表示否定。如“不好”就是对“好”的否定。但有时也不全是这样,如“今天街上好不热闹”则是“很热闹”的意思。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不”的前面跟上了“好”这类词,组成“好不……”这种形式。(“不”后跟“行”组成“……不行”也有类似用法)“好不”在这儿已变成了一个副词,专用在某些双音节的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并且带有感叹语气,跟“多么”相同。如“好不热闹”、“好不痛快”就是“多么热闹”、“多么  相似文献   

2.
将学界近百年来对现代汉语否定副词的研究加以系统梳理,并从九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虽然现代否定副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主要集中于微观方面,尤其是对“没(有)”、“不”等常用否定副词的研究最多,争论也较大,对否定副词范围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对否定副词作为一个类的系统专项研究也较少,缺乏整体研究的系统性。否定副词本体研究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及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四川中南部地区口语中的程度副词,除了“很”、“非常”外,“少”也是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四川话口语中的“少”是表示程度深的绝对程度的副词,不可用于比较;“少”和形容词组合后可以在句子中作谓语、补语或定语,但不能作状语;“少”可以用在一部分助动词或动词短语前,表示程度深;“少”没有否定结构;不能直接作补语;只能用于表示已然的主观意向中;“少”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4.
fairly与rather是一对易混淆的表示程度的副词。都可译为“颇”、“相当地”,但它们在语气和用法上却不尽相同。 1)多数情况下fairly用于褒义的形容词或副词前,如good、well、nice、careful等,相当于汉语的“尚”。而rather则主要用来修饰贬义的形容词或副词,如bad、ugly、fool等。如: a. It is a fairly good book. 这是一本尚好的书。(fairly good=尚  相似文献   

5.
程度副词可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两类。本文对辽宁省黑山县方言中几个“很”类(绝对程度)副词的用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内容包括:副词的语法特征,如句法功能、组合能力与重叠形式等;副词所表程度义的等级性及其对所修饰成分的选择性;该副词与其他方言中相关、相类词的用法的异同辨折。  相似文献   

6.
确定范围副词的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副词的内部分类是个难题,吕叔湘先生说:“副词内部需要分类,可是不容易分得干净利索,因为副词本来就是个大杂烩。”目前各家公认的副词小类有:范围、程度、否定、时间、语气、情态等。设若副词内部只分程度、否定、时间、语气、情态等几个小类,那么,分类过程中纠缠不清的情形可能会减少许多。可是,偏偏有一个必要的,可又“惹是生非”的范围副词,这样就使问题复杂不少。因为,其一,“范围”可以指“时间”范围;其二,“范围”的大小是  相似文献   

7.
近代汉语中的副词“必”可用于表示假设,相当于“若”或“如”。“必”表假设的用法是词义吸收构式义的结果,是构式义与词汇义互动的结果。必类副词的词义演变在上古汉语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其具体过程包括语义漂白、语境吸收和规约化等。  相似文献   

8.
“没魂”和“老”都是南通方言中用来表程度的副词。“没魂”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上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太,特别”,是绝对主观程度副词;“老”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非常”,是绝对客观程度副词。二者在句法功能、语义特征等方面保持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又存在一定的区别。本文试从二者的相同之处出发,找出彼此的细微差别,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二者的方言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考查汉语的否定结构时,我们会遇到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有些否定结构与其相应的肯定形式具有相同的意义,即我们所说的羡余否定现象。这一汉语语法的不对称现象已被许多语法研究者所注意。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常见的一些羡余否定现象作一番整理与补充,简要说明它们的语义和用法特点。一、好(不)……副词“好”修饰一些双音节形容词时,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意义相同,如:A.好不容易=好容易B.好不漂亮=好漂亮C.好不厉害=好厉害D.好不热闹=好热闹然而,表面上看起来都是肯定式等于否定式,实际上却存在着重要的差别,A式的“不”有实在的含…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好”可以修饰形容词、心理动词、某些其他动词和数量词。“好”表达的是一种现实的(realis)情态,其主观化程度介乎“太”和“很”之间;“好不+形”的解读涉及说话人心理上的正负期待。程度副词“好”来源于并列式“好+形”的重新分析,其动因是转喻;通过类推机制,“好”从最初修饰形容词扩展到修饰心理动词、某些其他动词和数量词。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语言单位,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加上否定副词“不”或“没(有)”之后,意思基本没有变化,是一种很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让留学生颇感头痛的难点。本文从“好/好不 形容词”谈起,讨论“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等语言现象,揭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12.
许艳艳 《高教论坛》2006,(6):158-160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语言单位,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加上否定副词“不”或“没(有)”之后,意思基本没有变化,是一种很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让留学生颇感头痛的难点。本文从“好/好不+形容词”谈起,讨论“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等语言现象,揭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文言中肯定否定也有量的差别。它们区分出:完全肯定或否定;部分肯定或否定,姑且称之为半肯定、半否定;超过肯定或否定,不防称之为过肯定,过否定。半肯定一般由表不完全义副词如“劣”“差”“略”等修饰构成,隐含相当的否定。半否定的构成,或者用半否定形容词“难”修饰,或者以否定副词修饰“必”“易”等,或者否定词前由不完全义副词修饰,都隐含相当的肯定。过肯定基本上是由“太”“泰”修饰的肯定句,隐含相当的否定。过否定有说出和不说出隐含的肯定意义两种形式,一般由否定词修饰唯一义副词如“惟”“独”“但”等构成。“半”“过”表达法,不仅适应了事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反映需要,而且满足了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复杂交际的具体环境的表现要求。它们字面义和隐含义的结合,大大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具有明显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很”这个副词,如同挺、极、十分、非常等词一样,常常放在形容词之前,用以加强被修饰的那个形容词的程度。一般说来,它大致相当于英语中的“Very”和俄语中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采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副词“一点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点儿”为否定极性副词,强制性地要求用于否定语境,且为严格、非自由、非黏着否定极性副词。在句中作状语,有两类典型固化的否定句法槽,常与“也”“都”共现。用在否定句中表全量否定,可增强语势,凸显前景信息以及强调主观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讨论“习”和“一个”、“个”,“的”和“的了”、“没”和“没有家”等词的语法特点。这些词除标音外,还用汉字标写。一、关于“习”[(?)]和“一个”[(?)] 1、1“习”和“一个”在语法上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也有一些差异,我们分别加以叙述。1、2““习”在呼市方言中,是程度副词,放在形容词前,修饰限制形容词,相似于英语中的“比较级”。如“习圆”相当于“相当圆”或“很圆”。其它如: 习精习灰习灵习好习美习臭等等受“习”修饰的形容词,总是充任独立感叹句的谓语。如:  相似文献   

17.
“莫”字用法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莫”字的用法,基本上分作两大类:一是作无定代词,表示没有什么人(事物、处所)的意思;一是作否定副词,当表示一般性否定时,是“不”的意思;当表示禁止性否定时,是“不要”的意思。关于“莫”字的词性,语法学界对第二类没有争议,都承认是否定副词,对第一类却曾出现过不同看法。《马氏文通》将其归  相似文献   

18.
杜诗否定副词在使用上具有以下特点:一,一些上古汉语中的否定副词已经消失或正走向衰亡,同时又产生了一批新的否定副词.二,同类否定副词在分布上的对立现象已不复存在;三,否定副词的内部分工相当混乱;四,“非NP”式否定判断句仍占较大优势,新兴的“不是NP”式的使用频率还不高.对杜诗否定副词所作的历时研究表明:初、中唐时期是中古和近代汉语之间一个不可忽视的过渡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近代汉语的上限可以提前到唐初.  相似文献   

19.
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否定等.在普通话中,副词作状语时,通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但在广州话的许多副词里,却有“乜滞”、“咁滞”、“得滞”、“翻”、“过头”、“晒”、“添”、“埋”、“先”、“住”和“唔”等十一个副词,它们的语法功能与普通话副词的语法功能迥然不同.本文仅就这些副词在用法上的特点试作初步探讨.这些副词在句中位置的特别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乜滞”、“咁滞”、“得滞”、“翻”、“过头”、“晒”、“添”、“埋”、“先”、“住”等副词作状语时,位于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后;二是在带上“得”表示可能的谓补结构(如:“关得紧”)的否定式中,“唔”常用在谓补结构之前(如:“唔关得紧”)或放在“得”的前面(如:“关唔得紧”).在普通话里,副词一般都没有上述两种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20.
程度副词“很”是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时使用频率较高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类偏误。首先对简要阐述程度副词“很”的本体用法,然后归纳维吾尔族学生汉语程度副词“很”习得的偏误类型,并从用法上分析偏误,得出偏误原因,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