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求课程理解--从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得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课程理论学家多尔运用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批判和继承了前代课程理念,形成了自己的课程观。本文将从课程理解这个角度来谈谈其对教师的启示。教师的课程理解将围绕着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来展开论述: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实现课程理解的途径——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2.
课程理解是课程主体对课程所产生的意识的总和。课程到课程理解暗含一种观念的加工,这种观念的加工,实现了主体的建构过程。教师在对课程的理解过程中应与课程设计者、教师自己、学生进行三次对话,以缩短教师与课程设计者、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促进教师专业自省与自觉,实现主体双方在对话中对课程理解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3.
《四川教育》2002,(5):22-2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理解,明白新课程的要求,转变自己的角色,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出的应答。那么,新课程将带给我们哪些变化?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请看课程专家是怎么说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促使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历史性的全面提升。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推行、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份量,找到自己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拉开序幕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 ,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 ,因此教研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 ,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但是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有很大的提高 ,马上就使其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需要教研人员对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和在岗培训 ,使教师转变思想 ,主动自觉地从自己身边做起 ,从每一堂课做起 ,从简单到复杂 ,从逐渐适应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都有重大创新和突破。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第一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必须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本文仅就新课程背景下,当好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6.
课程实施是教师对课程理解结果的具体展开活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决定着教师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即对实施方法的选择,对接受对象的认识、态度以及课程实施的效果。理解是解释学当中的一个核心词。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包括了与课程设计者的交流与沟通,对课程标准的掌握以及对教材的把握等三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将自己的知识与见解融入其中,才能使教材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做出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课程标准、教材纷至沓来的变革时代,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不够的。检测教师的课程实施程度对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素养,改进课程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检测是用数据监控教师采纳、领会、运作课程的全过程,它超出了对教学水平的单一评价;检测的标准关注教师对课程方案的理解与促进学生的学习.承认教师对课程方案的批判性吸收;检测推动教材、标准、纲要的循环改进,为打破课程方案实施效果的“混沌”状态提供较客观的过程参考;检测能指明教师在每个课程方案关键维度上的程度高低.便于追踪和比较,为教师自己、学校、区域制定针对性的专业发展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教师课程理解是教师对课程现象、课程文本和课程事件的意义解读的过程,体现了课程研究范式从"开发"走向"理解"。目前有关教师课程理解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取向、理解方式、理解内容、影响理解的因素及策略等,教师课程理解研究对于课程理论的发展以及教师课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今后教师课程理解研究中应注意明确教师课程理解的内涵、拓展研究主题、丰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虽然每位教师对课程都有不同的个性化理解,但其理解课程的要素基本相同.教师理解课程一般要经历困惑与冲突、获得新观念、改进理解并实现自我和谐、遇到新问题与困惑、主动探究并深入理解等环节,以上诸环节循环往复,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和适合的课程文化氛围自始至终对教师的理解课程活动发挥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理解,明白新课程的要求,转变自己的角色,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出的应答。那么,新课程将带给我们哪些变化?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请看课程专家是怎么说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促使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历史性的全面提升。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推行、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份量,找到自己  相似文献   

12.
进行教师课程理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要首先明确几个基础问题:何谓课程理解?为什么进行课程理解?教师要理解什么?如何进行课程理解?课程理解就是课程理解者与课程相遇时,在特定时空中相互作用,彼此对话、交流,从而共生意义的活动。教师进行课程理解是其认识的需要、有效工作的需要,也是进行意义生活的需要。教师理解课程,要理解课程的定义,理解实际课程的内容、形态与结构关系,还要把握整体的课程场域。教师进行课程理解可以采用返回原始与初衷、视域融合、实践、反省与交流等不同的策略方法。教师的课程理解是一个连续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每一次的理解都是暂时的,而理解活动却是恒久的。  相似文献   

13.
哲学解释学是以理解为核心话语的,它的理解观为思考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哲学解释学看来,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是以教师的“成见”为前提和基础的。教师通过与课程设计者“视界融合”,以“对话”为途径实现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课程理解是课程实际意义和教师生存意义生成的必要条件。教师理解课程,关键是理解课程精神。课程精神集中反映课程的设计思想、理念和意义,准确理解课程精神是进行有效课程实践的基础。但是课程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式微。要克服这一问题,教师在课程理解中就必须对课程精神尽量忠实。忠实于课程精神的个性化课程理解是尊重教师主体自由和承认课程必要规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明晰基于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的顶层设计的课程意义,通过对教师、儿童、课程这三者的独特的课程理解,从学校原有课程项目出发,走课程架构和课程统整的路径,设计课程结构和综合课程内容,开发属于学校自己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明晰基于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的顶层设计的课程意义,通过对教师、儿童、课程这三者的独特的课程理解,从学校原有课程项目出发,走课程架构和课程统整的路径,设计课程结构和综合课程内容,开发属于学校自己的课程。  相似文献   

17.
课程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如果说每一个教师都秉持着自己的课程概念[1],每一个与课程有关的人员都有各自的课程概念。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指引、支配着甚至决定着不同价值主体的课程行为方式。在制度化的教育体系中或者说在科层式的教育管理体制中,不同的参与主体承担不同的课程职能,从而形成其相应的课程行为方式。同时,这种课程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通过揭示语文课程改革中三个主要的课程感知群体——教科书编写者、培训者和教师对语文课程理念的理解特征,描述课程理念在传播过程中经历的改变的异同,采用量化和质化方法,搜集结构性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编写者对课程理念持批判性认同,培训者和教师则体现为表面上的赞同.“三维目标融合”理念,培训者和教师对三个维度的看法各有偏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编写者、培训者和教师都认为“自主”是基础.认为“综合性学习”概念较笼统.课程理念的表述方式、感知者的个人因素(身份、年龄等)、地区差异、考试或评价方式等都对课程感知产生影响.为搞好语文课程改革,应厘清课程理念所使用的概念之间的界限,加强课程培训.  相似文献   

20.
教师课程理解:现实问题与应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课程理解是课程意义生成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进行有效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个体精神和生存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课程实践中,教师的课程理解存在对象狭窄化、取向极端化和角色对立化等问题,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我国新课程改革需要的课程理解取向是教师从生存视角对课程精神进行忠实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