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建筑也具有其独特的内蕴与价值。由于汉字具有表意性质,所以汉字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通过研究汉字可以了解古代生活,了解古代人民的社会风俗,更能了解中到国古代的建筑文化。本文通过探究汉字与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渊源与联系,具体的展现出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分析三组汉字的形体,并结合古代文献,阐述中国古代饮食制作文化之一斑,进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肯定了汉字在传承古代文化方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形体反映了中国历史的风俗人情、社会意识、名物制度等文化内容。以女部字为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认知,这些文字充分反映了汉字造字的奇妙法门和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表意性文字,从中国的汉字可以看出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本文试从《说文解字》衣部字谈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5.
谈"婚"     
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在汉字中可以发现许多古代文化的信息.民俗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惯制,必然反映在古文字的形体之中.很多古文字均可作为考溯、解释一些上古社会习俗惯制事象的"活化石".通过对古代汉字"昏""婚""娶"等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视古代抢婚俗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二重重体字是重体字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左右结构的二重重体字又是其中最常见的.这不是偶然现象,其中隐含着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传统,对此类汉字加以分析,可以加深对汉字文化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纳和融合.可以说.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的儒学、律令制度、汉字、佛教、技术都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数学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本民族的汉字文化的影响,而汉字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与象征,对思维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汉字文化学来研究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进而推断中国古代数学的主要思维方式,发现当代中国人缺少的是抽象思维,因而教师在当代数学教育教学中要强调抽象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这种学说制约着中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汉字文化的发生、发展也浸透着古代阴阳学说的思想光芒─—阴阳生克的辩证思想,它影响。制约着汉字的构形,汉字的演变、汉字书写等汉字文化学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到现在并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表意文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通过对五谷、六畜及农业生产工具所属代表性汉字的分析,可以远望到我国古代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依然保存活力的最为古老的表意体系文字。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可以说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作为汉文化载体的功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婚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随着时间的变迁,古代社会的婚姻文化和现代社会相去甚远,甚至有些古老的婚姻形式已经不为人知。但是我们通过对表意体系的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依然能够对古代婚姻形式进行探寻。文章选取了几个和中国古代婚姻联系密切的汉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远古的群婚、掠夺婚、买卖婚和氏族互婚等多种婚姻制度都在"姓""后""婚""娶""嫁""妻""姑""舅""媵""侄"等汉字中得到形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何平 《语文天地》2011,(11):22-23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汉字凝结了先人智慧的结晶,历经时间的磨炼与洗礼,无论是字形还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至于现代人看古代汉字有诸多的不解,但还是有很多汉字的形义是可以从文化角度来追溯与解释的。  相似文献   

13.
滕宇鹏  吴昌 《现代语文》2014,(4):104-106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和载体,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本文通过对汉字字形及其字义的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中国古代关于男尊女卑、夫义妇顺、严父慈母、兄友弟悌等观念进行探索,能够对中国古代家庭伦理观有更为深入地了解,可以从中挖掘出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保留至今的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相比,其显著的特征是字形结构与表意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字的这一特征是由汉字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同音词多,又缺乏形态变化,加上方言分歧严重,而具有表意性质的汉字正好适应这些特点而满足交际的需要.因为文字是古代先民创造的,所以,汉字的这种通过其字形(偏旁、肩架)结构而表意的性质,必然被赋予了古代先民的意识、习俗、文化心理与社会背景.否则,难以形成约定俗成的能充分表意的汉字.从这个意义上讲,汉字即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所以对古文字字形进行分析、研究,对研究中国文化尤其上古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几个汉字的结构入手,分析先民的造字过程与意识驱动,从而窥探汉字结构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上古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5.
其他     
《集宁师专学报》2012,(2):99+103+111
孙继善教授《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由集宁师范学院中文系孙继善教授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孙屹合著的《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经了以女性为核心和主导逐渐演变为以男性独尊。立足于女性学的理论基础,以汉字作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文化分析的角度入手,对汉字展开文化考察,可以深入剖析出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自女神开始,经由女主与女人,进而沦为女奴的四个阶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设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下列汉字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文学特色、京剧和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等内容要求.设置这个专题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一种视觉型的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构形和词义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汉字的构形以表现词义为目的,而词义是其构形的主要依据,二者在汉字里是互为表里的.由于汉字形体的特殊性,使得汉字除了反映词义以外,还可以反映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信息.因此,我们从汉字的形体来看古代的文化是可行的,也是行得通的,基于此,本文通过几个汉字形体管窥上古婚制.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分析了大量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有助于我们了解到一些汉字的早期面貌;同时,我们也从分析中获取到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知识,比如通过对"酉"部汉字的分析,了解到它与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在悠悠数千年中贮存中国烹食文化信息的一个宝库,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形音义的发展脉络、分化孽乳的轨迹和个体字符的存亡史,都成为中国烹食文化的确证.本文以“鼎”字为例,从汉字字形字音字义各方面来探究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