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肖璐 《大学教育》2023,(14):133-136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传统商业模式在新的商业环境的冲击下不得不进行变革,以对接新经济、新商业。新商科人才是商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支撑,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新商科人才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文章对新商科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专创”融合的“148”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明确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战略定位的基础上,优化教学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实践教育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专创”融合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晓方 《教师》2023,(24):87-89
地方高校培养新商科人才需要注重跨界融合、多元协同,以适应地方发展需要。为解决当前地方高校在培养新商科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作者提出地方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深入探索跨界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在重构课程体系的同时引入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优化新商科教育体系,以助推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企业参与度有待提高、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转型思路是注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开展职业教育数字生态系统建设。基于此,提出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标准化培养和模块化定制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新文科是新文科理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实践。地方高校要适应新科技革命推动的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培养支撑引领地方产业发展的新型人才。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应用型新文科人才培养必经之路,要提高培养质量需要发挥人才培养理念的价值引领作用,提高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水平,强化协同治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面向新工业改革与发展,新经济新技术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山东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新工科专业从“知识、能力、素质、价值”等维度出发,基于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价值引领“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从“基本、提升、创新”三个阶段,构建了具有逻辑性、体系化的“三阶四维”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矩阵。基于新工科人才核心能力培养,实践了以“项目驱动”为主体的能力培养顶层设计、企业全过程参与的“一个目标、两个主体、三个核心、四个层面、八项举措”的产教协同育人体系、全覆盖的“四维四元”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面向产出的教学模式改革与质量监控反馈机制,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国内地方高校土木类专业在BIM技术人才培养中现存的问题,积极探索了校企协同培养土木类专业BIM技术人才的方式方法。对BIM技术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中培养计划制订、教学内容、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环节以及校企协同的保障机制进行了客观、系统的论述。本研究成果在建立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构建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借鉴,也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开展高质量的校企协同育人积累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葛露珊 《大学教育》2023,(12):45-48
数字经济时代,高校、行业企业以“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商科人才。文章以山西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调研对象,对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产教融合合作不够全面深入等问题,继而提出应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2+1+1”模式并制定相关保障措施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的责任和担当.结合地方商科院校的实际,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该围绕育人理念、育人平台、育人机制等进行总体谋划.在此基础上,提出秉承商科教育特色确立人才培养定位,着力"创业三维"完善能力培养体系,紧贴区域实际提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水平等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蓝文婷  焦烜 《广西教育》2022,(15):97-100
本文论述地方院校商科专业“四链融合”育人模式的构建,认为新经济业态下产业链发生了巨大变化,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基于此构建“四链融合”育人模型并探讨其实现路径,提出将“四链融合”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利用“四链”增强师资力量,建立“四链融合”协同管理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能力拓展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商科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以及大学教育专业知识面窄、技能训练不够、不注重思维方法训练等诸多因素影响,地方商科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强。本文提出“三体系、三平台、多模块”的创新型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设计了基于能力拓展的金融人才培养环节方案。  相似文献   

11.
西部高校法学专业的发展关系着地方法治人才的培养,在推动法治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构建西部高校法学专业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推动高校法治人才培养改革、有助于合理构建法学教育的实训课程体系、有助于推动法律实践教学内涵式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法学专业协同育人机制,西部高校应明确共同育人目标,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搭建立体化协同育人平台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225-229
鉴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协同育人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开放·延伸·互融"理念,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课内外一体化、多学科交叉、校企联合、境内外协同等多种方式,在构建协同环境下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协同育人实践平台、高水平协同育人师资队伍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旨在培养适应区域发展及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商科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现状,然后论述了新商科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包括遵循利益共享的合作原则,提升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构建人才培养闭环,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OBE理念指导下构建产业学院;等等.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主要采用院校教育加临床培训的方式。这种“医教协同”的育人模式改革虽然不断深化,但主要集中在医院和高校二元主体协作框架内,面对医科人才培养多元化利益主体诉求和社会大健康多样化需求,卓越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挑战。新医科建设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探索,也是我国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大健康需求的必然要求,培养卓越的临床医学人才是新医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立足新医科建设的发展逻辑和目标定位,在我国现有的“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引入“医教产研”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医科建设视角下卓越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5.
黄华娟  韦修喜 《教师》2024,(11):105-107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模式。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对计算机类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高校应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的特殊需求,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产学研办学特色,培育更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解析计算机类专业对“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特殊需求,并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研究生“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新工科创新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新经济新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践证明,大学书院制改革能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新动能,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重要支撑。河南科技大学河洛书院在书院制改革试点中,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双院协同”育人新理念与新机制,树立了书院育人新定位和师生交往新关系,构建了人才自主培养新体系和新方案,创造了书院建设新生态和新成效,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绩。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行业和技术,给商业世界带来了急剧变化,催生出社会对新商科人才的巨大需求,这对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商科人才培养的重点不应局限于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人才,更重要的是珞养具备开创精神、勇于突破创新、引领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此,本研究提出构建“1-2-3-4-5”新商科人才“三创”能力培养模式,以期为新时代的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高等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高等商科人才培养应从单纯专业型向复合素质型人才、从被动的知识传授向知识创新、从封闭型育人观念向开放型育人观念的模式转变民族地区高等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为: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创新培养理念:突出实践价值,体现应用取向;明确发展定位,服务地方经济;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凝聚办学特色,彰显个性风采。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新工科教育面临的形势与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人才供需结构失衡、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不高、实践创新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基于“OPCE”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从“开放·实践·创新”三个维度,构建多方协同的实践育人体系、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三阶段”教学体系和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三模块-三阶段”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新工科建设吹响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号角,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正是解决人才培养实践欠缺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南华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的综合性地方高校,主动响应和参与国家新工科建设,在校地企“大对接”,强化人才培养目标;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大改革”,优化协同育人体系;校地合作办学模式“大总结”,完善校地企多方共赢机制;政产学研用“大协同”,拓展协同育人路径等方面开展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