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满足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的课程学习需要,专门进行了“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实施,积极探索了符合免费师范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资源、呈现方式、互动方式及其指导方式,经过多轮次的网络课程实施,总结归纳了免费师范生专业学位硕士生网络课程实施中的核心问题及其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启动实施“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招收非在职本科生攻读教育硕士、推荐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等政策举措,2009年以来,我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早期单纯地面向基础教育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逐步开始形成面向在职和非在职人员两大类型发展的格局。但也不可否认,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存在...  相似文献   

3.
时讯快递     
《陕西教育》2010,(5):4-4
免费师范生任教一年可免试读研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日前表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工作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考核录取。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5):149-154
免费师范生在向教师转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主要集中在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落差、对教育公平的渴望、对新课程改革的排斥、对教学模式的质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师生关系矛盾的缓解以及各学科的具体教学问题方面。为此,在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方面,大学的课程设置要基于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的实际需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聘请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和特级教师加入师资队伍;国家和地方教育机构以及培养单位要对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招生考试通讯》2010,(11):22-23
2010年5月26日,教育部向社会公布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和《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进一步明确了免费师范生就业与深造的各项保障性政策。有意报考免费师范生的考生。在报考前要充分了解就读免费师范生的优势和所应承担的义务,给自己一个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遭遇诸多困境。首先,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读研政策受到质疑;其次,部属师大并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第三,免费师范毕业生心有余力不足。面对困境,必须要实施根本上的改革: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在工作3年之后自选师范大学、脱产、公费读研;要为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配备专业对口的导师;要把师范大学和中小学结合起来;“211工程”师范大学要加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7.
以737名正在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与学习成效。研究结果表明,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颇佳。本研究同时提出了提高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和学习成效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专业性学位。本研究以737名正在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颇佳;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职业承诺、专业成长动机和职业规划动机对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教师教育》2014,(2):51-55
免费师范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尝试性国策,其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问题(例如,通识教育,励志教育,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等等)属于技术范畴,需要深度思考以便获得解决办法。论文主要研究免费师范生的通识教育定位及通识教育课程优化(侧重于微观和技术层面的分析),认为免费师范生的通识教育时段应该是从大学入学到教育硕士毕业,提出了适时优化免费师范生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一种可供参考的办法,即建立能利用教学一线反馈信息和专家智慧的动态调研及动态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专业性学位。本研究结果表明 ,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颇佳 ;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与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自2007年回归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围绕着政策的各种论争更是常议常新。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及其相关规定是国家最新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其出台、执行、发展价值、利益分配、实践演绎等构成了一个新的"政策网络"。用西方公共政策分析理论对新政策的现象形态、本体形态、过程特点和特殊性质予以检视透析,可对其实施效果与可能性论争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湖北教育》2010,(7):48-48
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和财政部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简称《就业办法》),教育部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简称《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办法》),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和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动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专业性学位。本研究以737名正在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中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动机。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求学动机主要有四种,即职业规划动机、专业成长动机、外因影响动机和竞争需要动机,其中专业成长动机和竞争需要动机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两个主导性求学动机。  相似文献   

14.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是免费师范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培养质量对充实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及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质量保障体系是支撑培养质量提升的强有力手段,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对提升质量非常关键。然而,我国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学习动力激发、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从发展现状和实践经验来看,未来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在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分配、学科教学论教师管理、导师水平提升、课程建设、分流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日前,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表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工作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考核录取。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简称EDM)是我国1997年开始设置的专业学位。它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目的是给中小学教师提供系统的进修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进而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更高要求。那么,中小学教师到底是出于何种目的在从事了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后又重新以一名学生的身份走进高校课堂去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呢?进而,他们的学习成效有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对737名正在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中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7.
对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着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实施,笔者在98级、99级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中进行了问卷式调查.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有效机制是做好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师范类工作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师范类工作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日前在桂林举行。年会主题为"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来自全国60所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120位专家学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工作委员会代表,分别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政策实施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专业硕士。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硕士已达15类。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比较简单的区分办法是:招收在职人员、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的专业学位考试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考”;招收全日制学生的专业学位考试与每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一起举行。专业硕士与普通硕士有区…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课程硕士角度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以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及灵活性,而课程硕士培养在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特点符合这些要求。笔者主要探讨在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实践中借鉴课程硕士攻读方式的依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