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宋代的《时贤本事曲子集》到清代的《词本事》,在中国词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丰富多彩的词本事.这些词本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被人用作词诠释的史实依据.本文认为,这种以词本事为词诠释依据的诠释方法,虽能帮助人们了解词人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的内容;但这种方法显然不利于诠释者主动介入文本、对文本开展创造性的阅读,并导致宋词作品意义的诠释走向单一与封闭的倾向.现代词学研究,应淡化这一诠释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事词》是清道光年问叶中芗所著,属少有的专门辑录“词本事”的词话著作,所辑材料对研究唐五代至金元时期的词有“知人论世”的参考价值。《本事词》的作者叶中芗比较重视以自己的标准编撰处理“本事”,在形成该著作特色的同时,产生了一些文献问题。为此,需要一一辩驳,以便更好地认识该书在词学批评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孟称舜是明清之际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被认为是戏曲“临川派”继汤显祖之后最重要的作家,倪元璐称他为“我朝填词第一手”。卓人月亦认为孟称舜的三部杂剧《花前一笑》《泣妇眼儿媚》及《桃源三访》足称当时“北曲之最”。孟称舜所写杂剧题材广泛,都有本事源流。本文探讨孟称舜现存的五部杂剧的题材与本事源流。  相似文献   

4.
柳永是北宋伟大的词人,其仕途坎坷,潦倒终生。毕其满腹才华,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其词集《乐章集》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生动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本文从六个方面概括了其词所凸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使我们对柳永其人其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事诗》是唐代第一部记录唐诗本事的专著,开启了诗之本事这一类别书目的先河,对唐后记录、总结各朝各代詩詞本事,乃至对"诗话"、"词话"等新的题材类型的创作都有范例式、启发性的影响。此后,大量文人依此体例、经过自主生发的著作愈加丰富。本事诗的风格得以形成,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诗序》及最初各家说诗著作;二是源于魏晋的志怪、志人小说和唐朝的清谈小说和传奇;三是源于史志、传记,口头传说。  相似文献   

6.
柳永是宋代词史上贡献卓著且最具争议的词人之一,他所遭受的诟病历来与“俗”和以“下层妓女”为主要描写对象有关,而细细看来,这两点与柳永对词坛所做出的贡献又不无关系,在《乐章集》中,对上述两点表现较为集中的可谓“闺音”词。因此,以柳永“闺音”词为切入点,分析其生成的历史背景、词人生平经历的客观原因和蕴含词人自我意识、市民意识、平等意识的主观原因,或可揭示柳永词作独特文学呈现背后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之所以被称为一部“动天地、泣鬼神”之作 ,就在于蒲松龄能够利用“本事”的身体躯壳而铸就自己的思想精魂。而这种思想精魂的表现之一 ,就是蒲松龄流露在《聊斋志异》中的深沉的救世婆心。  相似文献   

8.
刘绪伏 《学语文》2011,(5):54-55
世人论及柳永词时,往往以俗目之,这种看法,宋代王灼的论述可为代表,他在《碧鸡漫志》中。将柳永的词说成“浅近卑俗”之作,甚至将喜爱柳词的读者贬斥为“不知书者”。柳永词之不入这些士大夫的法眼,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舒敬东 《学语文》2021,(1):67-68
《望海潮》一词,柳永是借“夸”杭州来“夸”杭州的主政官孙何的主政有道、治理有方及与民同乐;与此同时,柳永还通过“夸”这个言辞,形象而又直观地展现了自己卓越的文学才华,从而达到了委婉地举荐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语文课堂对诗词的阅读总跳不出“主题”“手法”“语言”“形象”的框框,即使有突破者(如赵谦翔先生的“绿色欣赏”),也深受学生素质教师学养等诸多因素影响,何况还有高考利剑的威逼,几人敢走多远?假如我们以多元教学为切入点,来审视柳永《雨霖铃》的阅读教学,应该有另一种景观。一、多元导入——激发学生多元思考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多元的导入常带来精彩的开始。对于《雨霖铃》的教学,我们试做几种导入设计。1.《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也堪称婉约词代表作。阅读这首词,可以从柳永因仁宗皇帝“…  相似文献   

11.
《记念刘和珍君》所涉及之事件经历史本事还原,呈现出了异于原文本的更复杂的时空叙事。进一步追索《记念刘和珍君》相关文本并进行谱系化的解读,可以揭橥鲁迅行文中悲愤之情的多元内涵。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留白既有其对己之“愧”,也有对某些群众领袖之“恨”,更有其特殊的政治意涵。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所以说"词家之有柳永,如诗家之有白居易",是因为两人的词作或诗作的语言都趋于通俗平易,且这种通俗的词作或诗作的语言,对当时的词风诗风都是一种改变。本文从"变"字入手,阐释了白居易和柳永在改变诗风或词风上所做的贡献,并分析了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夏承焘、吴熊和、陈祖美指陆游《钗头凤》为蜀中冶游之作,其说不确。陆游沈园所题应为《钗头凤》;最早记载沈园题词的《耆旧续闻》和《齐东野语》均有较为可靠的史料价值,未可轻易否定;诸家史料所载《钗头凤》本事基本一致,所存抵牾处与基本事实不生矛盾;《钗头凤》写作时间不应在入蜀后,应在越州时期;《钗头凤》非游冶之作,所抒感情确为被迫离弃的夫妻之情。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语言精练、富于乐感的一种文学样式。《礼记·乐记》中说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诗歌之所以能长久不衰,应该跟它的起源和功用有很大关系,从《诗经》开始,诗歌就应该属于世俗的,民间的。如柳永的词,.“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柳永的词朗朗上口,便于传唱。针对初中学生的学情,还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相似文献   

15.
薛昂夫,元代散曲作家,正史无传,孙楷第《元曲家专略.续编》考之生平:“薛昂夫本西域人……其汉姓马,故又称马昂夫……其号曰九皋,故又称马九皋。”从历史分期看,薛昂夫属于元后期散曲家;从元散曲发展阶段划分,薛昂夫属于元散曲鼎盛期作家。因为明人治元曲,胸中横亘着一个夷、夏之别的正统观念,所以薛昂夫很少为人提及。《录鬼簿》中不见薛昂夫的名字。明初大曲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将他一人的三个名字误为不同的三个作家,一曰“马九皋之词如松阴鸣鹤”,二曰“薛昂夫之词如雪窗翠竹”,三曰“马昂夫之词如秋兰独茂”,薛昂夫其人其曲就更…  相似文献   

16.
张先和柳永是北宋中叶齐名的词人,然而当时士大夫阶层时他们的评价却是不相同的。柳永的词虽传唱四方,拥有为数众多的受好者,连仁宗皇帝也“颇好其词,每对宴,必使侍从歌之再三”(《后山诗话》),却为士大夫所鄙薄。他的“彩线慵拈拌伊坐”曾被晏殊嘲诋(《画墁录》)。晏殊仕途坦荡,词风雍容典雅,以“珠玉”名词集。作为宋初词坛的代表人物,对流连狭邪的柳永及风格俚俗的柳词,自然不屑一顾。他对柳词的态度,在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7.
柳永的《雨霖铃》历来被词评家评为千古离别词之宗,自古以来写离别词者可以说是无出其右者。那么此词的魅力何在呢?  相似文献   

18.
在花团锦簇的北宋词坛上,有两株清香四溢的并蒂莲,争妍斗艳的姊妹花,这就是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和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二词异曲同工,相映生辉,各具情趣,各有千秋。可以说,异中若有同,同中实相异。柳永与秦观皆为北宋词坛巨擘,婉约词派翘楚,又是开创、推广和发展慢词的代表作家。《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柳永等词家为“词之正宗”。而秦观亦以“婉约派词宗驰名于世”①。虽然“耆卿细贴,少游清远”,“词趣各别,惟尚婉则同耳”②。柳永始困  相似文献   

19.
《题都城南庄》一诗流传久远,收入《本事诗》时并配有“本事”,更显传奇动人。然本事所记崔护酒渴谒浆之关目,实为虚构,当有所本。经考,孔子阿谷处女之事为“崔护谒浆”关目之本源,同时它还受到了比崔护故事稍前的裴航蓝桥驿谒浆遇仙一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宦娘》的本事至少有三个。考察它的本事,就发现《宦娘》从本质上说不是一篇爱情小说,它应该是一篇地道的友情小说,或说它写了爱情又写了友情。《宦娘》中采用了“琴”和“筝”这两个古老物象,一般说,琴代表友情,筝代表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