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伪思维”现象,即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有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数学思考不一致。课堂中的“伪思维”一旦形成,学生会不顾教师的教而“我行我素”,从而形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收效甚微的低效课堂。因此,小学数学课堂要时刻警惕学生在课堂中的“伪思维”现象。笔者以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应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是一个十分深刻而带有根本性的命题。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39-39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基本功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思维与教师语言指导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正确而迅速地传递教者的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和学产生和谐共振,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和最佳境界。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都在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站在“前台”尽情地自主学习与自我展示。教学过程呈现非线性发展态势,课堂的即时生成多起来;教师也按照课标的“评价建议”,煞费苦心地捕捉时机,对学生的表现尽量给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可从课后作业和阶段性检测的反馈结果看,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少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此困惑不解。究其原因,是课堂上学生学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有余,而教师教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足,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缺失。教师忽略了一些基本事实: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知识储备不足,思维水平低下、意志品质不高,此时更需要教师强有力的组织和引领;再者,越是即时生成、活跃灵动的课堂,越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评价只重形式、重结果,导致教师备课流于形式,脱离教学实际,形成种种不良倾向。新课标指出:“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即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对策、指导思想。一、“X+1+Y”备课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共性的地方也有个性的地方。共性即教材的统一性,目标的一致性;个性即教师的教学风格,及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整体素质。备课时除了考虑到整体性外,更应注重“个性行为”,即“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可在课前备案,而“学生学习行为”只能…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是一个十分深刻而带有根本性的命题。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呈现出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以学论教”是对“以教论教”的否定和创新,不仅能激活课堂、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以学论教”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无疑给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着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内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是极其必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教师的教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数学思考不一致的“伪思维”现象.课堂中的“伪思维”一旦形成,就会导致教师教的辛苦、学生收效甚微.因此,小学数学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生的思维现实,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经验、操作经验和认知经验,才会有效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的“伪思维”产生.  相似文献   

10.
朱玲玲 《广西教育》2013,(45):84-8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利用问题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将复杂的知识融人到一个又一个细小的问题当中,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达到预先想要的教学效果。可是,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发生了质变。一部分数学教师一味地追求“热闹”的课堂,设计出一波又一波的“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毫无意义的问答式教学虽然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在滥竽充数,教师也仅仅是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并非锻炼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依赖教师的问题而学习,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学习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理念的实施往往靠课堂教学来体现,而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帮助、合作,应向学生提供真正理解知识社会的钥匙,引导其学习,促使其终身学习。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应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基本形式和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全过程中 ,学生既是接受教学的客体 ,一切行为均要受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制约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指导 ,同时 ,学生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对教师的“教”和“导”起协调监督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和教师一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 :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积极性 (强烈…  相似文献   

13.
一、导学技能及其功能所谓导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状态,主动地发现、运用和探索恰当的学习方法的一类教学行为。导学技能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教学过程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存在的,只有通过“学”才能体现教师“教”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认真考虑教法,更要细心研究学法,积极主动地渗透学法。这样举一反三,日积月累,学生掌握了系列的学习方法,就能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努力才能有效果。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问题的设计及提问方式是语文课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为此,笔者就小学语文课上的提问方式谈几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5.
朱贤贤 《贵州教育》2011,(5):41+47-41,47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对老师教的内容毫不怀疑、完全接受——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甚至学生因一味被动接受而出现思维的疲倦,导致学习效果不好,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教学中将“错”引入课堂,有效地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指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自觉学习为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教”的一面,而没有“学”的一面。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发展。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没有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学生思维的拓展,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不应是储备知识的仓库,而是运用知识的创造性人才。因而,课堂教学应是开放式的双向交流式启发教学,以适应人才培养的目的。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注意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在是课…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而信息技术课时少,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这里的“学”是与“教”对举的,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从理论上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似乎是可以分离的,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着眼于教师的“教”,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评价课堂教学。而在实践中,在新课程的理论视野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则是紧密联系的。教师的“教”只是手段,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真正走进新课程,必须实现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根本转移,从关注教、关注一般转移到关注学、关注学生的差异上来。  相似文献   

19.
一、更新观念,积极营造融合的教学氛围,在和谐中互动,体现教的民主性 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课堂观,把课堂教学从“一言堂”转变成“群言堂”。把教师的权威教学转变成师生平等。共同探讨的民主教学。并给学生的思维、行为以较大的自由度,让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能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基本功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思维与教师语言指导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正确而迅速地传递教者的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数学语言要“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风趣的数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圆周长”时,我有意地设疑:“要求出一棵大树的直径,不锯倒树,你有什么办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