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多角度阐述图书馆OPAC查询记录统计功能的意义,借鉴网络书店的顾客管理与需求分析模式,提出在无需对OPAC查询记录进行数据挖掘前提下,实现OPAC查询记录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OPAC的书目信息推拉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茗 《图书馆学刊》2010,32(8):70-72
OPAC是图书馆提供馆藏资源信息的窗口,也是读者自助式查询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的主要途径。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使读者在利用OPAC常规功能的同时享受到基于OPAC书目信息带来的增值服务值得图书馆技术人员的探讨。介绍几项应用现代技术实现的OPAC书目信息推拉服务。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OPAC与图书搜索引擎、网上书店的功能比较和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OPAC即联机公共书目查询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终端来查询馆藏数据资源的一种现代化检索系统。OPAC与图书搜索引擎、网上书店三者具有相同的基本功能:查询、揭示图书,但图书搜索引擎、网上书店以其检索界面简洁友好、检索功能强大、书目信息丰富、排序科学化、用户互动性好,冲击威胁着图书馆OPAC。因此,图书馆OPAC应借鉴图书搜索引擎和网上书店的做法,改进OPAC功能、增加书目记录的可见性、建立各种独立于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新型OPAC。  相似文献   

4.
联机公共目录查询(OPAC)是图书馆提供馆藏信息的窗口,也是读者自助式查询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的主要途径。该文以汇文4.0为例,阐述了MARC记录与OPAC服务之间存在瓶颈的事实,挖掘了著录与检索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一现象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实例展现消除瓶颈之后的理想状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OPAC功能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OPAC的现有功能入手,通过湖南大学图书馆目前使用OPAC的现状,根据读者问卷调查,分析目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读者提出的建议和需求,提出8条强化OPAC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OPAC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检索利用馆藏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完善的系统功能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对其OPAC系统进行了开发和改善,如开发了跨校区图书"通借通还"网上自助服务功能、"虚拟书架"功能、馆藏书目信息"自助手机短信"推送服务功能以及在主页和馆藏目录检索中嵌入e读平台、在书目记录中增加"引文格式"功能等,以建设更具特色的基于OPAC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OPAC的不断发展,基于OPAC的图书馆资源整合仍然是新信息环境下数字资源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将图书馆电子资源与OPAC书目查询系统整合在一起,为读者开辟了更加快捷地获取文献全文的渠道.本文结合实际,就电子资源与图书馆OPAC的整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开源OPAC系统以读者需求为中心,通过构建一站式检索功能,在一个检索页面为读者提供不同的分面。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原有"学科博客服务平台"、"图书馆与读者"系统的基础上,搭建了基于开源Scriblio的新一代OPAC测试系统。新一代开源OPAC系统页面信息丰富,适合年轻读者,但其馆藏数据交换、同步问题较多,需要修改插件,同时开源OPAC系统的二次开发、维护工作量大,技术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的OPAC在资源揭示中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基于OPAC中读者的行为数据来改善图书馆资源建设和资源揭示的方法.提出在OPAC中为读者提供参与资源揭示、评价的建议,进而描述了一个强调资源提示、强调读者参与和互动的OPAC,希望借此来实现图书馆提高读者需求满足率、资源利用率和读者满意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与OPAC系统整合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巩林立 《图书馆杂志》2005,24(10):44-46
将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与OPAC书目查询系统整合在一起,为读者开辟了更加快捷地获取文献全文的渠道。本文结合实际,就电子图书与图书馆OPAC系统的整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探讨高校图书馆用户在使用图书馆OPAC系统查找相关资源时调整提问的行为模式。[方法/过程] 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OPAC日志数据为对象,采用S.Y.Rieh与Xie Hong提出的提问调整模式类型,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提问日志进行内容编码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高校图书馆用户的OPAC提问调整基本模式与网络信息检索提问调整模式基本一致,并且,在动态调整模式过程中,还可以细化为直线、阶梯、锯齿、凹凸、循环等子模式。针对如何优化OPAC系统和提升用户信息素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目前高校图书馆OPAC的书评功能,提出将读者评价嵌入OPAC中,以期实现构建常态化的高校图书馆读者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用h指数这一直观有效的指标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的OPAC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类图书的h指数统计得出不同图书集合的"读者热衷度",通过对各类读者的h指数统计得出不同读者群的"借阅活跃度",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不同图书集合的"核心读者"以及不同读者群的"核心图书"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推荐图书,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购买图书,并且实现馆藏的合理分布,提高图书使用率,使馆藏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Android的Interlib移动书目查询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的Interlib Web OPAC系统的书目查询进行分析,利用Google Android系统,实现图书馆的移动书目查询服务,并详细介绍实现的技术思路和具体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15.
联机公共检索目录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s in the 1970s, librar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have devo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t. To date, it has already developed to the third generation. The OPAC System makes those users who lack training and experience be able to use it directly. It provides the users a kind of capability to access, which is neither like the order language with a very complex function, nor is it like the "menu" one with a very simple function. The interface design of it is an important phase of OPAC device,the study of which falls in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1)the matching aid.2)the retrieval aid.and 3)the semantic/contextual aid.The successful practic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services of OPAC opens up a wide range of prospect for readers to use library materials directly.  相似文献   

16.
OPAC是图书馆揭示馆藏的重要途径,是读者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文章从集成系统、检索策略、检索字段、检索结果的显示和输出、馆藏信息、系统友好性等6方面对浙江省20所本科高校图书馆的OPAC系统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目前OPAC系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Library2.0在图书馆OPAC中的应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Web2.0及其常用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Library2.0在图书馆OPAC中的应用,并指出Library2.0在图书馆OPAC中的应用将丰富书目数据库的内容。完善OPAC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探讨高校用户使用图书馆OPAC系统遭遇检索失败时提问调整的应对方式。[方法/过程] 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收集并对OPAC日志数据进行编码,分析用户采取停止检索、平移、泛化、专指及混合方式调整应对失败的情况。[结果/结论] 仅有十分之一的调整不做任何努力直接停止检索;在进行应对的情况中,平移调整最为常见(占44.2%),其次是泛化调整(占24.4%),专指与混合调整的情况比较少见。最后,从用户检索技巧培训和系统改进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分析国内外OPAC研究现状出发,从OPAC功能强化、检索机的优化及读者信息素养的提高三个方面研究和探讨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OPAC的服务成效,更好地发挥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价值,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