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11月6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承办的"第六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在职教名城江苏常州召开.论坛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主题,特邀<规划纲要>职业教育战略专题组组长、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周稽裘对<规划纲要>进行解读.同时,论坛紧扣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2.
解读<教育与职业>杂志刊发的相关文本发现,1920年代知识界人士聚焦于女子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实施方法及特殊困难等问题,但至1930年代前后,其职业教育现发生了大的逆转,由宽泛的女子职业教育窄化为家事教育.考察知识界人士女子职业教育观转向的轨迹,能窥探隐藏其后的多重动因:"母性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妇女运动的"变异"、知识精英性别观念的保守与偏狭等.  相似文献   

3.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搭建中国中青年学者研究探索和交流的平台,并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12月16-17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学院、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广西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中青年学者搭建研究探索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2014年12月27-28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5.
<正>为促进中青年学者协作交流,提高职业教育研究水平,扩大职业教育学术影响力,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2016年12月17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  相似文献   

6.
<警钟日报>及其前身<俄事警闻>用近代西方社会理论改造中国社会,以天赋人权、进化论理论为基础,参照西方女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提倡女性放足,获取生理自决权和行动自由权;鼓吹女子教育,提高女子思想水平,培养其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争取男女平等,为国家民族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选取<职教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四种职业教育类核心期刊,其中2010年所载职业指导类学术论文共258篇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试图回答谁在研究职业指导、采用什么方法研究、研究哪些问题、各期刊对职业指导载文特点等问题,反映我国职业指导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长期以来, 关于这个问题, 人们争论不休. 文章作者在读过俞启定先生发表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的一篇题为<职业教育本质论>的文章后, 受到了一些启示, 同时也对职业教育的本质问题, 进行了再认识和再研究, 希望能对职业教育本质问题的研究, 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杨卫玉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职业教育家,作为我国早期职业教育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在积极从事于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他致力于女子职业教育理论的探讨,重视女学校家事教育,钟情女子职业指导,并最早对我国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行梳理,引入东西方发达国家女子职业教育,从而形成了其颇具特色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李霄鹏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6月上旬刊撰文指出:职业教育学产生于教育学.其本身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以教育科学发展为指导,教育学理应成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作者认为,职业教育学需要经历认识从低到高,从实践出发,经验总结,以及受人们的价值取向对职业教育选择的影响,产生职业教育思想;之后对职业教育现象、职业教育问题等分析达到认识更高阶段,能够反映职业教育规律性和本质的联系,并揭示职业教育与社会的本质联系的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女性观与其人生体验,思想文化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的女性观就是拒绝简单的男性与女性,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拒绝对女性的神化和丑化,她以自己的作品,去掉了人生的浮华,在凡俗的生活中揭示出女性最基本的,最平实的生存本相,为我们重新思考女性的命运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中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由于性别差异,加上性别歧视现象的存在,高校贫困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处境更加艰难。文章从分析贫困女大学生的生存现状入手,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人四个方面对贫困女大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贫困女大学生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邢莉<游牧文化>论述了蒙古族民俗方方面面,突显了草原牧业民族特色;她强调中国女性文化是女性群体创造的文化,中国女性民俗文化渗透着人文精神的智慧;刑莉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比较中,探索东方产生天地崇拜的真元,是对生的执着;强调"天人合一,回到了人生".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对传统的女性主体精神与文学的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照是一位在主体精神和文本创作方面都从男权世界中实现了突破和超越的作家。其主体性格、价值体系、情感世界都超越了时代,显出独立张扬的鲜明个性。其作品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宽广的文学视野、清俊的语言风格,突破了男性视角和男性话语体系,自成机杼,新人耳目。  相似文献   

15.
剧烈的社会变革对成年女性的生活适应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开展社区成年女性教育对女性自身、家庭、社会和后代都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明确社区成年女性教育的概念,结合成年女性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措施,充实教学内容,倡导因性施教,组建合作共同体,开展特色活动,整合周边资源,深化教育研究,扶持社区团队,加强学习认证等多管齐下,才能扎实推进我国社区成年女性教育优质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对女性世界给予了特别的观照,他的女性观表现在从社会学意义上呼呈在社会生活中应给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位置和权力,从而使女性具有独立的人格;他对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反对女性的独身主义,认为女性的身心结构决定了女性应将爱情与婚姻作为情感的最终归宿和生活的牢靠依托。林语堂理想女性的品质包括拥有自然快乐的天性,超人的智慧与勇气,他所提出的是一种具有新理性精神及审美精神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交流思想、协调行动,而语言则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与此同时,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又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因此,通过对女性语言特点的分析来揭示英语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8.
印度女性文学书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书写的权利到现代女性意识和话语权力,这个过程是印度女性重新审视历史、现实和自我的过程。以历时性的角度,结合女性作家的作品分析每一个历史阶段印度女性文学书写的特点,印度女性文学历经的"沙门"时代女性文学书写的开端、南印度桑伽姆时期的发展、19世纪民族独立斗争的艰难书写和20世纪女性文学书写的繁荣,每一个时期都表现出印度女性的话语意识,她们的文学书写集中表达了她们的主体意识和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19.
女性解放并不神秘,我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它生存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人的存在不断完善的一种必要方式,是女性寻找自身本质的一种特殊手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女性解放的本质和价值的追问是哲学的问题之一,女性解放的哲学意义以"女性"作为思考的聚焦点。文章不仅仅停留于对女性存在的一般论述,而立足于从人的存在出发去论证女性存在,从哲学的角度求证女性存在的基本构成,描述女性存在的历史过程,探讨女性解放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性别理论和社会领导分类理论,对中国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倾向,社会对于女性领导力的普遍认知,女性成为领导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女性在领导力方面的潜质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对女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