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5,(4):36-41
王弼抛弃了两汉"天"主宰万物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借用了老子"道"与万物关系的体用式的思维方式,为儒学重构了贵"无"论的形而上思想体系;王弼理解了老子批判儒家的思考角度,借用道家"无为"的理念,提出了使儒家核心价值观念发挥其正常及最大效用的方法;王弼在准确把握老子思想的精髓之后,重新理解了儒家经典《周易》。总之,王弼玄学是援道入儒,即借用道家思想为儒学张目。  相似文献   

2.
虽然初看上去陶渊明的圣人观、功业观和仁义观都是儒家思想的反映,但是稍加辨析便不难发现它们其实与王弼玄学也不矛盾。仅仅以此为据就冒然断定陶渊明的思想深受儒家影响,这样的论证逻辑显然难成立。东晋时期王弼玄学重获青睐,如果结合当时思想界的实际,把陶渊明的思想归于道家显然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王弼的主要哲学著作是《庄子注》和《周易注》,在这两本著作中,王弼发展和完善了"言意之辨"的方法,并建立了玄学的思想体系。回顾历史,我们看到,王弼也致力于《论语》这部儒家经典的解读。《论语释疑》现仅有47条佚文,但仍可以把握王弼关于"言意之辨"的独特思考,也可以审查其旨于调和儒道的一片苦心。  相似文献   

4.
何晏是正始玄学的实际领导,他早年倡导绝对贵无论,晚年则转向王弼的相对贵无论,这和他与曹魏皇关系是密切相关的。正始玄学是中国化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弄清正始玄学的发展线索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意义非常之大。对正始玄学的支柱之一何晏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轨迹之客观地去评价,对正始玄学的面貌就不可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玄学语境下的江州经学与陶渊明诗学的悲剧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在42岁以前深受江州经学的影响,其后开始转向道家的玄学,承揽了老庄的隐逸精神,在极端的贫病和困顿中“赌”一种人格的圣洁。他的诗文创作体现了其人格深层中的经学与玄学的冲突及儒家诗学与道家诗学的冲突,在其隐循的背后遮掩着中国古典诗学史上最深刻、最惊怖的悲剧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玄言诗二题     
一、玄言诗的产生 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创立玄学,给中国哲学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玄学以其高度的思辩和理性色彩取代两汉荒唐、烦琐、迂腐的纤纬经学,反映了封建王权衰落和新旧时代更替时期思想领域的重大变化。玄学以老庄思想为主导,调和儒道及诸子百家,用其“修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显已朽败的儒家理论”①,“为重建正常的封建秩序寻找新的理论根据,同时,也为充满着失路之悲的封建士大夫寻求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②。  相似文献   

7.
魏晋玄学是中国古典哲学史以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亮丽风景,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与“儒家”哲学嫁接、会通所产生的一朵异花。作为具有隐晦、思辨性征以及曲折表达玄学名士虚拟理想和政治追求的玄学,以其“清谈”的风格卓立于中国古代思想史之林,并为后人埋下一个“追问”的伏笔。囿于学术上的求真精神以及人的探秘心理的的驱使,考证其“清谈”学术风格以及玄学名士追求虚拟理想的成因,就显得尤为迫切而必要,因为在这方面尚有“真”思想、“真”事实可以挖掘,尚有“真”精神可以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由《易经》奠基,经过王弼、程颐的学术创新而建构起来的义理易学,深刻并多维地表达了中国传统思想方式。尽管玄学、理学具有很高的形上智慧,但是王弼、程颐义理易学的知识旨趣仍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实践性、功利性、辩证性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含有丰富的思想,但系统研究至今仍付阙如。孔颖达易学以王弼《易》注为诠释蓝本。王弼《易》注的突出特色是引老入《易》,扫象阐理,以玄学本无论取代汉人以气论为基础的宇宙学说。中国思想史和易学史的发展至此而一变。孔颖达则吸收汉易及魏晋郭象的思想,对王弼易学予以重大改造,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兼顾了象数与义理,综合了儒道思想,对宋代义理易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玄言诗三论     
(一)曹魏正站年间,何晏、王弼创立学,给中国哲学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玄学以其高度的思辨和理性色彩取代两汉荒唐、烦琐、迂腐的纤纬经学,反映了封建王权的衰落和新旧时代更替时期思想领域的重大变化.玄学以老在思想为主导,调和儒道及诸于百家,用其“修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显已朽败的儒家理论”,为重建正常的封建秩序寻找新的理论根据,同时,也为充满着失路之悲的封建士大夫寻求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广玄学摒弃了两汉经学的烦琐考证和牵强比附,着重探讨宇宙及人生的本体。“夫玄学者,乃本体之学,为本未有无之辩户另外,魏晋玄学还…  相似文献   

11.
汤用彤与魏晋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用彤的《魏晋玄学论稿》素以玄学研究名作享誉学术界。关于此书的价值 ,汤一介以为在于“提出了魏晋玄学是一种不同于汉学的本体之学” ,而细观汤氏之本意 ,其最为关注者实乃玄学兴起之缘由。全书正文八篇 ,有六篇皆有关于此。其中 ,《王弼大衍义略释》、《王弼圣人有情义释》、《魏晋玄学流别略论》注目于汉学向魏晋玄学思想演变之内在理路 ;《读〈人物志〉》、《言意之辨》、《王弼之〈周易〉〈论语新义〉》则论玄学兴起之具体历程。虽然在汤氏之前 ,赵纪彬、王伯祥、周振甫等学者也对玄学的起源提出过一些看法 ,但其着眼点多系玄学形成…  相似文献   

12.
王弼的玄学思想时魏晋山水审美风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离开了他的“责无论”哲学,我们对魏晋时期的山水审美思潮以及当时的一系列审美观念就不可能有一个圆满的诠解。山水美的发现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它的成因及蕴含再加研究无疑仍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嵇康四言诗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以三国魏朝时独树一帜,在中国诗歌史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明显地受到?诗经?风雅精神的泽溉与当时兴起的玄学思想的影响。二者的融合有着独特的路径。嵇康依据自己的人生哲学与人格精神,对于传统的?诗经?风雅精神与玄学思想作了自然天成的融合,其中蕴含着许多深沉的人文意韵。  相似文献   

14.
陆机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 ,而入洛后受中原玄风影响 ,其思想和作品中又有明显的玄学色彩。陆机的玄学思想不仅受王弼的影响 ,得以突飞猛进 ,而且在北方士人清谈氛围的浸染下 ,陆氏易学与魏晋玄学的发展是同步的。从玄学思想来看 ,陆机也是时代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5.
正始玄学是魏晋玄学的第一个时期,主要发生在曹魏正始年间(240-249),何晏、王弼都有对于《老子》的解读,并分别于这一时期提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想,但是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以及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总体来说,何晏的"以无为本"思想更为精密,但是王弼则将"无"与具体联系起来运用到现实当中。  相似文献   

16.
曹魏正始年间,由何晏、王弼所创建的玄学虽不同于经学,但从理论形态、概念范畴以及思维方法上与经学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从继承的角度来看,玄学与经学一脉相承的逻辑线索清晰可辨。何晏、王弼的玄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天人之学,是直接继承经学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东汉末年,刘表在襄阳开办了荆州官学。荆州官学教官宋忠等人儒道兼综,形成了荆州学派。魏晋时期,山阳王弼在荆州学派的基础上,通过注释《老》、《庄》、《易》,将儒道融合研究,又形成了魏晋玄学。东晋时期,释道安在襄阳弘法时,大胆革新,"洋为中用",以王弼的"贵无派"玄学理论解释佛教般若学,创立本无宗。形成了一种既像印度的般若思想,又像中国的玄学思想;既不同于印度的般若思想,又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思想的新理论。这种理论实际上是印度般若思想和中国《老》、《庄》、《易》思想的合流。道安所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般若学与在襄阳创立的荆州学派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源于襄阳,成于襄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思想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儒、道、佛颉颃与冲突的时代,而在艺术史上却又是一个多彩的艺术自觉的崭新时期。从东汉宦官专制、董卓残暴作乱,到魏晋司马氏的黑暗政治,已把两汉以来的谶纬经学、阴阳五行、君臣伦理,包括礼乐之道击得粉碎,迫使两汉以来儒家教义的思想统治走向了崩溃与没落,从而导致了玄学盛行,出现了崇尚独立、张扬个性的文化氛围,形成了与传统儒学相抗衡的思想流派。相对自由的精神促使音乐艺术挣脱名教、礼法的束缚,追求艺术精神的解放,更加注重艺术自身独立的价值。魏晋名士嵇康的音乐美学论著《声无哀乐论》即是反映…  相似文献   

19.
对王弼“自然”内涵的辨析,历来限于本体论的角度,这自然难以还王弼思想的原貌。释义学意义上的“自然”,在本质上,同于“道”、“无”,构成物的本根;在存在论上,它表现为物性自然,指物生存的自然状态;在方法论上,它显示的是自然而然,指应对、成就物的方法。从三维的角度分辨“自然”的意义,对深化王弼的思想研究和拓展以自然与名教为中心议题的整个玄学都是一个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诠释儒道经典而产生和发展的玄学,其本身是一种诠释学。玄学在其发展进程中呈现为王弼的本体诠释学、嵇康阮籍的生命实践诠释学、郭象的实然的知性诠释学以及东晋时期的佛玄诠释学等形态。此形态之嬗变推进了玄学思潮的历史进程,促发了新思想的创生与文化形式的转变,对后世思想尤其是对宋代义理之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启发作用,也能够为构建中国的诠释学提供理论与方法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