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只鸡目标:热身,提升情绪,活跃气氛。 方法:主持人先教会大家三个动作:1.公鸡:双手在头上像鸡冠那样晃动;2.母鸡:双手扶大腿,身体下蹲;3.阉鸡:曲肘左右扭臀,前伸翘起的大拇指。接着,带领大家,边说边做:公鸡公鸡,打鸣!母鸡母鸡,下蛋!阉鸡阉鸡,好吃!之后,要求大家一边大声念,一边放开做,并且越念越快,越做越快。  相似文献   

2.
1.要先练好一种流派的太极拳,再练其他。有公园的太极拳辅导站里,众多太极拳爱好者跟着辅导员听着音乐打太极拳,而且是一个套路接着一个套路地练,简化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杨式竞赛套路、吴式竞赛套路、陈式竞赛套路、孙式竞赛套路、32式太极剑等等,整个练完也差不多一小时了,满头大汗。我个人认为这只仅仅达到了锻炼身体的要求,而要想练好太极拳是绝对不能这样的。虽然各种流派太极拳的拳理相通,但每个流派太极拳的特点不同,练习的方法也不一样。如果在没有系统地掌握好一种流派的太极拳之前,每天每个流派的太极拳不断重复地打下来,一定会打成四不像的。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16日,由珠海市体育总会主办、市太极拳协会承办的欢迎日本太极拳友会参访珠海友好交流会在暨南大学珠海学院体育馆举行。参加交流的除了日本朋友50人与珠海市太极拳协会会员外,还有周边的中国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肇庆、江门、台山等地拳友750人。大家欢聚一起,同堂献艺,气氛热烈。各地带来的都是各自擅长的拿手好戏,这是一次难得的中日太极拳友的温馨聚会。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 :了解太极拳训练疗法与普通运动疗法对踝关节骨折后僵硬的康复治疗效果的区别 ,进一步探讨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太极拳训练对踝关节骨折后僵硬的康复治疗作用。研究方法 :将 40例踝关节骨折性质、程度、部位、复位方法及效果等基本相同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太极拳训练作为其功能康复手段的为A组 ,共 1 4例 :太极拳训练作为康复手段的为B组 ,共 1 3例 ;普通运动康复的为C组 ,共 1 3例。经不同方法康复治疗 3个月后 ,采用关节测角器测得伤踝康复后的活动度 (主要为背伸与跖屈的角度 ) ,通过统计学t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研究结果 :A组的效果优于B组 (P <0 .0 5) ,B组的效果优于C组 (P <0 .0 5) ,A组与C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为了使踝关节骨折后的活动度得到充分恢复 ,关节不至僵化 ,中药熏洗配合太极拳训练同时进行是一种更好的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日,广东省湛江市陈式太极拳协会成立大会在市体育中心会议厅举行。湛江市体育局、民政局领导以及陈式太极拳传人出席了会议。来自湛江市各地区各行各业的陈式太极拳爱好者们参加了大会。马虹、陈正雷等名家,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等各太极拳团体为协会的成立来函祝贺。在庄重热烈的气氛中,大会经一百多名会员代表选举产生出湛江市陈式太极拳协会第一届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6.
余功保:如何练好学好太极拳是一个大家讨论比较多的问题,有很多拳家从技术的角度做了大量的分析。我听说您在很多场合讲到要练好太极拳必须要具备“五心”“三要素”,很有特点。能否请您详细解释一下?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不断快速发展,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太极拳、喜欢太极拳并开始习练太极拳,随之对太极拳的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太极拳的起源、历史演变、拳种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分析,并由此提出四点建设性意见:打造太极品牌;借助电视媒体,推动太极拳市场化发展;借助学校平台,营造太极拳气氛;建立系统的太极拳文化学科,从而为太极拳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太极拳练习对医学生抑郁症状倾向的治疗效果,为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方案.方法:运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在徐州医科大学大1和大2年级1836名大学生中筛查出具有抑郁倾向的5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选出的学生分成3组: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实验组进行太极拳练习和太极拳拳理的学习,对有抑郁倾向的学生进行干预实验研究;对照组1只学习和练习拳架不学习拳理;对照组2不做任何干预手段.结果:实验组抑郁症得分前测和后测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1也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1.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三组干预后的SDS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后测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1的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1事后测得分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太极拳练习并配合太极拳拳理的学习能有效改善医学生抑郁症倾向,并且比单纯的太极拳拳架的练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3,(4):55-56
本期出场名家:武式太极拳名家乔松茂、意拳名家姚承荣 河北张家口市读者张红军问: 我是个太极拳爱好者,特别喜欢武式太极拳,跟当地的老师学了两年。现在我想向乔松茂老师请教以下几个问题。 1.太极拳论中强调含胸拔背、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可是我看到乔松茂老师的许多拳照却不是这样。而是身子微微向后靠,像是靠在什么东西上;胸不是含着,而是舒胸,有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的气派。这是否符合太极拳拳理?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10.
勇攀高峰目标:学会合作,相互关爱与帮助,培养勇敢精神。方法:每队8人,共同扶住一个3.5米高的竹梯,然后依次攀登,至最高处,钻过呼拉圈后,再下来。大家鼓励着做,胆大可先做,胆小的可后做,或放弃,之后见大家都成功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人根据受试者在练习太极拳中的心率变化特点 ,以及测试其学练太极拳 5个月前后、两次安静状态下的相关心脏功能指标的变化 ,得出以下结论 :1 )现在普及推广的太极拳套路 ,其每套动作的完成时间最好在 5 min~ 6m in3 0 s;2 )每次至少持续地重复 3遍套路练习 ,时间不少于 2 0 min;3 )练习者运动时的心率值最好在 1 2 0~ 1 3 0次 / m i  相似文献   

12.
大家学习传统太极拳理论,都熟悉王宗岳的几句话“由招熟,渐悟懂劲;由懂劲,接近神明。”意思是说,开始练的时候,由一招一式熟练开始,接着要懂劲,达到神明,即是达到内外结合,得心应手,最后达到神明,随心所欲的阶段。太极拳(剑)比赛的规格,就是从三个方面来打分。第一,叫做规格,占  相似文献   

13.
P3A进阶(8)     
1/2古巴8字 将模型飞机拉起,滑45°直线爬升。在直线段中点作半滚,注意跟着打方向舵。接着做5/8筋斗,在进入高度改出。注意等过了筋斗最高点后再开始收油,将筋斗做饱满。  相似文献   

14.
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特别重视习拳的质量,首重身法。武禹襄借鉴了射艺身法要领,根据太极拳之需要,强调走架要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见《十三势行功要解》)。并规定《身法十要》:提顶、吊裆、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裆、护肫、腾挪、闪战。后来郝月如先生又增尾闾正中、气沉丹田、分清虚实,共十三项,成为武派传人必须遵守之身法要领。武禹襄宗师生前对这些要领并无文字解释,第一个作解释的是郝月如先生。其弟子徐震在《太极拳发微·练拳第八》中对武派太极身法要点也做过概括。多年前依据师门心法,我对武派太极拳身法也做过浅释(见《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57~62页)。伴随着练功体悟,深感昔年解释仍有未尽意之处,所以再做补充修润,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并请高明指正。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在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中,我们工厂请了一位太极拳老师教大家学习太极拳,我也加入学拳队伍中。我从小身体瘦弱,不爱运动,武术更是从未沾边,学起拳来比一般人愚钝笨拙。笨人有笨人的办法。我是先学大概,以此做基础再深钻细研。学了大概仅仅是有了一张纸,再细学时接受的东西才有了地方记。学式子容易改式子难,是说学到一定程度的式子改起来难。初学者还是改式子比学式子容易。  相似文献   

16.
十三妹 《武当》2009,(6):14-15
“继中二十一式养生太极拳”者是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王继中先生创编。继中先生出身于太极世家,自幼随父修炼太极拳,后师从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国际太极拳特级大师宋蕴华,至今已近六十个春秋。先生是天津市河东区体育局太极拳主教练,真诚为中老年朋友授拳,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被中老年朋友誉为“搭建健康平台的人”。  相似文献   

17.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2,(10):47-47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八卦掌名家张全亮 安徽省安庆市菱湖新村5-3-405室徐英秀问: 1997年我学习了陈式太极拳(56式),在练习中有个动作一直做不好。这个动作是摆莲跌叉到金鸡独立的过渡动作,两腿铺地然后起身时感到吃力。后来我采用右膝先起再成左弓步,才能完成动作。在教学光盘中,李德印老师做起身动作时,两腿是同时起,右腿蹬也  相似文献   

18.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6):58-58
本期出场名家:太极拳名家李德印、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伸三安徽省霍邱县潘文玉问:我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退休后开始学习太极拳。但是在练习过程中,由于缺乏柔韧基本功,有些动作怎么也做不到位,比如:蹬脚、分脚、仆步、歇步、坐盘、跌叉等。我曾加强柔韧基本功练习,但是效果不明显。请问,老人能不能练习柔韧性的基本功?怎样练习柔韧基本功?能达到什么程度?崔仲三答 老年人学习太极拳,可以进行柔韧性练习,但是一定要注意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生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变化,人的身体素质不断变化,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这种变化也是因人而异的。老年人在做柔韧性练习时,第一不要有攀比心理,盲目攀比,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其次,做柔韧性练习,一定要科学化、系统化,合理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9.
整理放松运动,是运动后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尽快地消除疲劳,我在教学和训练中常用以下几种抖动肌肉的放松练习,效果颇佳,现介绍给大家供参考。一、上肢抖动练习动作1:两脚左右开立,两臂上举,深吸气并做放松性抖动两臂动作,接着做上体自然前屈动作,呼气要快,两手触地面,见图1。动作2:两脚左右开立,两臂侧平举,做两臂放松性抖动动作,见图2。动作3:站立,两臂侧举,扭转上体,同时做两臂放松性抖动动作,见图3。动作4:站立,转上体同时两臂绕体做放松性甩臂动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笔者学校在七、八年级推行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在集体合练时,学生做的效果正如一位班主任所说:学生不是在打太极拳而是在做太极操,没有太极味。看似一句玩笑话,却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学生在演练太极拳时没有太极韵味,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