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你,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蜡烛,燃尽了灯芯,耗尽了脂膏,最后化为乌有--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毁灭"吧。然而,蜡烛真地毁灭了?否!因为它在燃烧中、在消耗中发出了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而它的光亮却正凝化在被它所照亮的一切之中了。"你,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人们引申这话来称赞人民教师。是的,他们象  相似文献   

2.
<正>这是一个新生事物井喷的时代:新一代年轻人购物上淘宝,付款扫二维码,闲来无事打开手机"摇一摇"……生活方式的变化,引来一声惊恐高呼:"新生事物正在毁灭青年一代!"青年们的生活,真的正在被这些令人目眩的新生事物"毁灭"吗?这句听上去义愤填膺的  相似文献   

3.
半兽人     
我,是一个半兽人,一个漂流在充满着浮尘的幻影之中的半人半兽.、我被毁灭过,但,我叉被重新塑造起来。我又是谁?诳——我拥有着一个半真半假的信仰,一个反派的角色,因为我是名义上的半兽人。我不想,我不敢去想!我的丑陋的皮肤——就是我的标志一个充满着血腥的标志,一个是与非的极端!直到黑夜,我才偷偷摸摸倚在人的窗口,感受着那无比真挚的爱——为什么我是一个半兽人?因为我是一个“失败者”。我继承了半兽人的一切!我只能去倾听,但我不能去诉说!因为我是他们中的“另类”,我只好去杀戮,那一切的一切.我将去毁灭——毁灭,毁灭!我是血与火的…  相似文献   

4.
杨鹏 《小学生时代》2012,(11):46-48
我也顺势爬了起来,仰头看。天哪,芦花大母鸡已经长得和路边的杨树一样高了。它超大的翅膀一扇,地上立刻形成一小股龙卷风,路边的汽车被那风一刮,都倒退了几米。天哪,芦花大母鸡该不会长得跟恐龙一样大吧?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美国大片里恐龙肆无忌惮地蹂躏和毁灭城市的画面。芦花大母鸡该不会变成那种暴力毁灭型的怪兽吧?爸爸沾沾自喜地说:"哇噻,酷毙了,它竟然能长这么大!不知道最后还会长到多大?真是很期待啊!如果这个实验成功,世界粮食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5.
看着神笔,我心想:这支笔可是无价之宝呢!有了它我就可以实现自己助人为乐的愿望了,也太幸福了吧!那么,应该用它画些什么呢?正当我在思考画什么时,身旁走过一个小男孩,嘴里嘀咕着:“唉!《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里的圆明园也太华丽宏伟了,但还是被毁灭了,要是它还存在,我们就可以去观摩了,多好啊!”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崇尚"美",追求"美",可谓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从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身上,我们既看到了"美"被毁灭的悲剧,更看到了"美"的追求者被毁灭的悲剧。只有对贾宝玉悲剧形象的逻辑起点、运动轨迹和精神内核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才能较全面地解读贾宝玉这一"美"的追求者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7.
此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解决矛盾。心中的魔床上写着"人只能拥有灾难",而摧毁这张魔床,正是遭遇灾难的时候!文章标题和正文中的"毁灭",宜改为"摧毁"。  相似文献   

8.
上期说到四面汇聚的光最终形成一个女孩。"他说得不错!我们是要毁灭全部人类!可怜的Bill,我们正是利用了你的仇恨来达成我们的目的。"女孩洋洋自得地说道。"你说什么?"Bill瞪大眼睛,"你不是说大脑病毒只是针对心灵丑陋的人吗?""哼!地球上所有人的心灵都是丑陋的,所以我们要全部灭绝,让地球重新进化出更优秀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桑提亚哥老人是物质上的失败者,但他的精神没有被摧毁,他与大海斗争的不屈的意志将激励着更多的生活强者。失败并不可怕,人生谁能没有失败?有人在失败中毁灭,也有人在失败中成长。在弱者面前,失败是倾覆生活之舟的波涛,波涛越大,就越容易被吞噬。真正的失败,不是肉体的毁灭,而是精神的坍弛。作为一位强者,不应该面对失败而消沉悲观,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桑提亚哥老人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与中国的"愚公移山"精神是多么相似,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呢?  相似文献   

10.
正出现在动画《机动战士高达UC UNICORN-0096》中的一台试作型NT专用MS加入地球联邦作战,由巴纳吉·林克斯驾驶。毁灭模式下全高21.7m,重量23.7T。独角兽高达的装备安装有被称为"拉普拉斯程式"的特殊OS系统和NT-D系统,拥有独角兽模式和毁灭模式。淀粉们看到的就是毁灭模式.独角兽在毁灭模式下极大地强化了近战攻击力和机动性.一般将弃用远程武器。虽然毁灭模式带来巨大的性能提高,不过也使得驾驶员的身体与大脑的双重负担超乎常人想象。因此在毁灭模式下运作极限也只有5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什么?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长期以来,这种比喻几乎成了教师的"专利".它形象地刻画了教师工作的艰辛与奉献精神.多多少少也使教师有了一个悲剧角色的意象--燃烧、流泪、毁灭!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并不一概反对考试,他说,"民主教育也是要考的"。他反对的是传统教育思想支配下的考试。他认为"中国现代之会考制度","毁灭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变相的科举",是"自杀杀人的制度";学生赶考,"把有意义的人生赶跑了","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正是因为这种考试制度有诸多流弊,丝毫无益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陶先生多次大声疾呼:"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打倒会考!"  相似文献   

13.
崇高的卑微     
崇高的卑微 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岛,自惭形秽地向上帝诉苦说:"上帝啊!你为什么让我生得这么渺小可怜呢?放眼世界,几乎任何一块土地都比我来得高,别人总是巍然而立,高高在上,甚至耸入云端,显得那么壮观伟大,我却孤零零地卧在海面,退潮时高不了好多,涨潮时还要担心被淹没.请您再不然将我提拔成喜马拉雅山,再不然就将我毁灭吧!因为我实在不愿意这样可怜地活下去了."  相似文献   

14.
从前,有一个古老的王国叫亚特兰蒂斯,那里是一个繁荣的世界,但是,一头大海龙让这仙境般的王国走向了毁灭。2185年,失落的亚特兰蒂斯被发现了!四个小学生决定前去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5.
正学校是教育机构,在实践中却常常被等同于教育。学校在发挥正作用的同时,也发挥着巨大的负作用。一个人在没有上学之前,是一个正常人,上学之后他却走向被"毁灭"。正常与毁灭之间不论有无直接关系,人的成长与教育都密不可分。一、借案例反观"教育强制"近几年,学生弑母、弑师、厌学自杀等事件频频发生,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认为家人、教师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严格"被学生曲解为对其学习的"强制",对其自由的限制。此类痛心事件的发生,表现  相似文献   

16.
3月5日晴"今天的回家作业有,课内阅读和阅读记录卡……"话音刚落,我就在抽屉里惊慌地找起阅读记录卡来。一本本书都被我翻了个底朝天,可是依然没有记录卡的影子。这下,我的希望毁灭了,我明明放在抽屉里的?对了,上次老师发下来,我放在书包里的文件袋里了,继续找,咦?文件袋里什么也没有呀!对了,我放  相似文献   

17.
【案例】师板书题目后,在"毁灭"两字上加着重号:老师想把这两个字换成"毁坏",行吗?生(生进行一番比较后):不行,"毁灭"与"毁坏"的程度不同,"毁灭"的程度更大一些。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毁灭"的程度更大呢?请同学  相似文献   

18.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讲读课文。教学重点是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国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导读。一、审题入手,捕捉中心讲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先由前篇课文《颐和园》美丽景点的概括介绍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后板书"圆明园"。提出问题:圆明园也是一座皇家国林,它比颐和国更要气派辉煌。可现在怎样了呢?(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挂图)已被毁灭,成了一片废墟。在"圆明园"的后面加上"的毁灭",把题目补充完整。(激发学生的兴趣)圆明园当时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19.
赫斯特和苔丝分别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和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尽管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度,但她们的遭遇却十分相似:被绑架在"贞操"的桎梏上。佩戴着通奸标志"红A"的赫斯特大半生生活在人们的鄙视中,同样失去贞操的苔丝苦苦挣扎在所谓的"爱"的漩涡中;她们都热爱生活,并且努力为之奋斗,可结果却迥然不同:赫斯特由"通奸者"变成了"天使",实现了人生质的变化;苔丝却由美丽、纯真的姑娘变成了"杀人犯",最终走向毁灭!赫斯特成功的人生和苔丝失败的人生很是值得现代女性去研究、思考,并从中得到某些启发!  相似文献   

20.
关系的真相     
一只老鼠透过墙壁的裂缝看见农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打开一个包裹。里面装的是什么美味的食物呢?但是它的美梦被无情地毁灭了,因为它发现里面装的是一个捕鼠器。回到庭院里,这只老鼠就开始发布警报:“房子里有个捕鼠器!房子里有个捕鼠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