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源性EGFP基因转染修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可行性。方法:用增强型荧光绿色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作为报告基因,以脂质体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转染结果、表达情况及对靶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证实:成功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现了基因转染。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长期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直接作为基因靶细胞,建立稳定表达EGF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具有可行性,为进一步做标记的MSCs细胞的移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16个保守microRNA在雷蒙德氏棉中的表达情况。创新点:首次研究了microRNA在雷蒙德氏棉四个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设计16个microRNA的引物,并提取雷蒙德氏棉四个不同组织的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结论:在不同的组织中,这些micro 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很大。包括miR-159、miR-162、miR-164、miR-172、miR-390、miR-395、miR-397和miR-398在内的8个micro RNA在花蕾中表达含量非常高,而另外一些microRNA,例如miR-166和miR-160,在四个不同组织中都有很高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3.
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用于心肌细胞凋亡应用,以及心肌细胞凋亡与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的方式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凋亡与Bcl-2、Bax基因蛋白的表达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调控Bcl-2、Bax的基因表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与发展,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则可以通过自身诱导分化的特性有效的调控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使损伤后的心肌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是否与肝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过程相关,并探索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创新点:首次探索并初步证实APP通过影响线粒体凋亡通路信号的传递可以促进肝癌5-FU耐药。方法:为探究肝癌中APP与5-FU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我们构建了APP沉默和过表达的Bel7402细胞系,并进行了细胞活性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等实验,验证过表达或沉默APP时,肝癌细胞的状态变化,以及APP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结论:与Bel7402细胞相比,耐药细胞Bel7402-5-FU中APP的表达明显上调。在Bel7402细胞中过表达APP降低了细胞的5-FU敏感性,而沉默Bel7402细胞的APP表达提升了细胞对5-FU的敏感性。从机制上讲,APP的过表达和沉默可以调节线粒体的凋亡途径和凋亡抑制基因(BAX、BID、Bcl-2和Bcl-xl)的表达,并进一步影响细胞凋亡的进程。综上所述,我们的结果初步表明APP在肝癌耐药过程中显著上调,APP能够通过影响线粒体凋亡通路调节肝癌细胞的5-FU敏感性,这为研究肝癌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中不同于造血干细胞的另一类干细胞。MSC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一部分,构成了造血微环境的主要细胞,在造血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MSC与造血作用的关系及其机理,在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转移是结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寻找能够抑制结肠癌转移新方法。在前期研究中,我们证明了轮枝孢菌素A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均具有强大的抗肿瘤增殖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确定轮枝孢菌素A对结肠癌细胞的抗转移作用,并阐明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创新点:首次发现轮枝孢菌素A可以有效地抑制结肠癌细胞在体内外的迁移和侵袭。在分子水平上,沉默c-Met显著降低了结肠细胞的侵袭,而轮枝孢菌素A正是有效的c-Met抑制剂;同时,轮枝孢菌素A还可以通过削弱c-MET磷酸化来抑制c-MET下游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抗肿瘤转移效果。方法:采用划痕分析和Transwell法来证明轮枝孢菌素A对结肠癌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来确定c-MET及其下游分子的表达水平和活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分析以评估c-Met的m RNA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测定用于沉默细胞中c-Met的表达;采用质粒瞬时转染以过度表达Erk。结论:轮枝孢菌素A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抑制c-Met转录表达,削弱c-MET磷酸化,从而抑制其下游Ras/Raf/MEK/ERK信号通路,这是轮枝孢菌素A抗结肠癌细胞转移的主要分子机制。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确定天然产物轮枝孢菌素A具有进一步开发抗癌症转移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化学沉积的纳米结构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表面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早期粘附行为的影响。创新点:首次观察电化学沉积的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早期粘附行为,并对相关基因进行了检测。方法:纯钛表面经过喷砂和双重酸处理,形成多孔粗糙结构。用电化学方法在其粗糙表面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HA)和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Sr-HA)。用贴壁法将4周大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进行原代培养后将细胞接种到多孔纯钛,HA和Sr-HA表面培养1、6和24小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的形貌特点。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标记细胞骨架,Hoechst 33258进行细胞核染色,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进行拍照后使用Image J进行细胞的计数和图形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测定24、48和72小时不同实验组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FAK、vinculin、integrin β1和integrin β3的基因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SEM观察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三种表面都能正常黏附、生长和增殖。在Sr-HA组表面,细胞粘附、细胞活力和细胞骨架的铺展都较粗糙表面组和HA组有较显著的提高。RT-q PCR结果显示,在各个时间点Sr-HA组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FAK、vinculin、integrin β1和integrin β3的基因表达与粗糙组有显著性差异,且在24小时后与HA组亦有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掺锶羟基磷灰石纳米涂层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纯钛表面的早期粘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对卵巢癌细胞迁移和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创新点:本研究发现COX-2对卵巢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途径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顺铂(CDDP)耐药。其抑制剂塞来昔布(CXB)能起到协同抗癌的效果。方法:CCK-8检测CXB和CDDP对SKOV3和ES2细胞的毒性作用。划痕实验评估COX-2对卵巢癌细胞迁移的作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EMT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COX-2可以通过EMT促进卵巢癌细胞迁移和CDDP耐药;CXB可以起到抑制作用,与CDDP协同抗癌。COX-2可以作为卵巢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对卵巢癌细胞迁移和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创新点:本研究发现COX-2对卵巢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途径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顺铂(CDDP)耐药。其抑制剂塞来昔布(CXB)能起到协同抗癌的效果。方法:CCK-8检测CXB和CDDP对SKOV3和ES2细胞的毒性作用。划痕实验评估COX-2对卵巢癌细胞迁移的作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EMT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COX-2可以通过EMT促进卵巢癌细胞迁移和CDDP耐药;CXB可以起到抑制作用,与CDDP协同抗癌。COX-2可以作为卵巢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经典Wnt信号通路活性的调控作用,探讨姜黄素在体外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增殖凋亡、β-catenin蛋白表达以及下游相关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20μmol/L、40μmol/L、60μmol/L、80μmol/L、100μmol/L)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姜黄素对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用半定量PCR法检测靶基因c-myc、VEGF和cyclinD1在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后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姜黄素作用于人胰腺癌细胞SW1990后,细胞增殖的水平明显下降,凋亡率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姜黄素能降低胞质蛋白β-catenin的水平.姜黄素抑制SW1990细胞内Wnt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c-myc、VEGF以及cyclinD1的表达水平.结论:姜黄素能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凋亡(apoptosis),其机制与姜黄素下调经典Wnt信号通路中核心蛋白β-catenin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肝癌是常见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如手术、化疗、介入治疗在肝癌复发或转移中的治疗作用有限。随着肝癌研究中新的分子信号通路的发现,以这些通路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文章对肝癌的分子信号通路及当前的靶向治疗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筛选差异基因,获得控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及神经发育的中心基因,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中获得芯片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和中心基因分析。结论:通过分析,初步推测Nrcam、Sema3a、Mapk8、Dlg4、Slit1、Creb1、Ntrk2、Cntn2和Pax6等中心基因在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Dcx、Nrcam、Sema3a、Cntn2、Slit1、Ephb1和Pax6等中心基因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Fgf2、Tgfβ1、Vegfa、Serpine1、Il6和Stat1等中心基因在抑制神经分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核因子κB(NF-κB)调控的基因和小RNA(micro RNA),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创新点:构建心血管疾病相关的NF-κB调控网络。方法:基于NF-κB转录活性差异的小鼠原代血管内皮细胞模型,采用基因芯片(Genechip)检测NF-κB调控的基因和microRNA。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差异基因和microRNA的筛选、验证、功能注释,从而发现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NF-κB调控的基因和microRNA。结论: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的小鼠原代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调控77个基因,其中45个基因上调,32个基因下调。NF-κB还在TNFα处理的He La细胞中调控其中10个基因。通过q RT-PCR验证了NF-κB上调Egr1、Tnf和Btg2的表达。基因功能注释表明,许多NF-κB调节的基因聚类到经典的NF-κB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在TNFα处理的小鼠原代血管内皮细胞中还发现:NF-κB调控26个microRNA,其中21个上调,5个下调。进一步研究发现,7个NF-κB调控的microRNA还可能调控9个NF-κB调控的基因。最后通过检索数据库发现,5个NF-κB调控的基因和12个NF-κB调控的microRNA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因此,本研究提升了对心血管疾病进展分子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猪圆环病毒2型衣壳蛋白(PCV2)感染引起未折叠蛋白反应的关键病毒蛋白,以及探究PCV2感染中未折叠蛋白反应与凋亡之间的联系。创新点:本文首次鉴定出PCV2感染引起未折叠蛋白反应的关键病毒蛋白。方法:构建表达病毒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瞬时转染PK-15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路的关键分子;利用RNA干扰抑制perk基因的表达来验证激活的通路;通过抑制内质网上游分子PERK并利用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研究内质网应激与凋亡之间的联系。结论:PCV2 Rep和Cap蛋白能激活PERK-e IF2α-ATF4-CHOP通路,PERK通路在Cap诱导的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小鼠动情周期卵巢中Frizzled 1-Frizzled 10的表达;结果显示,除Frizzled 8外,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四个动情时期中,Frizzled 1、Frizzled 2仅在动情前期高表达;动情前期和间情期Frizzled 3高表达量;Frizzled 4在动情周期中表达水平都较高,以动情期最高;其他Frizzleds都低水平表达。这表明Frizzleds在四个动情时期卵巢中广泛而差异表达;推测Frizzled 1-Frizzled 4可能在动情周期卵泡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将为揭示Wnt信号通路在卵巢发育过程的作用和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放创复合伤是一种以血管损伤和促炎细胞因子缺乏为特征的难愈性创伤。瘦素(leptin)的直接应用在血管生成和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可持续稳定的leptin表达系统——leptin修饰的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leptin),并探究其对经X射线辐照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成血管潜能及周围炎症的影响和潜在机制。创新点:可持续稳定的leptin表达系统(HPMSCs/leptin)促进受X射线辐照后HUVECs的成血管潜能及外周炎症反应,有助于解决放创复合伤伤口愈合过程中血管损伤和促炎因子缺乏的问题。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将leptin基因转染HPMSCs获得HPMSCs/leptin。采用X射线单次照射HUVECs,剂量为20 Gy。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技术(Transwell)检测照射后HUVECs的迁移情况。在Transwell体系的基础上,建立HPMSCs与受辐照HUVECs共培养体系。CCK-8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促炎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和IL-8)的分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检测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b FGF)m 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和JAK/STAT信号通路的相关分子表达。结论:可持续稳定的leptin表达系统(HPMSCs/leptin)具有更好的细胞增殖、迁移和成血管潜能。HPMSCs/leptin单独培养和HPMSCs/leptin与受辐照HUVECs共培养体系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加与NF-κB和JAK/STAT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有关。HPMSCs/leptin可能促进X射线照射后HUVECs的成血管潜能和外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排斥导向分子(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RGM)家族包含RGMa、RGMb和RGMc三个成员.RGMb在神经、生殖、免疫系统及肾脏、肺、肌肉等重要器官均有表达,并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胚胎发育、免疫系统活性、细胞间黏附、肿瘤发生、损伤修复等重要生理过程.RGMb主要参与RGMb-neogenin-Rho信号通路和BMP信号通路,最近发现的PD-L2-RGMb结合作用提示以RGMb为中心的细胞信号网络与功能调节极为复杂.该文将以RGMb为重点,对与其相关的信号通路、生理功能调节及研究进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微环境中比例最高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进展过程中,microRNA可以通过转录后调控的方式作用于多种靶点与信号通路来影响TAM的表型。本文主要讨论了microRNA对巨噬细胞分化、功能性极化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调控作用。首先,microRNA参与了从髓样细胞向成熟巨噬细胞的分化过程,这一过程直接影响了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对巨噬细胞的招募。其次,microRNA参与了TAM的功能极化,使之表现为促癌或抑癌表型,影响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第三,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肿瘤的进展而言是必要的,microRNA可以通过胞外颗粒的形式作为交流的媒介。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巨噬细胞相关microRNA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潜在价值,以及基于巨噬细胞相关microRNA的肿瘤治疗新策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自噬是一种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其特征在于通过溶酶体依赖性途径降解和再循环胞质成分或细胞器。它与乳腺癌的耐药性有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 RNA,mi RNA)是小的非编码分子,可通过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来影响众多细胞过程,包括自噬。许多蛋白质和途径能调节自噬,而其中一些反过来又被mi RNA调节。另外,这些mi RNA可能会影响乳腺癌的耐药性。耐药性是乳腺癌患者远处复发、转移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乳腺癌自噬与药物耐药性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还讨论了自噬相关蛋白和途径及其相关的mi RNA在乳腺癌耐药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揭示心力衰竭(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防治心衰相关脑卒中提供关键靶点。创新点:本研究基于网络的研究策略,首次揭示了心衰相关脑卒中的潜在分子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并筛选出其中的关键基因。方法:我们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中分别获得心衰和脑卒中相关的芯片数据,并通过WGCNA鉴定各自的关键模块与关键基因。然后我们将二者的关键模块与关键基因取交集后,得到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关键基因,并利用Reactome和Cytoscape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最后在多个数据集中对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关键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我们在心衰和脑卒中相关芯片数据中分别鉴定出两个关键模块,随后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两种疾病的关键模块中的基因均参与了蛋白质泛素化,Wnt信号通路和外泌体三个生物学过程。取交集后,我们共得到155个共同基因,他们可能参与了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其中,OTULIN和NFIL3被识别为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关键基因。功能注释分析显示,OTULIN参与了蛋白质泛素化和Wnt信号通路,NFIL3参与了转录和翻译过程。最后,在多个心衰和脑卒中的芯片数据中均证实OTULIN和NFIL3表达显著上调。结论:蛋白质泛素化,Wnt信号通路和外泌体等生物学过程在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OTULIN和NFIL3通过调节这些通路因而可作为心衰相关脑卒中潜在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