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对联创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学养,也符合新课标的主要精神——语文的实用性、探究性、审美性。正因为如此,2004年全国和各省市十五份高考语文试卷中,共有七份试卷考查对联写作。2005年福建省试卷仍考查对联写作。2005年全国卷(晋、冀、皖、豫、琼)第19题,要求学生为“远离毒品”的主题班会写两句话,要求每句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实际上是降低要求的对联写作,是古为今用的典型范例,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2004年高考语文出现了一种新题型--对联题,全国卷和各省市自主命题卷中,有7份试卷考查了对对联,普遍反应良好。因此,对联题是我们今年必须备考的题型。  相似文献   

3.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对联可以说是相当地普遍。作为中学生,也应该继承和弘扬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熟悉并掌握对联的一般知识,并且要能书写出独特、新颖、精彩的对联。对联不仅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学素养。因此,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中,全国卷、广东卷和浙江卷中都出现了对联试题,让人耳目一新,并且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联的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4.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近几年来对联考查题也进入了中考语文试卷,成为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新题型。这种题型能够考查学  相似文献   

5.
根据命题目的与命题形式的不同,将2015年中考对联题大致分为考查对联特点、考查对联内容赏析、用对联考查文学常识、给对联进行配对、考查撰写对联能力等五类,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类研析.2015年中考江苏苏州卷对联题出得非常精彩,很值得研究推广.2015年中考吉林卷对联题难度最高,是否适合出现在中考试卷中,值得研讨.  相似文献   

6.
2004年全国有11个省市自主命题,加上全国卷,2004年共有十几套高考语文试卷。耐人寻味的是,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时,几份全国卷和福建卷、广东卷、浙江卷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对联试题,题目都是给出上联,要求对下联。  相似文献   

7.
一、对联赏析题对联作为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由于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对语言运用的严格要求,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好题型,倍受命题人的青睐。有的考查对联中蕴含的文学知识,有的考查其中的修辞方法;有的从修改方面来考查;有的从撰写方面来考查……随着新课标的颁布,语文课改的实施,赏析对联题将会在中考语文试卷中频频亮相。  相似文献   

8.
钱士宽 《学语文》2004,(6):30-31
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的对联题很多 ,高考要求考生对对联 ,今年还是第一次。包括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在内 ,今年共有8份高考语文试卷考了对联。上海卷题型较为特别 (把对联与古诗鉴赏结合起来考查 ,对联内容与诗歌内容密切相关 ) ,广东卷对联内容较为新鲜 (岭南水果入联富有地方气息 )。其他6份试卷题型都较单一 (上联对下联 ) ,内容也较简易 (多数联句属于春联 )。考生如果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和文化素养 ,关心生活 ,注意观察积累 ,对出下联 ,应当不会太困难。试以广东卷对联题为例。上联 :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可对的句子很多 ,如“鹿茸…  相似文献   

9.
<正>对联,俗称对子,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字艺术,长期流传下来,已成为各阶层文化生活的共同习俗。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联题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它既可以测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综观近些年中考试卷,对联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题型:对联链接。即把对联与名句默写、名著阅读等结合起来考查。例1.(2014年四川省绵阳市)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  相似文献   

10.
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学样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短小精悍,能表达复杂的内容,说明深刻的道理。近年来,对联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它可以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对联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一直是个盲点,鲜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联,故学生对对联知之甚少。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学样式进行渗透教学,就显得十分必兽.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中考试题的题型可谓丰富多样,多姿多彩。其中,对联题频频亮相于许多省市中考试卷,成为一个热点。中考对联题.其分值一般在2分至4分之间,从形式上看.比较简单,常见的有对联链接、对联匹配、对联撰写、对联赏析等类型;从内容上看,相对复杂一些,有的结合课文、名著考查,有的从语言、语境角度考查.还有的联系地域特征来考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有些省市的中考语试卷中出现了对联题。随着2004年对联题进入高考试卷(2004年全国共15份高考语试卷,有7份出现对联题),估计2005年对联题将会在更多的中考试卷中现身。因此,了解中考对联题命题的指向,会有利于2005年的复习备考。综观2004年各地中考语试卷中的对联题,大体说来,对联题命题的指向有三:  相似文献   

13.
崔玉华 《山东教育》2004,(29):24-25
“哇噻,考对联啦!”失意的考生如此遗憾地叹息,得意的考生也如此忘情地欢呼——怛无沦是叹息还是欢呼.2004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设计了对联的考查已是既成的事实,而且必将成为一种明确的导向,引导以后的高中师生对于对联加以探讨、研究和训练。  相似文献   

14.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对联可以说是相当地普遍。作为中学生,也应该继承和弘扬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熟悉并掌握对联的一般知识,并且要能书写出独特、新颖、精彩的对联。对联不仅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学素养。因此,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中,全国卷、广东卷和浙江卷中都出现了对联试题,让人耳目一新,并且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联的复习备考。一、对联的基本要求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的基础,例如广东卷的出句是“荔枝…  相似文献   

15.
对联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句式整齐,意蕴丰富,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欣赏价值。 对联考查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可以涉及仿写、修辞、语段压缩、图文转化等多种题型,能力层级为D。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大都采用了编拟对联(主要是春联)的考查方式。对联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可谓雅俗共赏,能较好考查高考考点中规定的修辞能力和仿用句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分省命题的创新题中方便表现地域特色。因此,尽管对联作为高考题型早已出现,但仍然不失为一种较好地真实显现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考查方式。下面本文在有关对联的答题方面给同学们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邱文华 《新高考》2004,(11):12-13
2004年高考对联题的出现,意味着高考在考查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方面又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对联题是检验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就对联题的设置而言,它还可涉及到目前高号的许多知识点,如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以及对偶、比喻、夸张、对比等许多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常设对联题,从中可以衡量出同学们语文素养的高低。对联考查,多年来是高考语言表达题的一个难点。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对联知识,高效解答这类考题,现分类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写对联可看作是句式仿写、句式变换或句子排序等题型的又一新形式,既可以综合考查考生的修辞知识及简明连贯得体地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使考生在写对联时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深入而广泛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因此可以说,对联题是一道以综合知识考查为重点并侧重能力命意的典型试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对联考试方兴未艾,今后仍会继续成为高考试题中的常客;而命题形式也不会一成不变,将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样式。一般说来,对联题可有如下几种考查形式:一、出联对句式这种题型最为常见,要求根据出句写出对句。比如,出句:“扫千年旧习”,对句…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对联题在中考试卷中频繁出现,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对联考查题除了传统的模拟上联;仿写、对出下联的形式外,很有可能会在命题形式上有所创新。对联考查题会有哪些创新形式呢?我们用创新训练的方式作些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