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才有获得独特思路的可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贯穿问题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刘小亚 《科学课》2009,(4):42-43
一、发现问题 好奇心总使孩子们不停地提出问题。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进步。人类认识科学和掌握科学的规律,决定了《科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必须从问题入手,这也是科学教学的一大特色。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是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某些现象产生的疑问。  相似文献   

4.
《华章》2007,(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思路的可能。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  相似文献   

5.
<正>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早在上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因此,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强烈的"问  相似文献   

6.
孔子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因此,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培养并加强学生质疑能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背景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则恰恰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一项重中之重。曾有著名学者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由此可见,问题情境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现阶段,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创建不仅是广大化学教师积极探索的一项课题,同时也是实现学生课堂主体,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引导学  相似文献   

8.
<正>教师提出的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善用常见的提问形式,如:"为什么……"的问题、连续提问、选择性问题、反问等,运用正确的提问方法和技巧,在恰当的时机适时提问,以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和影响。众所周知,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甚至比解决问题本身还重要。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这样教导过我们:"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  相似文献   

9.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困惑、焦虑和探求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会驱使个体积极思维,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所以问题意识是培养创造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路培琦老师说过: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应当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出一系列问题是探究发现的第一步,也是探究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正所谓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究,有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从心理学角度说,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问题的解决又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浓烈的兴趣投入到下一个问题的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课上所提问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沈久彬 《教师》2010,(32):101-101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存在着问题意识淡薄、提问能力较低的现象,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无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能敏感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所以问题意识是培养创造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好奇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因此探究欲望也就蕴含在每个人的心里。在孩提时代.由于对世界的认知水平较低,他们往往对周围世界中陌生的事物产生诸多问题,想知道一个究竟。有问题不一定会成为创造力,创造力却一定来源于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早在30年代,陶行知先生言简意赅地指出,刨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我们有许多教师时常感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其实,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一个最深刻也最危险的表现便是不愿深入思考去寻找和发现问题,而只是习惯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正与我们长期以来只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而不去重视、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创思路的可能。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增强问题意识性在刊物上看过这样一个例子: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市访问,希望听一堂中学的科学教育的公开课。接待人员安排了一所很有名的重点中学为他们开了一堂高中一年级的物理课。任课教师是一位优秀的特级教师。  相似文献   

16.
<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它形象地说明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呢?一、积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和提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正>陶行知认为,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生成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生成有效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思维,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一、问题的分类打造有效课堂,应从优化课堂问题入手.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品质,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记忆性问题记忆性问题就是对一些需要学生记忆的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可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自主、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有许多教师时常感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其实,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一个最深刻的表现便是不愿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早在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因此,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正>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