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构建了高中物理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比较模型,并以人教版选修3-1和美国高中物理教科书holt physics中的电学部分为例,从章节安排、文本编写、栏目设计思路、插图设计及习题设计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美物理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的特点和差异。  相似文献   

2.
教科书编制是教科书研究的重要领域,直接影响着教科书的质量。当前教科书编制研究较少关注编制过程,难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教科书内容编制图景。为此,以评析教科书内容编制过程相关模型为基础,结合对教科书内容编制过程的实际考察,构建教科书内容编制过程模型,指出教科书内容需要历经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内容编制过程,即从组建编写队伍、解读课程文件到拟定编写方案、搭建内容框架以构建教科书体系;从设计编排主线、创设教科书栏目到结合具体主题、优化单元结构以形成单元体例;从依据单元主题选择内容、依循单元体例呈现内容到内容、体例与体系的精致化以形成教科书文本。同时,进一步指出了教科书内容编制过程模型具有为编写者落实课程文件提供路径支持、为研究者分析教科书内容提供理论框架,以及为教师合理使用教科书内容提供方法支撑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修订版教科书数学(七至九年级)从结构体系建构、学习素材选取、学习方法引导、探究过程设计、数学活动组织等方面入手,具体落实获得"四基"、增强"四能"、培养科学态度的数学课程总体目标,彰显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科书从"教本"转向"学本"编制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教科书中活动设计的教与学。当语文教科书由"教本"转向"学本",语文教科书中的练习活动的功能就由复制转向沟通、由巩固转向整合、由引导转向拓展,其内涵与价值已超出"练习"范畴,需用"学习活动"涵盖"练习活动"。语文教科书的学习价值体现在学习活动的设计,基于学习价值的语文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强调在组织与衔接教科书文本时,把学生的需求建构与规划进去。  相似文献   

5.
元素周期律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三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为载体,从模型位置、模型建构思路、模型建构方法、模型示例图四个方面探究元素周期律的模型建构过程,探索"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在元素周期律中的培养方法,为一线教师引导学生建构元素周期律模型以及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把"程序性知识"与"元认知知识"归并为过程技能,并将过程技能与内容知识这两个维度严格区分,这是埃里克森和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威金斯和麦克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共同主张.在"知识的结构"模型基础上,埃里克森和兰宁建构了"过程的结构"模型,用以解说"知—理解—行"的三维模式及"大概念"的生成机制.过程技能的"大概念",在生成机制、知识来源及其作用、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内容知识的"大概念",都有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科书研究以静态文本分析为主,倾向于以教科书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核心研究内容为文本实体呈现,主流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静态文本分析缩小了教科书研究范围,忽视了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教科书的动态过程研究着重以"过程—关系"的观点来体认教科书,从实践的、活动的视角来把握教科书的本性.这种研究有助于完善教科书的研究格局,彰显教科书的根本属性,实现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其实现路径为:聚焦生产者、文本与使用者的互动过程以建构内容框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形成对教科书的完整认知,运用数字技术以推动教科书动态过程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科书研究以静态文本分析为主,倾向于以教科书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核心研究内容为文本实体呈现,主流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静态文本分析缩小了教科书研究范围,忽视了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教科书的动态过程研究着重以"过程—关系"的观点来体认教科书,从实践的、活动的视角来把握教科书的本性.这种研究有助于完善教科书的研究格局,彰显教科书的根本属性,实现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其实现路径为:聚焦生产者、文本与使用者的互动过程以建构内容框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形成对教科书的完整认知,运用数字技术以推动教科书动态过程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教科书研究以静态文本分析为主,倾向于以教科书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核心研究内容为文本实体呈现,主流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静态文本分析缩小了教科书研究范围,忽视了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教科书的动态过程研究着重以"过程—关系"的观点来体认教科书,从实践的、活动的视角来把握教科书的本性.这种研究有助于完善教科书的研究格局,彰显教科书的根本属性,实现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其实现路径为:聚焦生产者、文本与使用者的互动过程以建构内容框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形成对教科书的完整认知,运用数字技术以推动教科书动态过程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深度学习是以发展学习者思维能力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深度运用高阶思维能力进行学习。要在微观金融课程群教学中提高学生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就要以提高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为目标,整合微观金融课程群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批判建构,切实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微观金融课程学习;鼓励学生在微观金融课程学习过程中积极互动交流;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微观金融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