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俞大猷《剑经》的武术技击战略战术法则徐伯然俞大猷是明代的一代名将,著名的武术技击理论家和技击家。他的武术技击专著《剑经》,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武术技击战略战术法则。1视不能如能俞大猷在《剑经》总诀歌中首先提出这条武术技击战略指导方针,要求在...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俞大猷《剑经》,分析其技击理论,通过有针对性地运用攻防技击技术进行教学和训练,增强技击攻防能力,提高武术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剑经》的基本技法展开研究并探析其武学价值。在考查《剑经》成书历史与分析其基本武学思想基础上,诊断《剑经》具有势法中正、循法阴阳、顺势借力的技法特点,武术格斗要点是注重格斗节奏,武术技击准则是掌握技击的主动权,同时要做到知行合一,武术实战与武术理论相融合。  相似文献   

4.
邱郁 《精武》2006,(10):48-49
《剑经》是俞大猷的经典名著,是中国武术史上第一部理明法备、科学实用的武术技击专著。《剑经》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武术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剑经》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武术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现代散打运动的民族性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技术要求等方面以及技战术的学习方法方面,对<剑经>的新时期意义与价值试以论述.目的在于使现代散打运动更多地汲取古代武术技击理论的精髓,以提高其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和水平.结论认为:<剑经>对以上几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及实用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应成为现代散打的必修课教科书.  相似文献   

6.
武术最本质的特征是技击;而技击亦是古代战争的基本手段。古代兵家的理论和思想对中华武术技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孙子兵法》是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事件可以看出来,中华武术的技击思想与《孙子兵法》是分不开的,是深受其影响的。可以说《孙子兵法》是运用好武术技击的最佳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军事技击战术与武术技击战术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华武术,其技击战略战术思想直接来源于《孙子兵法》。通过对《武经七书》技击战术的归纳,并与武术技击战术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六点共通的技战术规律,为习武者在技战术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的角度看,技击是中华武术的本质特征,但为弥补武术技击对抗方面欠缺而发展起来的散手运动,却始终无法反映出武术的本质特征。本通过对武术本质特征的剖析,从中探索散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概述抗倭名将俞大猷及其经典名著《剑经》,论述了《剑经》在中华武术史上的作用,并总结了它的哲学思想及其应用,为现代的搏击格斗运动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武术技击观的“解咒”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戴国斌 《体育与科学》2002,23(1):12-14,11
武术的技击最为完整地记载在套路中,套路是动作的串联。因此,动作和套路是我们阅读武术技击的最好文本,也是我们研究武术攻防的最佳切入点。本文从武术的动作和套路入手,运用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对武术的技击进行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与武术文化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庄子的生卒年和《庄子.说剑篇》的真伪考证入手,肯定了该文在剑术以及武术理论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文中所反映出的战国时期燕赵武术文化发展概貌;从继往开来的角度,讨论了《庄子.说剑篇》对当今武术文化发展的积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技术性表演通过艺术的填充,重现现实生活。"剑"在武术中可以称为"百兵之君",古代盛行佩剑,佩带在身上的剑显示着主人的身份与地位。同时,"剑"在军事中也有着较重要的地位。艺术化的长穗剑演练,运用音乐手法,促进和影响着长穗剑演练所表现出来的表演效果,从而使其表演更加具有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八卦龙形剑由我国著名武术大师郑怀贤先生创编。八卦龙形剑的创编,理出八卦,剑理深刻,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意蕴龙形,剑意高远,民族文化特征鲜明。八卦龙形剑,剑路流畅,套路结构脉络清晰;剑势优雅,套路形态跌宕多姿;剑招多变,套路内容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4.
全国体质普查体质监测报告显示中年男性肥胖率较高并呈增长趋势,以城市职业男性居多。多数中年职业男性都怠于体育锻炼,但是对全国武术散手争霸赛却十分关注。文章主要通过中年职业男性对武术散打的态度、兴趣程度的调查以及实验对照,以研究武术散手的普及以及其对中年职业男性强体健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国武术发展之路,我们在武术上做加法太多,做减法太少。加的结果是使武术日渐积重难返,为枝节所困扰,左右为难,进退失矩。当前,世界全球化发展使得同质化进程日渐加快且不可逆转。只有解除对武术的束缚,剔除它身上历史的重负才能使其重获新生。这种减法并不是直接的切割抛弃,而应该是有选择的提炼,还原武术的精华,凝聚武术的元典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中国武术最辉煌灿烂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商业浪潮已席卷中国体育界,而中国武术的发展也避免不了商业浪潮的影响.中国武术内在的传统文化核心在商业气氛浓厚的环境下如何保持自己的个性对中国武术的发展道路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只有认清中国武术发展的目的,才能使中国武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术自选套路比赛中难度动作的展现,进一步诠释了“高、难、美、新”的规格指导,自选太极剑属于自选太极类项目之一,其风格特点源自于太极风格,套路里的难度动作在发展有相似而求异的特点。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解析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其难度动作的技术特点。结论认为:从最初的“指定”难度动作到“自选”难度动作,从难度动作编排位置集中化逐步趋于全盘化;从“静态平衡”难度逐步到“动态平衡”难度,使得自选太极剑难度技术更加丰富,同时也应注意平衡难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育师资,体育师资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基层体育的普及与开展。武术技术、理论及教学能力,不仅来自课堂上教师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来自自我的学习与提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武术教学的特点及自学能力培养的意义,来论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及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依据武术运动的实践要求,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分析亚运剑演练的技巧、节奏、造型、布局和意境的美学特征,探讨其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以提高人们对亚运剑的鉴赏能力,深化和丰富文化内涵,为武术学科建设和广泛推广普及武术运动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相关理论,对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武术发展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形态的更迭和西方体育日益全球化的扩张,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武术,正在被日益多样化的异族体育、奥林匹克运动所挤压,演绎了一部从"主流文化"到"边缘文化"的历程。20世纪以来的中国武术发展,已走进一个继续发展的瓶颈之中。要走出瓶颈,摆脱困惑,实现中国武术从边缘走进中心的战略目标,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新的策略。武术的发展应以继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为使命,应以张扬个性为目标,以迎合大众为主导,坚持以全民办武术为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