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中《物理》第一册 (必修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中 ,“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节被安排在牛顿第一定律之后 .这节课内容是为牛顿第二定律做知识准备 ,实际上是从牛顿第一定律向牛顿第二定律过渡的教材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 ,外力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所以“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节首先要结合实例说明 ,所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运动速度 (大小或方向 )的改变 .即物体有了加速度 ,从而把牛顿第一定律关于“外力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认识上升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 ,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物体所产生的加速…  相似文献   

2.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四章“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一节中例题2如下: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教委1990年4月颁发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调整意见》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修订本)》,继高中物理两册必修课本之后,我们编写了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以下简称“高三选修课本”),于1992年秋季开始供选修物理课的高中三年级学生使用。使用这册教材的学生,是全面完成了高中必修课的学习任务,会考合格,并准备进一步学习理工科的学生。也就是说,他们应是“有条件学而又自愿学的学生”。高三物理选修课本在高中物理必修课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提高力学、电学两部分内容。全书共分八章,前五章为力学部分,包括第一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二章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第三章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相似文献   

4.
读贵刊2005年第5期第52页的文章《对〈牛顿运动定律〉一章有关例题和练习题的意见》一文,颇有异议,提出来商榷。两位老师对教材(必修)《物理》第一册中《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几道题作了如下修改(加点字为修改内容):第52页例题:一个物体,质量是2kg,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互成120°角的两个水平力  相似文献   

5.
《数列》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三章第一节,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数列”作为自变量是离散变化的函数,安排在几种基本初等函数之后,可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牛顿运动定律》一章,有若干欠妥的例题和练习题,以第52页例题为例子以辨析。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在复习必修课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的力学问题.通过这一章的教学,应使学生清楚地理解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能够按照这一基本思路和方法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这是本章教学的基本要求.完成这一要求,对学好其余力学知识以至整个选修课内容都有重要意义. 单元划分本章可分为三个单元: 1.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属于预备知识. 2.第二单元;第二节至第四节,主要是复习必修课所讲内容. 3.第三单元:第五节、第六节,主要分析和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以及连接体问题,是本章的重点. 最后一节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是选学  相似文献   

8.
“2005年宁波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与观摩活动”中的一节展示课,本文是笔者在此基础上,对这一堂课的重新设计.1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第六章第五节“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第一课时.2教学对象浙江余姚中学(省一级重点)  相似文献   

9.
问:新修订的1983年春季始用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以下简称修订本)隋唐部分,在章节子目内容上有哪些主要的变动和增删?答:隋唐部分在章节的安排上,为了同《中国历史》第一、三册体例一致,也为了按照时代和内容的性质来归纳叙述,更便于课堂教学,就把原课本第二册第三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分为四章:第一章《隋的统一和隋末农民战争》,第二章《唐朝前期的繁盛》,第三章《唐朝的衰落和唐末农民战争》,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文化》.其中第二章《唐朝前期的繁盛》,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分为四节.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三册,将从1984年秋季开始供书。这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各地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意见,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第三册(以下简称原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现在对本书作一简单介绍。 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是新增加的“一元多项式和高次方程”,作为选学内容。将它安排在本书的开头,是为了与相关内容“复数”(高中《代数》第二册最末一章)衔接得更为紧密。第二章是“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第三章是“概率”。原高中数学第三册中的选学内容“数的进位制和逻辑代数简介”,这次暂未列入本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七章第六节“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的练习五第(1)题的第e种情况(第130面)是这样的:“用细绳拴着一个小球,使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问该过程中小球机械能守恒吗?  相似文献   

12.
考点梳理 本单元包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材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共十二节内容。根据2002年版《教学大纲》和2006年高考《考试大纲》,第一章第一节“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第四节“宗教改革”;第二蕈第二节“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第三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第八节“16~18世纪的亚洲”不在考试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三册《阿Q正传》(节选)是鲁迅《阿Q正传》的第七章和第八章。节选中有这样一句,“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大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将“小D”读作“小Di”。其实不然。《阿Q正传》第一次出现“小  相似文献   

14.
读贵刊2005年第5期第52页的文章<对<牛顿运动定律>一章有关例题和练习题的意见>一文,颇有异议,提出来商榷. 两位老师对教材(必修)<物理>第一册中<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几道题作了如下修改(加点字为修改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新版《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必修)》附录三《课外习题》第四章“电磁感应”第14题的答案我们认为是错误的.现抄录此题分析如下. [原题]14、在图  相似文献   

16.
初中《数学》第四册(试用本)共有三章。前两章是代数内容。其中“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包括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还包括了能归于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一些高次方程、分式方程、根式方程以及一些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指数和常用对数”一章包含了零指数、负整数指数、分数指数、n次根式,以及关于常用对数的一些性质和计算,至于对数函数的内容,则在高中第一册。最后一章“相似形”是几何内容。这是继初中《数学》第三册的“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以后的内容。到了第五册,还有“圆”的一章,就结束了平面几何部分的内容。现分别对本册各章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现行统一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第四章第一节课后的问答题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二节课后的“材料解析”题参考答案是值得商榷的。 一是在《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第四章“封建社会繁荣——隋唐”第一节“短暂的隋朝”课后的问答题:“仅就本节内容,用史实说明隋朝对后世以至今天的重要影响。”笔者认为,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要点值得商榷,因为即使“就本节内容”,也不应该仅限于“隋朝的建设”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校初一(2)班参加了《GX》教材的实验.笔者在实验中,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数学代数一册中的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第二章有理数,第三章整式的加减,与《GX》初中实验教材代数第一册中的第一章有理数,第二章多项式进行了比较.下面仅就其中几点作些粗浅的探讨.一、《人教版》第一、三章内容,相当于《GX》第二章内容.《人教版》第二章内容相当于《GX》第一章内容.从形式上看,须要讲授的内容差不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86年12月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我们把原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四册,即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安排在新教材的第三册的前半部分,并作了修订。修订后的第三册还包括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本文只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容的修订情况。一章、节、目的变化此次教材修订反映在章、节、目上,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牛顿运动定律》一章中,有一类题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