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传统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经典定义为:"文学是审美的语言艺术"。然而,后现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得文学文本发生了转向,即从传统的语言文本转向了以日常生活为文本,文学文本的价值特征也从审美转向了消费。网络文学文本的后现代性可以从网络文学文本创作主体、叙事方式和价值特征体现出来。网络文学文本的大众化、交互性、开放性、超文本等特征很好地诠释了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文本形态。  相似文献   

2.
文学教育尤其是大学文学经典教育中的所谓“标准答案”问题由来已久,迄今仍是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文章从语言与文学及其关系的规律和特点这一标准和角度,就大学文学经典教育是否应恪守“标准答案”问题,置于后现代语境给予理论的探讨。问题的提出,其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确是个问题。文章重在后现代语境中的“解构”,目的在于由此引起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纳博科夫《微暗的火》是典型的后现代实验文本,它以文体混杂、情节零散和意义含混等反传统的文本表现形式,将后现代小说中的“反小说”现象、故事情节结构的断裂以及终极意义的不确定性推向极端,使后现代小说成为自我解构的文本.以《微暗的火》为代表的后现代小说将传统文学的“可读性”转向“可写性”,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本的封闭性.它大胆尝试,广泛创新,鼓励读者积极参与,使得后现代文本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赵浩 《文教资料》2013,(20):35-36,46
文学文本通过“前景化”突出特定表达功能与目的,这一点在幽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而,对文学文本的翻译,特别是对其中幽默语言的翻译,是原文文本中“前景化”手段在译入语中是否需要实现和能否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讨论了“前景化”在幽默语言翻译中的运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与经典解构--以《上帝知道》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帝知道》为个案,旨在探讨海勒小说的后现代性。文章梳理了《圣经》文本树立的以上帝为中心的绝对权威和等级秩序的传统观念,通过对小说取材于《圣经.旧约.撒母耳记》以及主人公对《圣经》建构的等级秩序的质疑和反思的分析,揭示了小说嘲笑《圣经》神圣性和经典性的寓意。文章运用解构理论的方法,从“去经典”、“反权威”两方面出发,论述了该小说解构经典的意义和反抗一切权威、反对一切中心、本质、真理的后现代特征,进而指出小说对经典的批驳,实际上是对传统经典阐释的否定,是对确立经典背后的规范、标准、秩序、权力的嘲笑和批判,同时也传达出后现代人们反叛传统、颠覆秩序后的精神焦虑。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后现代“网络灵异小说”和前工业时代“志怪小说”合称“鬼怪文学”,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观点——“文化守恒”。以物态化文化的特征“社会秩序”为切入点,阐释不同社会背景,相同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形成相似的文化现象。进而又从文化的精神特征“自我说明”阐述“鬼怪文学”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当代文学"后现代"小说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论述了"后现代"小说对现代主义"自我的发现"的消解,并指出这一消解是从生活诗意荒漠化、理想人格犬儒化、精神寄托虚无化三个方面进行的。结论是"后现代"不仅引领了一种文化趋势和文学潮流,而且是使人从"本质"的重负中解放出来的人文精神建构。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的主体间性本质出发,阐述了经典文本所具有的主体间性文本特征,指出正是在主体间的对话交流中,才实现了文本的经典存留,从而为文学经典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角度。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与内容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文”具有特定的描写对象和探究内涵,“大学语文”课程的方向是帮助修课学生继续改善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要在与语言学、文学、美学、人文专题、文化史、写作学等课程的区别中认识“大学语文”的独特内涵。“大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好文章”的标准,由阅读和解析各种文体的经典的、优秀的汉语文本来构成内容主体。  相似文献   

10.
《洛丽塔》被称为后现代美文,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经典。该文用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对小说第一部分的语音、词汇、句子等进行文本细读,以期能一斑窥豹,深刻展现这部小说的美文风格。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华裔美国作家“四人帮”之一的任璧莲以其早期代表作《典型美国人》响誉美国文坛。小说以其极具反讽意味的标题,诙谐的笔调,以及对“熔炉”语境中“典型美国人”的质疑和颠覆,开辟一片少数族裔文学的新天地。任璧莲极具后现代性的文化认同观使其作品和“身份困惑”主题有别于其他华裔作家。其作品反映的文化认同的“杂和性”和“流变性”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认同”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初以来,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社会文化发生、经历了历史性的重大转型,审美文化也不例外,当代文学中经典文本的匮乏以及以“经典”的颠覆和消解;文艺关注和描写的对象世俗化、生活化;雅俗界限日趋模糊甚至消失,便是其中极为引人注目的几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
詹姆逊作为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其文学阐释理论处于其整个学术思想的转折点。詹姆逊试图实现对传统文学批评理论和后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超越,构建其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阐释新模式。詹姆逊的新模式有两大基本原则:叙事和阐释相统一的原则和形式辩证法的原则。他旨在把文本、意识形态和辩证法统一起来理解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4.
《国王的人马》突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采用网状叙事结构、破碎的时空设置以及蒙太奇的手法,呈现出明显的后现代叙事倾向。释读《国王的人马》的后现代叙事策略,不仅能彰显其后现代叙事倾向的文学价值,更有助于理解小说家沃伦对于人类和历史的“蛛网理论”观。  相似文献   

15.
援用与批判--试论后现代视阈下的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与当代诸多文学思潮共同步入后现代语境的理论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发生"后现代转向"的产物.后现代女性主义援用后现代主义的诸多传统,如对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二元对立结构的反叛,对多元性、异质性、边缘性的强调,反对宏大叙事等等.同时,女性主义鲜明的政治实践指向与严肃的人本主义立场,又使其对后现代主义的虚无、盲目消解产生激烈的批判.本文试论述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相遇,女性主义对后现代主义的援用以及二者的分歧,探析后现代女性主义所面临困境及其自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艺概》选注本六种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当前有代表性的六种<艺概>选注本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介的出现带给当今文学界极大的挑战。在网络文坛冲击传统文坛的过程中,原本的艺术场的文化资本分布遭遇了极大的冲击。网络文坛作为后现代文学语境下文化生产场的浓缩形式,是有限生产次场和大规模生产次场的交汇之所。它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它是有限生产次场的自主性原则和大规模生产次场的他律原则交织作用的场所;其二,互联网的“弱纽带”性语境向精英话语权的挑战。因此,无论是在精神形态、物质形态,还是在体制形态下,文化资本都体现出大众原则对精英原则强有力的干扰作用,从而带来了网络媒介语境下文化资本的重组。文化资本的重组,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学自主性原则和大众原则之间矛盾的尖锐化,正是当下文学的最大困境。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在为翻译提供多元"他者"思维、促进翻译方法多元化的同时,也给众翻译者带来不小困惑。什么是翻译、翻译有无标准被一再提问,译者责任最终要归向何处再次被提上议程。译者责任是出发点,文学翻译者所处文化的伦理规范不可避免地对其翻译产生影响。以"翻译伦理"和"翻译的伦理"两条准绳衡量译作及翻译活动,可对译者责任进行伦理规范的重新定位和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9.
《小王子》作为一本篇幅短小却富含哲理的名著,自出版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天真无邪的孩童还是涉世已深的大人,都能从中体会到人生的韵味和真谛。《小王子》译本语言众多,而其中文译本也不在少数。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不同的译者对同一文本就有不同的译法。这也是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所提出的观点。在文本类型理论的视角下,文章采用语言最优美的张小娴译本与受众面较广的周克希译本进行对比,以此分析两个译本在语言和风格方面的差异,并对两个译本的特点做出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概念整合网络模型运作机制,以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为例,对该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反童话主题进行认知分析,以期证实概念整合理论对此类经典重构的文学作品的解释力,同时为读者理解和品析美国其他后现代文学作品提供新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