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类生命体是由个体生命体、家庭生命体、群体生命体三元构成的生命体,教育应该划分为由个体意志主导的个体自我教育、由家庭意志主导的家庭教育和由群体意志主导的群体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给予个体“如何面对自我”的智慧,即建构个体灵魂的雏形或树立个体生活的最初立场,它不但使个体认识到“我”是什么,如何认识和对待“我”之外的一切,而且培养个体完善的心灵。人类家庭教育的行为,内在地实现着人类对后代的生命之爱、后代的独立生存、家庭生命体的利益和家庭的精神追求,外在地构成了教育大厦的基础,制约着个体人生的教育成败和事业成败,进而影响到人类文明的结构和发展。家庭教育的亲和性、内在性和先在性,决定了不能以辅流教育来界定其存在,它也不是社会教育向人生早期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人生命的独特性着教育的特殊性,对人生命独特性的关照即生命观的存在,实为教育所必要。本文试图从对人生命的理解入手,以教育中的生命观作初步的阐发。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深入了解医学生生命观现状,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医科大学学生进行了生命观及生命观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生生命意识强烈,生命价值观正确,生命态度积极,能善待一切生命体,否定自杀或者他杀行为,期望学校加强生命观教育。但也有少数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生命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生命态度消极,不同程度表现出漠视生命的行为。对此,高校有必要转变教育理念,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丰富生命观教育的内容,拓展生命观教育的途径,加强医学生生命观教育,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4.
传统知识观解构与生命知识观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性主义知识观与经验主义知识观之间尽管存在着许多分歧和对立,但它们都在人类认知视阈中表述知识,它们在主客二分这一点上毫无二致。实用主义知识观表现出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超越,它看到了知识的相对性和可变性,但因其过分重视知识的工具价值而背离生命。生命知识观则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知识,认为生命知识是人的内在自我经验,是过程性、主观参与性和多元化知识。  相似文献   

5.
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慨叹开启后世生命感悟的先河。逝川之慨奠定古代中国人生命观的一些基本特点,即感性与理性交融的思维特点;人生与万物融汇的生命感悟;存在与消亡浑一的哲理深度。其后人们借逝川表达积极奋发的人生感悟,也借逝川流露个体人生的无奈和伤感。苏轼深刻阐发了逝川之慨的哲理意义,使之成为消解人生困惑的精神武器。明清时期逝水之慨所包含的人生感慨日益丰富复杂,并体现个体生命何以实现其价值的困惑。  相似文献   

6.
华兹华斯的诗歌成就与他的生命哲学是密不可分的。他既是诗人、诗论家,也是基督教徒,其生命观是立体的、多层次的。作为诗人,他表达了对生活之道的感悟——技术文明、哲学理性并不完美,人类生命的充实还需要美好情感,而超凡大自然即是人类美好情感的启迪力量;作为诗论家,他认识到,完整的生命形态在于融通有形物质世界和无形生命意识;作为基督教徒,他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升华自我,生命的目的在于复归神性以达生命之永恒。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人生命的独特性规定着教育的特殊性,对人生命独特性的关照即生命观的存在。实为教育所必需。本文试图对教育中的生命观作以初步的阐发。  相似文献   

8.
生态哲学是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人类面临生存困境的情况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生态哲学生命观讲求生命融合性与生命对等性,超越了主客二分与“人类中心主义”,显示出生态美学的时代蕴涵。生态审美观注重生命关联与生命共感,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和谐之美,从而引导人类不断走向人与天地万物和谐与共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文本中一再重现的“永劫回归”哲学观进行探讨。在哲学层面上把永劫回归与生命意志看作是人的存在的一组哲学上的二元对立来理解,并推演出必然性与偶然性、重复性与一次性、轻与重、灵与肉等一系列西方精神发展史上的二元对立关系来,以此来探讨人的生存困境;在文本层面上则以这些二元对立来理解小说的存在观、人物的生存困境和现实行动,从而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教哲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从最普遍意义上的爱生、贵生的宗旨出发来构想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把人与天和、人与人和、身与心和作为理想社会的基本准则,体现出一种雍容恢弘的生命关怀意识.这一套主张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人生、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确保人类社会和个体生命健康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规范与自由:关怀生命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是一种充满紧张关系的双重生命体,时刻处于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伦理纠缠之中,他们需要道德规范来守护生命的自由发展.但在规范至上的传统社会中,道德规范获得了绝对化的权威地位,道德教育充满了精神生命对自然生命的蔑视与压制、群体生命对个体生命的支配与控制.在规范与自由之间,生命化德育强调的是群己相依、身心相宜的生命状态,以期从规范至上对生命自由的僭越中走出.  相似文献   

12.
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前,关注人的生命和物(动植物)的生命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和物的生命,且理应从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辩证关系来树立完整的生命观,而这也从根本上有利于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促进个体生命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在此基础上,教育应重点关注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胡全 《青海教育》2009,(7):58-59
体育自古就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包括特殊个体和特殊环境的特殊活动。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个体生命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促进机体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以保证生命体的存在状态,为生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体育教育对个体生命的生物价值、心理价值及社会价值的认识、开发和利用中可以看出,体育为人类创造着美。不仅创造着主体的审美对象,还创造着审美的主体以及主体审美能力,以促进生命发展,发掘个体的体育潜能,美化人的生活,树立理想的人生,进而创造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的生命观凝聚着他对生命本体与生命价值的理解与感悟,展现了他在生与死、出与处的矛盾冲突中徘徊、挣扎直到突围的生命历程。本文重点阐述了陶渊明的生命本体观,生命价值观,探讨了陶渊明由仕人隐、最终走进超凡脱俗的生命境界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到人的社会生活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有益处。当前大学生存在生命意识薄弱的现象,开展相关大学生生命教育极为迫切。将荀子生命观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有助于从历史文化视角培养大学生珍爱生命的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己、爱人和爱国的价值追求。荀子思想中的生命价值观、重生观、养生观等对于提升大学生生命认知、增强生命意志、树立生命权威具有生命教育的针对性。此外,大学生生命教育环境的完善和教育合力的助推,也是生命教育实效性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类哲学”是从人们的价值存在、类生命本性入手 ,探讨人的社会历史存在本质的理论成果 ,它要求人们只有从价值层面上去关注人、理解人 ,才可能真正在哲学中把握住“人”。所以它是提示了现实的人的价值及其未来解放的“真正的哲学”,也是在现代社会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类哲学”的提出对我们重新理解“哲学”、“人”的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实践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前,关注人的生命和物(动植物)的生命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和物的生命,且理应从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辩证关系来确立完整的生命观。而这也从根本上有利于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促进人生命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所在。在坚持完整的生命观的基础上,教育应重点关注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重视老年心理健康跃然成为健康中国行动之一。本文整合生命历程视角和生态系统理论,系统建构了生命历程-生态系统观模型,全面揭示了影响老年心理健康的个体、家庭、社区、社会等生态因素,以及退休、丧偶失独、老年人口流动等重要生命历程事件,将老年心理健康视为贯穿生命始终的事件经历与生态系统之间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采用元分析技术初步验证了正常老年群体中该模型的适切性,并提供了特殊老年群体的证据;进一步,从干预理论与实践视角入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论证,并立足该模型,明确提出了未来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趋势,以期实现全周期维护老年心理健康,全方位干预影响老年心理健康因素,全社会共建老年心理健康支持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焦虑与渴望--论刘希夷诗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纵观刘希夷诗篇,可以看到其中蕴涵着纷繁复杂的生命意识。其生命哲学大体表现为:物质主义生命观、道家自然哲学生命观、儒家伦理价值生命观。刘希夷体味了生命的极度卑微与无限尊贵,在生命的忧思与渴望中,使生命走向永恒。  相似文献   

20.
生命是宗白华的诗学特质.宗白华诗学的生命特质观包括这样几层含义:生命和精神是诗的源泉,诗是生命的表现,诗的最大价值是对生命的真相与意义的启示.生命特质观明确了诗的生命本体,从而确立了它在宗白华诗学中的决定性地位.宗白华的生命哲学为其诗学生命特质观的形成提供了坚实而深厚的哲学基础,并促使其诗学整体呈现出哲性诗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