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表现了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文章运用现代生态学意义上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分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生态诗歌的“生态”思想内涵和山水田园诗歌的思想特征,从三个方面指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属于生态诗歌。  相似文献   

2.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开创了山水诗和田园诗,到唐代,王维、孟浩然继承发展了陶谢诗歌的题材和创作风格,在描写田园风光的同时渗入山水景物的描绘,使山水诗与田园诗得以合流,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盛唐诗歌时,人们总是倾向于以创作题材为依据把王维、孟浩然划归山水田园诗派,而将高适、岑参列进边塞诗派。题材的区别固然导致王孟诗风与高岑诗风的差异,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就其作为盛唐气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言,在美学追求乃至诗学思想方面都呈现出某种共同性。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王孟诗派与高岑诗派都存在着崇尚建安风骨的倾向,在倡导和实践“风雅”观上也有一致之处。认识到这种共同性,显然有助我们更真切地理解盛唐之音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4.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王维的诗歌在中国诗坛上独树一帜,题材多样,诗中有画,动静活泼,成为我国诗歌长河里的一个亮点。品读其诗,让人逸情逸性。  相似文献   

5.
王维 ,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 ,也是著名的山水画家。吟咏其诗歌 ,总给人以观赏丹青水墨的享受。苏东坡说他“诗中有画 ,画有中诗” ,此言得之。有时 ,诗与画是相通的 ,尽管有它们各自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追求 ,但同为“艺术” ,无论是意趣还是手法 ,都可相互借鉴和融合。正因为王维集诗人与画家于一身 ,又醉心于表现同一题材———山水田园 ,诗与画的相通就显得极为自然。这里 ,我们从文学的角度 ,以诗歌鉴赏为视角 ,徜徉在王维的山水诗中 ,去领略其中的画法和画意。“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凡画都有色彩 ,中国画的敷色有两类 ,青绿重…  相似文献   

6.
山水田园诗派是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于世的诗派,它以平淡、朴实、清新、自然的诗风在众多诗派中独一帜,自成一派。山水田园派诗人用他们恬静、清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静谧、安逸的田园诗画,陶渊明和王维就是其中的代表诗人。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歌,而王维则是盛唐时期一位继陶渊明之后成就较大的诗人,可以说他是一位集山水田园诗派之大成者。陶渊明与王维的诗歌格调高雅、清新,诗中都充满了二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  相似文献   

7.
盛唐边塞诗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先秦的《诗经》到两汉南北朝初唐,写边塞诗的题材古已有之,而繁盛的时期则是在盛唐。盛唐边塞诗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盛唐气象”。即乐观高远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内容上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大多是英雄主义的赞歌。风格上没有纤弱之气,充满了阳刚气概。以高适和岑参为领袖,围绕在他们身边的边塞诗人所形成的边塞诗派,是对盛唐众多诗歌创作流派中与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派齐名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它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盛唐之音”。在艺术上,具有永恒不灭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王维是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作品禅趣丰赡。独具审美意味。禅宗美学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美学特征,传统认为,“空灵冲淡”是其主要审美风格。本文在承继“空灵”之说的同时.将审美风格直接通向禅宗本体的“静”。并在此基础上以“诗中有画”为切入点.经由绘画之“逸”而达于其诗歌之“逸”,从而建构起王维山水田园诗新的审美风格一空灵静逸。  相似文献   

9.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边塞诗在其创作题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文章论述了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王维边塞诗创作上的三个主要的分期:即青年时期追求英雄形象,中年亲历边塞以及后期对边塞诗文的整体感悟。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王维是田园山水诗人,它们的诗歌意境以清幽、淡雅而著称,两者在诗歌意境创作中有相近之处,也有代表诗人个性的一面。被喻为田园山水诗创始人的陶渊明,以其平淡自然的诗风成为楷模,对后代田园山水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王维则以幽静清雅的诗歌风格享誉诗坛。  相似文献   

11.
杜甫和王维在诗歌的空间转换上各有特点,杜甫偏好于“缩放”,即令空间尺度在大与小之间转换,以达到互相衬托的艺术效果;而王维偏好于“转移”,即通过观察点的不断移动,转换所写景物的空间位置。并使之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2.
该文重点不在于探讨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禅学思想,而是想结合他曲折的生活经历及其诗中所抒发的个人情怀,来阐析其内心深处所向往的生活模式,从而论证田园生活是其认知体系之"体",而山水诗则为其情绪世界之"用"。该文试图越过以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和禅学思想为主的思维定势,通过对王维山水田园诗与其他较为直白的"心录"式诗歌的比较论析,最终得出这两类诗歌都体现出作者在理想和现实背离下形成的自我分裂情结之结论。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诗歌美学思想是以“意象”为本体论范畴的,在他的诗歌美学理论著作《姜斋诗话》和他的诗歌批评实践活动中,王夫之通过对“意”和“象”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和梳理,指出了两者在理论上的联系,事实上建立了以“意象”为本体的诗歌审美本体论。本文意在通过对王夫之的诗歌美学思想和诗歌批评实践的文本的解读,澄清王夫之诗歌美学思想的本体论内涵,明确其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的《中国诗与中国画》,用绘画领域李思训的北宗、王维的南宗,来对应诗歌领域写实派的杜甫、神韵派的王维,说明中国旧诗、画在正宗、正统批判标准上存在分歧。实际上,绘画的“南、北宗说”编排体系混乱,且“南、北宗说”主要是针对山水画,难以概括整个绘画领域的全貌,因而在推理上存在以偏概全的漏洞。对于中国旧诗而言,钱钟书赞同“神韵无处不在”之说,那么杜诗也就成了最富神韵的典范,就不能与王诗的神韵构成对立。中国诗坛的头把交椅虽然不是王维,但广义上的神韵派却堪称中国旧诗的正统。  相似文献   

15.
工业技术文明挤兑下"单向度的人",成为"城市食物"、"机械零件"的标识。难能可贵的是,张炜小说内在的对话性构成对现下时代的有力发声。怀有"生命温度"与"诗性关怀"的"在场性"表达,成为对"远逝的风景"最艰难的指认。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高更"逆行的归程"人生艺术旨归与张炜小说创作中"野地神话"缔造的对话相契相合。论文从"逆行归程式流浪汉"形象,文体肌理中"月亮"隐喻意象两方面来捕捉两者微妙的内在艺术关联。他们寂寞的"逆向归程"之旅,本质上正是审美现代性原始情愫根柢下人与自然的生态整体主义美学观。从此点切入也许可以更深入地体认张炜缘何执著近乎顽守地一再诉说出有关野地的神话,贡献出一系列"大溪地"式作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代"诗佛",王维山水诗创作可谓"地道的中国诗",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神韵与气象。王维山水诗的境界主要表现为天音禅趣与清静雅逸,神韵主要表现为随意适性与天然风流,气象则主要表现为宏衍博洽与收放自如,而这些正是"诗佛"的文学与文化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王维的思想与佛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关联,突出表现在其诗中“空”字出现频率颇高。文章以王维的“空”字诗为例,结合“空”在佛禅思想中的内涵,综合分析王维诗中佛禅思想的成因及王维诗禅交融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从《梧门诗话》看法式善的唐诗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式善是乾嘉时期重要的文论家。《梧门诗话》是法式善历时多年所撰成的一部诗话著作。在这部诗歌理论作品中,法式善评点了清代乾嘉诗坛的众多诗人诗作,提出了自己的"唐诗观"诗歌理论。法式善的"唐诗观"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法式善在对唐诗的接受中,其诗论主体意识一旦形成,便产生了一种向后延伸的历史积淀,为自己及其后诗作追随者对唐诗的接受和评价定下了一个主调。二是诗话中对王孟诗渊源的探讨及其"清"、"淡"艺术风格的寻绎。  相似文献   

19.
苏轼艺术创作的形神观主要是由"赋形""传神""意气"等组成,苏轼对神的观照是建立在形的基础上,他突出的贡献有两点:一是从气化形神到艺术形神动态转化过程中,苏轼以自身艺术创作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将"神"意化和韵味化。苏轼"文人画"主张是这一理论的具体体现,同时揭示了诗情画意的审美理想是苏轼对"形"与"神"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生活的镜像,生活是文学的物像。"桃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镜像,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隐逸生活与文学创作中,对应着不同的现实物像,如陶渊明的"东篱"、王维的"辋川"、范成大的"石湖"等。但由于原初意义上的"桃源"镜像的独特性在于隐逸而不失人间情怀,因此陶渊明的"东篱"、范成大的"石湖"与"桃源"镜像之间呈现出圆融的美学特征;而王维则由于晚年身心枯寂,缺乏完全投入的人间情怀,故"辋川"与"桃源"镜像之间便有所疏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