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是从一档电视时事谈话节目的失败尝试引发对电视协商命题的思考。当前,作为公共传媒平台,电视时事谈话节目无法吸引市场的关注,更无法担当一定的协商民主责任。以《撞击》为范例,比对《头脑风暴》、《对话》等优秀财经类谈话节目,探讨电视时事谈话节目追求观点交锋的理念与其节目模式的潜在冲突,不利于挖掘其对于现实的解放潜能。电视时事谈话节目对娱乐品性的过多关注损害了协商价值,而构建共同体背景的参与结构对提升协商效果至关重要。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的异质性迫切需要扩大和深化协商空间,电视时事谈话节目是有助协商和增进理解的无价资源,但我们还需要理性看待传媒所处的特殊语境及其可能带来的协商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兆丰 《新闻记者》2007,(12):69-71
近年来,电视时事(谈话)节目与协商民主的密切关联成为西方学者关注的话题。在我国,从协商的意义来说,电视时事谈话节目与西方有着发展的共性,但对于现实的作用也有着不同的背景,尤其当这一节目形态以利益攸关的民生问题为话题时。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中的民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民主意识既体现在它对于公共领域的建构上,也体现在谈话空间、嘉宾以及话题的双重性上。这使得谈话节目从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了民主的色彩,即让公众意见进入到公共论坛中产生碰撞、交流,并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最终实现在国家空间、私人空间中产生思想观念的协商和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经过不断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谈话节目数量众多,但节目质量参差不齐。本文分析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面临的困境,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艺术人生》的成功因素与面临的发展瓶颈,进而提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对策,以期能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借助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的谈话模式,是在现场传播三方——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交流中形成的一种节目形式。节目中人物之间的交流是整档节目的主心骨,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决定了谈话节目思想碰撞的效果。本文结合中美一些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通过对比性分析来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人物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电视谈话节目在编导和策划中存在对节目过程设计不重视的现象,导致好选题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节目效果。本文从节目过程设计中谈话材料的选择入手,探讨电视谈话节目材料选择的特点以及如何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寻找合适的谈话材料表现方式,以此提出谈话节目过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电视谈话节目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产物,是我国广播电视传播改革开放的一个成果,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大众表达呼声的需要,它让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人士在大众传媒上说话,表达真实情感,吐露心声,让说话以"对话"的形式出现,而不仅仅是"独白",让公众有一个全面、平等、深入、真诚的沟通平台。本文主要对国内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说明,其次对谈话节目的特征进行分析,就谈话节目应怎样谈、主持人的在节目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分析说明,针对当前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电视谈话节目的出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宁波 《东南传播》2013,(3):135-138
谈话节目是当今社会最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通常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在谈话节目当中,主持人以有声语言作为媒介,与受众沟通和交流,媒介的意图、栏目的宗旨,也都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达,并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实现谈话节目的进行。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会话文本为实证,解析电视谈话节目的话语结构,解读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话语角色,具体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策略以及主持人在谈话过程中所使用的礼貌和合作等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邴倩 《新闻窗》2013,(2):35-36
哲学家柏拉图说:“人们渴望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希望对某种问题找到答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永远离不开沟通、交流。”电视谈话节目是主持人邀集嘉宾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一个电视谈话节目的成功是主持人、嘉宾、话题、谈话方式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华中科技大学石长顺教授将谈话人、谈话话题和谈话方式总结为电视谈话节目的构成要素。谈话人包括主持人、嘉宾和现场公众(有些对话节目无现场观众),谈话话题可以是新闻性的或非新闻性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谈话的方式一般分为群言模式和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刘培培 《新闻界》2006,(4):76-77
谈话节目(talk show)源出于美国,电视史学家一般都把NBC在1954年推出的《今夜》看作是开电视谈话节目先河的栏目。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电视谈话节目已经成为美国电视业中的一朵奇葩,在节目播出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从最早的《东方直播室》(东方电视台,1993年)算起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而有全国性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的出现更是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此后,谈话类节目在我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兴盛起来。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日趋加快的大背景下,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也在不断地发展、完…  相似文献   

11.
张丽 《新闻世界》2013,(5):87-88
当下电视荧屏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电视谈话节目,而且谈话节目类型进一步细分,无论是时评类、生活类、知识类还是人物类电视谈话节目,都需要电视从业者认真学习、探讨,本文试从访谈角度对电视谈话节目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苏红 《今传媒》2011,19(3):79-81
情感类谈话电视谈话节目满足了人们的感情诉求,是公众强烈精神需求的产物,从国内第一档电视情感谈话节目的出现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情感谈话节目经过"螺旋式"的上升,达到成熟阶段。本文试图从情感类谈话节目的跌宕起伏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在当今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3.
“谈话”是人类最普通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当“谈话”以节目的样式重现在电视屏幕上,在公共注视空间呈现新闻背后的新闻、个人的生存状态,这就是电视给“谈话”赋予的新的含义。电视谈话节目是指由主持人邀集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  相似文献   

14.
龙挺 《新闻窗》2012,(2):26-29
近几年,电视谈话类节目发展势头迅猛,辩论型电视谈话节目更是广受欢迎。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自2006年开播以来,以独有的风格和特点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本文以《一虎一席谈》为例,对辩论型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并讨论这些要素在节目中起到的作用,探析辩论型电视谈话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获得长久生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本文在对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梳理现状的基础上,以央视大型谈话类节目《我们》为个案,试图从个案研究中发现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普遍的问题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
吴筠 《新闻传播》2012,(3):226-227
"倾听"是电视谈话节目内心的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倾听"的态度便决定了节目日后发展的一切可能性。有倾听,节目才有灵魂;而倾听没有捷径,在每一档优秀电视谈话节目的背后,一定会有无数双优秀的眼睛、耳朵和嘴巴一起"倾听",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地打造一档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本文将结合电视谈话节目的实际制作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在电视谈话节目的制作中倾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主持艺术的高下是关系到电视谈话节目优劣的决定一环,作为谈话节目的灵魂,主持人要能阐明节目立场、掌握现场谈话气氛、串联嘉宾的观点、激发参与者的沟通欲望,提高沟通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归纳总结出电视谈话节目特点及对主持人主持艺术的要求,对如何提升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艺术提出建议,以供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其所应具备的素养主要体现在内在修养、情感表达、现场驾驭能力等方面,本文从这三方面对电视谈话主持人的素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做好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经历了缓慢起步和迅猛发展的阶段,目前已徘徊不前,折射出了其内在的制作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本文在梳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试图从个案研究中发现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普遍的问题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许多情感类节目并不像表面上那样风光无限,在其背后伴随着不少问题,如人文关怀的缺失、煽情主义泛滥、雷同现象严重等。本文从整体的角度,客观分析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力求对我国的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提供良策。一、人文关怀缺失在中国这个倡导民主和谐、以人为本的社会,任何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