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对几个控制海洋倾废污染的主要国际文件的分析,概括总结了控制海洋倾废污染的国际法律制度,指出其存在的几个问题和对我国海洋倾废污染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海洋波浪能国际专利布局现状,本文在检索查阅、归纳分析原始专利文献的基础上,对海洋波浪能国际专利申请(公开)趋势、国家分布、主要专利权人及重点技术领域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剖析,从中可了解技术领先国家,重点公司及其技术,以期对我国海洋波浪能的研发机构、企业有所启发,以对我国海洋波浪能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种用海矛盾的凸显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条块分割、分散决策的单部门、单行业的规划和管理在施行时存在很多的冲突和矛盾,跨部门的综合管理决策是大势所趋,进而开始关注海洋空间的多用途综合管理,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开发。本文将详细阐述国际海洋空间规划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4.
陈奕彤  高晓 《资源科学》2020,42(11):2062-2074
气候变化使人类利用北极海洋资源成为可能,但少有研究涉及包括北极理事会在内的国际机制在北极海洋资源利用中的价值和作用方式,及其与环境保护之间互动机理的动态发展。对北极海洋资源利用的国际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北极海洋资源并为维护中国在北极的权益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义。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以往因海域结冰而无法利用的航运、油气、渔业等海洋资源被开发的机会和潜力显著增强,并吸引了各利益攸关方的浓厚兴趣。通过对北极海洋资源利用潜力和环境风险及相应的国际治理机制进行分析,发现:①具有分区主义特性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以议题为基础的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律文书共同构成了有关北极海洋资源利用的国际机制;②北极理事会在治理海洋资源利用的过程中,扮演了提供知识产品、协调北极国家一致意见、提升政治意愿、联络相关主管国际组织的角色,但其区域主义的治理路径缺乏对外部利益、人类共同利益以及海洋整体利益的考虑;③在跨领域的北极海洋资源利用问题上,现有的国际机制忽视了海洋的整体性,在解决资源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上力有不逮,既有的国际机制亟需能够容纳域外利益攸关者的国际合作。中国应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继续拓宽在北极理事会内外参与北极治理的多维渠道,有技巧地维护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类社会面临全球变暖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严峻挑战。海洋作为维持地球生命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中起着关键作用。印太交汇区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中的热动力引擎所在地,其海洋状态及其变异在调节全球热量分配和气候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际海洋观测计划的重点区域。文章通过回顾20世纪以来在印太交汇区开展的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方面的国际计划,梳理该区域已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通过文献调研分析,进一步量化我国自“十二五”以来通过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印太交汇区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国际合作取得的长足发展,以及由此推动的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引领地位和丰硕的科研产出。结合近10年我国在印太交汇区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国际合作及科考调查取得的经验与问题分析,提出了未来在该区域加强深海观测,开展多圈层、多学科领域交叉合作的国际观测计划框架,突出顶层设计和中国在其中的引领作用的建议,为我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张志南,男,山东青岛人,1937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61年中国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生物系毕业留校工作至今。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国家级重点学科海洋生态方向学科带头人,教育部211高校优秀学术带头人,国际小型底栖生物学会会员,国际海洋生命普查(CoML)中国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7.
为把握国际海洋潮汐能技术的竞争态势,为我国潮汐能研发和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利用七国两组织专利数据库,检索了917件潮汐能相关国际专利,从专利的数量发展趋势、国别分布、专利申请人、技术领域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论:潮流动能是未来发展趋势,英美两国是技术领先国家。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文化》2010,(10):16-16
<正>经过全球科学家几十年的努力,大型国际项目"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Census of Marine Life)首次公布了调查报告。来自全球各地的360多名科学家参与了普查,研究区域包括从北冰洋到南极圈的25个海域。这次普查整合了过去20年中,全球海洋科学家分散进行的调  相似文献   

9.
孙立华 《百科知识》2013,(24):57-58
在海洋方面,美国早于20世纪末就利用无人水下潜航器等科技手段,借联合国组织的“国际大洋综合钻探计划”非法获取相关国家的军事情报。前几年,中国海监曾从南海我管辖海域截获一美国军用漂流浮标,它是一项美国利用国际组织开展的全球海洋观测试验项目。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公约和倡议有利于鼓励和加强各国采取一致行动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文章总结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相关的重要国际议程,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相关政策和机制,认为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政策与国际公约倡议在应对全球海洋生态危机中体现出协同增效的效果,并提出我国构建精细化区域海洋生态图、加强生态廊道修复、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国际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妍  魏莱 《今日科苑》2021,(11):66-73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智慧海洋建设是海洋强国战略的积极探索,本文分析了我国智慧海洋建设存在的巨大产业空间,梳理我国智慧海洋建设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问题,文章提出了用信息化和数字技术赋能我国海洋产业,从顶层设计、经济发展空间,产学研体系建设、人才、全球海洋治理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2007年,依托海仪所的"青岛国家海洋仪器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揭牌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也是海洋仪器装备领域的第一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3年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为国家海洋装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依托国际合作基地建设,海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确定了2030年保护30%海洋的系列目标,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与框架目标协同增效成为重要议题。文章从适应国际趋势、履行国际公约责任、维护海洋权益和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加快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从国家资金保障、政策支持和海洋综合实力支撑等方面探讨了可行性。总结梳理了我国海洋保护区规模小、发展慢、与国际差距大,管理理念上以陆管海、未实施陆海分类管理,管理体制不完善、技术标准落后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完善海洋保护区管理体制、优化整合近海保护区、推进南海国家公园建设、关注全球海洋保护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月球上看,地球是一个飘浮在白云间的蔚蓝球体,是海洋让它变得如此美丽。海洋,是生命源泉,让我们看到勃勃生机。同时,又让世人感叹她的神秘、她的力量、甚至于她的残酷。面对变幻莫测的海洋,从前,我们祈求妈祖的庇护,今天,我们更崇尚科学。乐肯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9年9月生,1963 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物理海洋专业,主要从事海洋水文学、环流动力学以及海洋灾害研究。现任中国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风暴潮及海啸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 (IAPSO)执委、国际自然灾害防御学会 (NHS)副理事长、《海洋科学进展》杂志副主编。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物理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海洋减灾分中心主任,中国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管华诗教授,开我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和应用之先河,成为海洋药物学科的开创人之一。他带一批海洋科技人员用实际工作去续修《本草纲目》,并开启了海洋药物宝库的大门。成为我国一名名符其实的海域求珍、造福人类的海洋药物科学家。 管华诗院士是以研制出我国第一个活性强的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简称PSS)而率先站在了国际海洋生物制药的前沿。PSS自1986年投产面市后,由于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独特的疗效,迅速形成了大批量生产,累计创产值20余亿元,这项发明先后获国内外15项大奖,管华诗教授也因此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誉为国际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科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青岛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的第七届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将于6月26日至28日在青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确定为“海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将担任本届论坛执行主席。  相似文献   

17.
《西藏科技》2005,(7):56-57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测部队经过半个多世纪艰苦征战,已经完成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调查测量和海图绘制工作,测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比例尺海图2300多幅,测量规范与国际接轨,测量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德海洋学核心期刊论文国际合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琪  华薇娜 《现代情报》2016,36(2):150-156
本研究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中国和德国发表的海洋学论文,将论文分为国际合著组与非国际合著组,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EXCEL、SPSS和UCINET软件,比较两国各年的发文量、论文的篇均作者和篇均参考文献数、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论文的被引频次以及合著国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海洋学领域的国际合著起步晚于德国,但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国海洋学国际合著的论文量已超过德国;同时中国海洋学国际合著论文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都弱于德国,并且中国海洋学论文合著国家的范围也小于德国海洋学的合著国家。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原先被核恐布及美苏意识形态对峙所掩盖的问题出现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全球生态危机就是其中最显著的一个。今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全球环境与发展会议,有160多个国家派代表参加,其中有6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出席;中国成立了环境和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态问题正在和军事安全、经济贸易、科学技术这些国际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并列在一起,而且这些问题之间内在关系正被揭示出来。这正如早在1975年基辛格所描述的那样:能源、资源、环境、人口问题、空间和海洋利用问题已经与那些传统上构成外交议事日程的军事安全、意识形态及领土竞争问题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研究基于对"亚太地区"(广义上的)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三国的相关比较而成。随着"太平洋时代"进程的加速与深化,主要国家围绕海洋利益展开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政府海洋行为备受关注。通过历史的、逻辑的和比较的分析,并充分汲取国内外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对亚太主要国家政府海洋管理做出规范性研究,有助于洞悉和把握其政府海洋管理的行为特征和趋势,明确我国政府海洋行为创新的方向、要点与支持性条件。主旨和结论是:我国政府能够从学习、吸收和创新中,实现对海洋管理行为的升级与超越,从而更加有效地驾驭海洋和获取海洋比较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