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元倓于1903年创办的明德学堂,是清末湖南第一所私立学校。它经历了几十个不平凡的春秋,直至胡谢世后,明德依然长在。胡的一生与明德相始终,其办校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教学质量之高、社会影响之深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所罕见。明德学堂曾是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从事革命运动的据点,同时也有封建顽固势力在这里活动。胡以一介书生,蔽屣名利、往来于新、旧势力之间,一方面利用官、绅权势以维持明德学堂;一方面又利用明德学堂以掩护黄兴等革命党人的活动,从而为教育事业、为当时的革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研讨胡元恢及其所创办的明德学堂,不仅对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而且对研究辛亥革命史,乃至整个民主革命史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明德中学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胡元倓先生于1903年创办,是湖南省最早的新式学堂,有着辉煌的办学历史。1904年,黄兴、陈天华、宋教仁、张继、陈果夫等在明德学堂创立"华兴会",明德因此被称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1917年,全国评定十所基础教育最佳学校,明德位列榜首,当时的教育总长范源濂手书"成德达材"制匾赠给  相似文献   

3.
胡元倓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生活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受现代学制的影响以及福泽谕吉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启发,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事业,并把它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上。他通过艰苦创校、苦心筹款、诚聘良师、从严治校、鼓励留学以及坚持德育体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创建了独特的教育体系,并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研究胡元倓的教育实践活动,启示我们教育要注重实践,学以致用;重视树立教育楷模,言传身教。  相似文献   

4.
邱伟光教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在他50多年的教育和治学生涯中,编写了多部具有开创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倾情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建设,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明德——邱伟光德育文集》于2006年出版;他倾心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搭建平台、指引他们成长,一批接受过他指导的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科研究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在湖南近现代教育史上,胡元倓是与张伯苓齐名的伟大教育家.胡元倓1872年9月9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一个世代书香之家.1902年人选湖南首批官费留日生,曾就读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回国后,与龙湛霖等人在湖南长沙创办我国第一所私立中学明德学堂,并主持明德校务达38年之久.其“坚苦真诚”“磨血育人”的事迹特别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人读书识字,目的是使人明德明礼;育人全面发展,目的是使人成才成功。就是说,教育要培养人格成熟、遵纪守法、才智健全的国家有用人才。教育改革,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而育人中的人格塑造是德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应将真善美的人格品德培养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7.
座右铭:把自己全部的爱献给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育工作。 我校从2001年开展责任教育,在实施责任教育过程中,把责任教育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相结合,把责任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品德和行为的养成,构建了一个具有“明德特色”的育人环境。同时搭建责任教育平台,结合“责任教育”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力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8.
明德小学并没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与显赫的过去,却拥有优质的教育和光明的未来。就是这样一所普通小学,通过努力的锐决创新,千方百计创办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与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进而精心锻造出“责任教育”、“研究式教学”、“智慧教育”等多项崭新的研究课题,借助新课程改革的春风,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使明德小学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乐园,教师感受工作幸福的舞台,从而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进入了长春名校的行列。本栏目配发该校初颖校长的理论文章,从科学管理的战略高度,对明德小学的成功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阐释与深入思考,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封面简介     
《基础教育参考》2014,(6):13-13
正坚苦真诚,明德树人。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胡元倓先生创办于1903年,是湖南省最早的新式学堂。110载岁月峥嵘,桃李天下。学校以"坚苦真诚"为校训,倡导"磨血育人"的办学精神。110年来,学校形成了五大历史文化符号,即"辛亥革命策源地"、"院士摇篮"、"泰安球王"、"北有南开,南有明德"和"湖湘气韵,半出明德"。近年来,学校以"明德树人"为办学核心,提出  相似文献   

10.
大学本科生人数的增长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日益受到社会、学校的重视.“明德”教育作为通识课程下的一个分支,与专业课教育相辅相成.该课程全方位塑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明德”教育为案例,分析研究该课程体系的特色与意义,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教育部专家对全国各省级电大实施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中期评估 ,各级电大都在按评估指标内涵 ,按省电大的统一部署进行 ,并采取“一把手挂帅”、政策资金倾斜和明确各级职责的办法 ,确保试点评估工作一次合格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人才匮乏制约了西部的发展。要发展西部,必须重视人才的开发.因此发展西部的高等教育从而开发西部人才资源对西部的发展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邢宽广 《培训与研究》2005,22(3):100-101
治校兴业,人才为先;治教兴学,惟在得人。人才问题同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教师和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作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要实现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本文结合我院多年来的改革实践,探讨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关键,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化素质,培养大量原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特别是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加速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建立起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6.
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树立现代人才观念 ,不断提高育人标准 ;增强教育质量意识 ,完善质量评估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建立现代大学理念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这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优化高校育人环境营造创新人才培养氛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要,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培养创新人才必备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入手,建设和优化高校育人环境。从提高教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袢行产学研相结合、改革评价制度等方面营造创新人才培养氛围,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灵魂,高校教师的素质对于培养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从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目标出发,新时期高校教师应具备面向多元文化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精神健康发育的人格、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教育理论等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中部地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部地区目前正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各省纷纷推出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部地区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极度缺乏。因此,中部地区必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中部地区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时,必须立足地方、面向区域经济,要做到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灵活办学,同时要实现高职院校多功能化,以实现为中部地区培养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