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鲁豫 《出版参考》2004,(35):14-15
James是我大学时的外教.美国人,20多岁,退伍军人.据我们猜测,他参军并非出于爱国,而是因为退役后可以免费上大学.尽管当兵历史不长,而且生长在和平时期,或许根本没上过前线,恐怕连枪都没摸过,可当兵生活却是他跟我们吹牛时最好的谈资.平常也爱穿美式军靴和迷彩服,酷暑天都捂得严严实实.  相似文献   

2.
望夫成龙     
我和丈夫青梅竹马,我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同班同学。后来,他当兵接着上了军校,我也如愿以偿考上了西安一所大学。在长达7年的鸿雁传书中,我们的友情渐渐发展成爱情,携手走进幸福的婚姻殿堂。  相似文献   

3.
卓民先生逝世已有十多年了,他是我父亲的同窗好友。少年时父亲曾以卓民先生手不释卷的好学精神勉励我勤奋读书。他说,卓民先生每逢假期都定下阅读计划,读书之多令人惊佩。20世纪30年代初,卓民先生在武昌华中大学主校政,那时我刚进中学,适值长城抗战,局势日紧,北平谣诼纷传,一夕数惊,我们举家南下暂避,整整一个暑假就寄居在华中大学校舍中。这时我第一次见到了卓民先生,当时他曾利用余暇授我们几个孩子《大学》和《中庸》。暑假后,北方局势暂告缓和,我们全家回到北平,从此一别就是三十多年。20世纪60年代初期,卓民先生利用暑假来沪探亲访友,重新见面时我已进入中年。那时我对黑格尔兴趣正浓,提出要向他请教,他慨然应允,并约定通信讨论。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济南军区某武器仓库新闻报道工作年年被军区、分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一批报道骨干脱颖而出,仓库成厂远近闻名的写作“人才库”,这其中仓库主任张振山关心报道工作功不可没。组“班子”:先干起来再说1992年12月,张振山到仓库任职时,仓库在中央级报刊上从来没有见过稿,省币报纸也很少露面。在库党委会上,他建议成立一个业余报道组。有人担心缺人才,恐怕是搭起台子没人唱,张主任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关键是我们要选好苗子,热心培养。我们当兵前会干啥?现在不是都能独当一面!什么事不要求全,先干起来再说。”…  相似文献   

5.
四个邮包     
宋礼兴 《军事记者》2006,(10):72-72
5月9日,对生病在家的吴晓朋老汉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他这天竟一连收到了四个邮包。邮件地址全都出自儿子吴明当兵的连队。打开邮包,里面装满的都是清一色的山蝎子。  相似文献   

6.
刊中报     
姐夫劝我别丢笔(散文)李坤记得当兵第二年年底,是我第一次探家。半个多月的假期转眼即逝,临走那天,姐姐一家送我登上了汽车,当汽车启动的瞬间,一向很少说话的姐夫突然对我说:“小弟,啥时候也不能丢下手里的笔,要继续写稿呀!”听到这话时,我愣了半天,因为姐夫是个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的地道庄稼汉,加上内向的性格,他平肘很少言语,就连这次探家,他和我总共也没讲三句话。我当兵前曾在家给县电台写过稿,到部队后,又写了许多稿件都不见登,觉得自己不是摘报道的料,一度想放弃写稿。所以,这次探家期间,也概不谈写作之事。姐…  相似文献   

7.
吴福鸿,今天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用手中的笔一辈子沉歌最可爱的人。不容易呀,4年多来,他共在省级以上报刊见稿500余篇,连续4年被济南军区输卫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连续3年荣立三等功,他所在团的报道工作连续4年名列全师第一,去年又被集团军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他家在皖南山区,很偏僻,连寄封信都要跑到15里外的小镇,高考落榜后,他一满眼泪也没流,回到了山里。白天,把汗水撒在庄稼地里;晚上,把汗水撒在方格纸上。他听别人说,当兵的寄信可以不要钱,于是,他想起了当兵。穿上了军装,不久他便很幸运地调…  相似文献   

8.
弹丸之地,造就赫赫之才。你相信吗?一个当兵时只有初中文化,一点美术功底都没有的普通一兵,在军营出了3年黑板报退伍返乡后竟成了堂堂广告设计艺术总监,年薪20余万元。不由得你不信,就在9月中旬这位高就于江苏南通英才广告设计制作中心的艺术总监耿曹彬,还回到培育他的驻沈81851部队讲过一课呢!  耿曹彬1993年底当兵时在81851部队勤务连。当兵之初,肚子里没几滴墨水的小耿看见别人能写会画很羡慕,便自费学起“庞中华硬笔书法”。工作训练之余,他苦习汉字书写技巧,操场上拿树枝作笔大地为纸;饭桌上筷子为笔桌为本;实在找不到东…  相似文献   

9.
刚认识王葆春那阵子,留给人的印象,活脱脱一个温驯而执拗、老实而不知变通的傻骆驼。可当我看了他写的40本电视脚本和拍摄提纲,我却由衷地感到:这个傻骆驼并不傻,心细得很呢。他的家乡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大草原,那里曾出过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改革开放后,那里大片大片的金矿得到了开采,人均年收入少说也有三五万。他却不坐享清福,当兵来了。最让他父亲揪心的是,家中三代单传,却又生了这么个并不安分守己的倔头倔脑的儿子,整天闹着要走出大草原。本指望他当兵三年回家转,谁知他又超期服役两年。当耐着性子苦等地归的父母,…  相似文献   

10.
弹指23年,他写的内部材料不计其数。无法署上他的名字;他在报刊上发表的新闻稿件数百篇,可他连个剪贴本也没有。他用自己平凡的足迹走出了一条写作之路,也给自己写下了一部发人深思的“无字书”。当兵的初衷只是要在大学校里锻炼成长,压根不敢有什么奢望。然而,当兵第二年,他就被挑进了团报道组。知识的贫瘠,着实让他饱尝了一阵子“赶鸭子上架”的滋味。一到报道组,他看到啥就写新闻,想到啥就写言论。封封退稿信不仅未曾动摇他写作的决心,反而成为他发奋进取的动力。他认定:“既然干了这一行,即使自己是一只笨鸭子,也得扑腾上…  相似文献   

11.
贾樟柯  菁菁 《出版参考》2004,(12):45-46
上初三的时候,我的一个结拜兄弟当兵要走。我去送他,他坐在大轿车里一言不发。我想安慰他,便说,这下好了,你自由了。说完此话,他还是一脸苦相,便有些烦他。在我的概念里,只要不上学,不做功课,不被老师烦,便是最大的幸福。而能离家远走,不被父母管教,那更是天大的喜事。我由衷地羡慕他,所以不太理解我那兄弟为何总是沉默不语,并且低着头不拿眼睛看我们。车快开的时候,我实在不想再看他一脸哭相,便说:“你是不是怕我们看你远走高飞,心里不平衡,假装不高兴来安慰我们?”  相似文献   

12.
怎样培羊训练无产阶级的新闻记者?当兵、参加实际斗争、参加生产劳动、蹲点等,都是比较切实的好办法。这些办法之所以好,因为记者就是体力劳动和实际斗争的参加者,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锻炼无产阶级立场和思想感情,可以使我们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去联系工农兵,可以使我们懂得实际工作,可以使我们知道如何做好新闻工作。刘集贤同志参加生产劳动的体会,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他参加劳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他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都有了变化,报道工作也有了进步。我们推荐这份材料,在于鼓励大家下决心去实践,并且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改造思想,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登报的第一篇是刨根问底挖素材得来的结果。1990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我们单位计量室一位叫韩敏信的师傅,在部队当兵时学了一门修理手表的技术,退伍到地方后,经常给罔志们修表,而且修得好,走得准。听说后,我马上赶到了计量室找老韩采访。由于相互不了解,半天也没谈出名堂。回想以前采访时,就是只了解大概,回去就动笔写,往往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这次一定要尽量多挖点素材。想到这里,我决定人家门找老韩。为了和老韩会“近乎”,我这个从不吸烟的人,还特意到商店买了盒高级香烟,和他边吸边聊。老韩打开了他…  相似文献   

14.
我们含泪写黄明。我们长歌当哭。他是从抗洪前线走来的部队最基层的战士报道员;他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是“请电视台预留版面,部队救人的新闻马上送到”;他为党的新闻事业的最后尽忠尽职,是在不幸发生车祸、头破血流时,仍用双手死死抱住两盒记录今年夏天湖南军民英勇抗洪的录像带……他是三级军士长、一个兼职摄像报道员,位卑未敢忘尽责,连续4年参加抗洪报道,先后在省以上新闻单位刊稿300多篇(幅),6次被广州军区和湖南省军区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和优秀报道员。我们怎能不以泪洗笔呢?他当兵12年,不仅是一个杰出的部队兼职…  相似文献   

15.
我1969年在部队当兵时就和通讯报道交上了朋友。初学写稿时,热情很高,看见好人好事就写,一坐下来就写到深夜。稿件投寄出去后,就盼着被采用。可是,一天天过去了,发出去的稿件都如泥牛入海,有去无回。这时,一些人的风凉话也来了:“他想当记  相似文献   

16.
认识张军步实属偶然。在军报学习期间,住在我隔壁的一位战士,捧着他发表的近200余篇新闻作品和四本诗集给我看,并让我“斧正”。接过这些作品仔细阅读后,我开始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这位工.百米个头、长得又干又瘦的小伙子。没想到,这么多有分量的报道,竟出自他的手!1991年,张军噗以优异的成绩考人郑州美术学院。刚刚入学三个月的他,目睹到百年不遇的洪涝,特别是看了解放军抗洪救灾奋不顾身的报道后,怎么奥抑止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兵去”!就这样,仅上了叨天大学的张军珍,便毅然地走进了军营。他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道:“立志…  相似文献   

17.
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同志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我们觉得军报的编辑、记者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士兵,因为从(记吉卜连当兵)这个专栏刊登的近3()篇稿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广记者到基层、懂基层、为基已、爱基层的实实在在行动,更触摸到了扩版后的军报面向幕层、关心基层的时代脉搏、殊深感受到厂十兵与记会问那战友之爱和同志之情让我们说一声:“感谢记者下连当兵!欢迎记者下连当兵!”平凡的行动,沟通了记者与士兵的四倍职业的差别,阅历的深浅,使记者与士兵容易缺少沟通的共同语言,…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都说成才难,要自学成才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南京政治学院警通连一级士官茆金辉却硬是凭着自己的一股拼劲和钻劲成为宣传基层、报道基层的一把好手。从当兵的那一天起,茆金辉就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要珍惜在南政院当兵的机会,借助良好的师资条件和文化氛围,争取学有所成、学有专长。一开始他从研究报纸入手,一字一句地分析别人报道的写作方法、报道角度,接着他开始自己尝试着写一些小文章。文章寄出去不少,可一篇篇都如同“石沉大海”。还是新兵的茆金辉急了,他拿着自己的十几篇“得意之作”敲开了学院新闻系老教…  相似文献   

19.
"老皮"不姓皮,姓李,"老皮"是我们上大学时给他起的外号.至于当年为什么给他起这样一个外号,连我们也说不太清楚,也许是因为他岁数比我们大,而且活得很皮实吧.  相似文献   

20.
硕果累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张跃林的剪报本,成果令人振奋。他从1980年秋天入伍后在通信连当兵时开始业余报道,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等报刊电台发表新闻作品2000余篇,其中,有数10篇稿件被评为优质稿和获奖,荣获30多个荣誉证书,先后3次立功。失败不馁张跃林人历时是高中毕业生。在业余新闻报道中并非一帆风顺。在河南省军区通信连当通信兵时他凭着自己爱好文学写作的浓郁兴趣,毅然选择了业余写作这条路。白天,他参加正常的执勤训练,晚上,刻苦学习,奋笔疾书。多少个日日夜夜,他记不清自己写了多少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