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海外传播中,文化符号给受众留下直观印象,传播文化内涵给受众带来中国文化认知上的改变。现阶段借助海外栏目的品牌效应,制作、传播符合中国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是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受众从了解文化符号上升到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是认同中国文化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制作的一档美国真人秀节目《极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及上海外语频道ICS改编版《极速前进:冲刺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符号及其海外传播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发展以及国家形象的构建意义重大。汉朝时期,以丝绸、钢铁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符号在罗马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新形势下,研究中国文化符号的典型传播历史,对当今中国文化符号的传播仍然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武术套路正处于进入奥运会的冲刺阶段,但其在国际传播层面面临着传播路径传统、术语翻译词不达意、本土术语缺位等问题。强调文化的“转型”和“超越”的转文化传播理念为以上问题提供了“受众导向的适应性传播”新思路。现代武术套路以规范性训练、竞赛为表现形式,吸收借鉴了国际竞技体育文化,蕴藏着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是转文化传播的产物和优质载体。这一思路要求在现代武术国际传播过程中发挥海外受众的传播主动性,拓展现代武术套路的综合传播路径;强调主流媒体的把关作用,做好传播素材质量把控,引导传播者着眼于微观叙事和现代武术的精神内涵;同时做好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平衡,在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最终实现现代武术套路国际传播中主体、层次和重心的“转”。  相似文献   

4.
华裔新生代的双重文化身份特征,具有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双方文化交流的多重优势。他们对中华文明的身份认同感能够促进中华文脉在海外华人华侨中的赓续与传播,在推动文明对话、实现文明互鉴中发挥积极作用,是融通中外的重要群体。对华裔新生代的文化传播活动,既要呈现中华文化的表征符号,又要体现内涵于表征中的精神意向;既要展示中华文化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又要使这种同根同源的文化成为其梦之所萦。因此,传播主体要以传播效果为导向,在时机把握、符号选择、叙事方式方面要与受众的结构特征、接受心理、情感需求高度契合,以符号化、艺术化、故事化、视觉化相融合的表达范式进行传播,体现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和中国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科幻影视作品逐渐成为能够进入国际传播领域的中国文化艺术作品。中国科幻影视如何能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新兴力量、其被海外目标受众接受的底层逻辑、如何呈现人类共同危机下的中国责任担当想象、“爆款”科幻影视作品出现的多维助力素、中国科幻影视品质如何突破等是亟待讨论的根本问题。中国科幻影视国际传播诉诸的人类共通价值与文化超越性,是国际传播中跨越藩篱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外语频道于2013年大胆尝试,重点打造了一部双语中国功夫教学系列片《拳心拳意》,以包括海外第二、第三代移民在内的国外受众为主要收视群,是首个以中英双语播出、系统地拆分讲解"24式太极拳"的中国功夫教学电视片。第一季从太极拳切入,借"功夫"这个具有标志性中国特征的文化符号,向世界观众传递传统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对构建中国特色传播体系和提升国际影响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和感召力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探讨新兴媒介技术对增强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的三种潜在应用策略:利用生成式AI生产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传播素材,助力传统文化影视剧的海外传播;利用平台化媒介优势,吸引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海外受众;通过游戏建构虚拟社区,在设计和叙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视觉要素及文化价值观。同时,也应警惕技术背后的西方价值观和话语霸权,避免过度追求技术创意导致内容猎奇、同质化,影响传统文化内涵传达。对此,应回归对受众的文化关怀,在利用技术丰富文化表现的同时,激发不同文化背景受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情。  相似文献   

8.
笔者今年3月在意大利参加中国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高级培训班期间,遇到并破解了一个有关中国文化传播的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决表明:社会科学工作者只要在海外旅行过程中胸怀爱国之心,善于发现问题,并艺术性地去沟通和解决问题,就可以为扩大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孔子学院是大学的文化传承功能在海外的表现形式。孔子学院的设立及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文化传播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平台。孔子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依靠市场运营机制,走产业化道路.这种良性机制将积极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从2001到2010年间,我国广播影视在海外传播力不断增强。2014年广电蓝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45部中国电影走进49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达到14.14亿元,同比增长33.02%。一批描写中国历史文化和带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电视剧作品在海外畅销,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超级工程》《甄传》《泰》等作品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影像符  相似文献   

11.
弘扬中华文化既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地位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新媒体时代,具有去中心化、社交性、低门槛等特点的短视频新业态成为国际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借助短视频新业态进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潜力巨大,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与挑战。立足当下,需要不断优化传播路径,创新传播方式,既要提升对外传播内容质量,打造独特文化品牌,又要推进话语转型,丰富文化内涵,同时注重媒体间相互融合,拓展传播渠道,构建跨文化多维传播格局,以此共促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新型国际传播业态。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的天文历法,是中国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节日,是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特定时刻,是人类发展在漫长岁月中精神与文化的结晶,是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文化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相传,是反映区域或民族伦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文化情趣、娱乐爱好的缩影,是国家文化形象自塑的内容与途径。春节作为中国最盛大和有代表性的节日,应当对其海外传播的情况给予重视。与春节这一东方传统节日相对应的是西方的圣诞节。圣诞节伴随着西方资本在全世界范围扩张,在中国的影响从"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得益于其本土化的成功。因此,研究春节文化海外传播策略可以基于春节海外  相似文献   

13.
文化营销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和营销界人士的关注,成为当今最流行的营销理念和模式之一.文章从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入手,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文化的特性,即文化具有可学习性、传播性、符号性、系统性、动态性、族群性、差异性、社会性和商品性九大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文化特性赋予文化营销的独特力量.也即文化营销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春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了解和接受。每年春节都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让更多海外受众了解、参与春节活动,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机遇。每年中外媒体都会围绕春节开展大量报道,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在年年重复的主题下出新、在海量报道中出彩。2019年春节,新华社国际部海外社交媒体(海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外宣是以文化为载体.以海外受众为主要对象.向世界宣传介绍中国的一项对外宜传工作。文化外宣不断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是我国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文化外宣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在我国的对外交流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受众需求比媒体需求更直接地影响传播效果。在融合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受众对于跨文化的符号不再被动接收媒介赋予其的文化意义,而更多从自我出发完成对符号的使用。在中国对外传播中,中国符号从主要承担认知功能,到主要承担标签认同与价值观认同功能。梳理并重建原有符号体系,可在新环境下增强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指引下,数字藏品形式成为中华文化新的传播形态,数字藏品的国际传播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创新动力之一。本文以跨文化感知理论为基础,运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海外受众对于中国数字藏品的体验与感知。研究发现,海外用户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及社区等,接触具有中华文化特性与重大活动衍生IP的藏品,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精神进行阐释与分享。据此,海外用户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藏品建立了具有高度组织化的跨文化虚拟共同体。在提升中国数字藏品跨文化感知的策略时,既要增强跨文化能力,也要正确对待数字藏品资产观以及数字藏品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对外旅游宣传的力度不断加大。然而,面对中国五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浩如烟海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面对有着巨大文化差异的受众群体,特别是远程客源国的公众  相似文献   

19.
李琛 《文化学刊》2023,(5):133-136
网络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新兴组成部分,借助网络传播辐射海外众多国家和地区,以其独特的魅力收获了众多追捧者。自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传播以来,历经版权出海、文本出海、生态出海三个阶段,影响力不断扩大。本文从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受众角度出发,总结目前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旨在进一步深化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影响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0月12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50集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掀起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又一次收视热潮。与此同时.该剧还远销欧洲、北美洲、亚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书写了中国电视剧走向海外市场最光辉的一笔。《李小龙传奇》在海外的成功传播.引起了关于如何通过推广流行文化来建构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