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智能机器人已逐渐进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应用领域,但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起步较晚,近几年只有个别学校将机器人引入中小学课堂,亟待寻求一种适合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微时代"、移动学习、在线教育等日趋盛行的背境下,全国掀起了"微课"研究热潮,但如何应用微课、采用何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的研究较少。文章通过对"翻转课堂""研学后教"等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机器人教学实操性强的特点,构建了以"微课"和"研学案"为教学载体的"微课导学"教学模式,以期为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机器人教学还处在探索期,如何提升机器人课堂教学的效率备受关注。"微课"是现阶段国内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的热点话题,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积极性的效果,本文依据青少年宫机器人教学的特点,利用"微课"组织机器人教学,探索翻转课堂模式在机器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高校"废水生物处理"教学面临的课题之一。论述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微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从教学体系的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翻转课堂的实现方面进行了探讨,探索以培养具有自主实践能力的高校创新人才为目标的专业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82):83-84
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计划"的提出,高中数学教师都积极地探索和创新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而微课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激发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和教学效能以及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等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从内心深处全面的提升对微课教学模式的重视力度,并在新教学理念和"教育信息化2.0计划"的指引下,不断的就更为高效的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就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为高中数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机器人教育引入中小学课堂,探索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教学活动的模式、规律和方法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本文以一名一线教师的机器人教学经验为实践基础,结合本校的"三案·三段"教学模式,以"机器人绘图"这一节内容为例,探究机器人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戴冰 《教师》2020,(6):10-11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走向了融合创新的道路。创新教学模式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与社会同步的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社会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移动互联网成为必需的选择,学校应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新理念、新平台和新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阐述了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第一小学"优化环境建设、提升应用能力、深度融合创新"三步走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旧的教学模式逐渐被翻转课堂打破,翻转课堂更注重在课外进行知识的传授,在课内进行知识的内化。在探索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中,以高职《基础会计》为例,对"错账更正法"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希望能进一步推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新形式,为《基础会计》课程的改革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8.
让机器人教育走进学校,并将其融入课堂是促进机器人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机器人教学的现状,以及建设小学机器人教学微课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通过对小学机器人微课制作的探索,以具体案例的形式阐述了小学机器人微课制作的设计原则、开发步骤、教学设计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研究旨在使机器人教育更好地深入小学课堂之中,以期利用小学机器人微课来改善机器人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微课自然重在一个"微"字,以其短小精悍而被教育界所接受和推广,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因上课疲劳而学习效率降低的问题,改善课堂氛围。微课的逐渐兴起也是如今的教学潮流,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和生活性的学习过程,符合中职教育的标准,是中职教育创新教学的重要前提。中职语文是一门具有实践意义、创新性的课程,又因为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和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更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基于此,笔者在文中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重点探索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目的是将实践作为目标,把资源共享变成链接,中心是教师课堂应用与学生学习要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此提高教育与学习的质量。活动力求中小学教师能够使用信息技术上好每一堂课,使信息教学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领导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移,多媒体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以多媒体为依托的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正在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更能符合新课标要求,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针对理论力学这门较难的专业基础课,本文旨在探讨微课在理论力学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对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微课教学模式的设计,构建微课教学平台,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纯属舶来品的"慕课"(MOOC)登陆中国基础教育后,全国的中小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基于"慕课"前提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想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真正适应中国的基础教育,除了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外,更重要的是做好几个方面的转变,包括各级领导管理理念的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微课资源库是在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媒体社交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具有网络性、学术交流性和教学性等特点。其随着新课改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尤其是中小学教学领域,使中小学教育资源实现了共享化和开放化,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学教育水平及教学质量,被世界所重视和关注,并使与之对应的"微"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微课资源库建设已然成为教学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所以,分析微课资源库建设对中小学教育事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常维平 《学周刊C版》2019,(23):149-149
翻转课堂和微课是现在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翻转课堂离不开微课,翻转课堂以微课为基础,是微课发展的载体。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微课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应用“学习任务单”进行初中数学翻转课堂微课的设计,以“洋葱数学”微课教学为例展示这种模式的教学思路,重在以问题设计来激励学生养成问问题的习惯,以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值得尝试和实践的,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具有探索价值,更有利于应对中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2015,(9):70-76
影视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其它媒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微课和翻转课堂模式,针对影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课的大学影视英语翻转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以"经典影视赏析"课程为例,设计并开展了大学影视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影视英语上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研究对探索大学教育新模式、服务高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指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小学校非常重视机器人科技教育,机器人教学内容也逐步进入中小学课堂。本文是在"研学后教"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五步教学法在中学机器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索适合中学机器人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地推进中。近年来,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以"翻转课堂"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它由此变得可行和具有科学性。随着翻转课堂、情景在线等多媒体的开发和使用,而微课作为翻转课堂预习的重要载体,它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的热点。接下来,我们就对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深入发展,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信息网络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教育信息化也在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网络和多媒体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堂"成为可能。微课程又称微视频,在学校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校本课程知识的动态性和空间性特征,使学生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更直观、更简单、更创新、更能吸收,取得良好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微课"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模式给现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带来了新的创新,实现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本文通过对微课与翻转课堂概念、特征和优势的研究,结合我国三本院校大学英语听力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微课"翻转课堂"模式具体应用途径,以期作为我国三本院校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和创新,同时,为我国的三本院校翻转课堂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