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作者表示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澄清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一些误解: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被国有企业主导,国企发展是在以牺牲私企发展为代价;还有人认为中国政府体量过大,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有所抬头。对此,作者回应说:"一些人之所以得出这些结论有时是出于他们的感觉,但是真切的数据告诉我的是另外一番景象。"该书主要观点有:一是中国国有企业掌握的权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事实上,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似乎只占据了相  相似文献   

2.
本期以英国《金融时报》的《中国经济去年增长8.7%总量逼近日本》和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中国的地下赌博问题》两篇文章进行点评剖析。作者剖析了外媒如何通过年度经济数据发布,来深度解读中国经济,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参考;作者还剖析了在报道"硬"新闻时,以人物故事作为新闻报道主线的"软"方式所具有的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3.
张云龙 《职业圈》2014,(1):30-31
他是一位独立探索中国政治、经济问题达20余年的作者,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来阅读政治、经济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并针对中国的问题思考、写作。  相似文献   

4.
英国泽得出版社(Zed Books),2012年12月出版汤姆·米勒是《中国经济季刊》总编辑,曾任香港《南华早报》驻京记者,在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达10年之久。作者根据中国国内公开报道和最新调查,走访了85个城市,深入考察了中国在城镇化道路上的种种做法和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5.
刘滢 《对外大传播》2013,(9):13-15,1
今年3月,新华社组织七个地区的驻外分社记者就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主流媒体报道在当地的影响力等问题采访了30个国家的62位媒体人士和中国问题专家。采访发现,外国意见领袖眼中的中国和中国媒体形象与我们期待并努力塑造的并不完全一致:发达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为"引人注意"和"令人不安";发展中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为"友好"的"强国"。在媒体影响力方面则表现为在亚、非、拉乃至东欧地区的影响力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依然十分微弱。作者认为,改进中国媒体的对外传播活动,一是要从媒体和受众两个层面提高落地率和有效到达率;二是要扬长补短,从海外受众需求出发改进传播内容;三是要按传媒市场规则运作,加大新闻产品的营销力度。四是要增加并重用国际新闻人才,打造真正的"世界媒体"。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书展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国际书展,被誉为国际图书出版界的"奥林匹克",历来是各国文化和出版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作者亲临书展现场,亲身感受法兰克福书展的盛况。作者抓住了这次中国文化与世界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遇,开展了调研工作,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美好前景、欧美图书的出版状况以及法兰克福书展主宾活动给出版人的启示,为读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是深改元年,是一个分水岭,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经济运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趋势性变化。与此同时,经济增速下行至金融危机之后的最低水平,也引发了一些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关注和担忧,西方媒体出现"崩溃论""刺激论"等论调。这一年对中国经济的对外报道而言,也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那就是向海外受众报道与经济新常态有关的重要财经新闻,并做好各种解释,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变化。经济报道具有相对较强的专业性,读者群  相似文献   

8.
<正>英国政体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古德曼是世界知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现为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悉尼大学政治学教授,曾经任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学术主任、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悉尼科技大学国际学院院长等职。曾出版多部中国研究专著,如《邓小平政治评传》《中国的新富阶层:未来统治者,当下的生活》等。作者认为,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仅改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经济的高  相似文献   

9.
正央企是中国经济结构中至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涵盖由国资委所监管的一百多家大型企业,还有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所监督管理的金融企业和部委所属、部分群众团体管理的企事业单位等。无论在建国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阶段,央企始终扮演中国经济发动机的角色。在新形势下,央企不仅继续肩负着实践经济体制改革与管理措施创新的重任,展现经济"国家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在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与传播"中国梦"重要思想的战略布局上,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将应对全球性金融风暴提上日程以来,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紧密合作,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使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向好,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当前仍努力降低高失业率、防止经济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在  相似文献   

11.
正牛津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作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引发了国际社会关于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经济制度的辩论,但媒体和学界对于中国经济表现和发展前景的许多传统观点是错误且带有误导性的。其中包括:中国必须改变投资过多、消费过少的"不平衡"发展模式才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债务水平的不断攀升和房价的高速增长必将导致金融危机,中国官方惯于操控经济数据以给出政治上可接受的结果,美国的高额贸易逆差主要归因于中国的贸易顺差,等等。  相似文献   

12.
正该书作者拉纳·米特(Rana Mitter)是孟加拉裔英国学者,现任牛津大学现代中国政治与历史学教授。2007年创办牛津大学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中心,是西方世界新一代中国抗战史研究专家。在书中,作者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广阔视野来俯瞰当时的中国战场,通过仔细考察中国与同盟国在战争中的角色、中国人在抗日斗争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战争创伤对国家战后发展的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将中国置于二战的核心位置,就中国在同盟国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角色及其贡献,呼吁全世界应该给予中国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势必要进行转型,以促进经济增长.文章就此结合国际、国内经济现状和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根据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应用现状,提出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可以遏制成本的上升,并具体给出了技术模仿、自主创新和合理"引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6月份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给中国金融风险敲响了警钟。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银行间市场的"钱荒"引发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一时间海外投行接到无数客户来电,要求解释中国的金融风险,各大外媒也  相似文献   

15.
任晶晶 《对外大传播》2013,(7):31-32,34
文化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目标和任务。但是,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  相似文献   

16.
触摸时代脉搏,关注全球的经济文化走向,了解国际间的合作发展进程是本刊开办"高端对话"栏目的宗旨。自栏目开办以来,先后有贵州电视台的《论道》栏目和中央电视台二套的《经济半小时》走进本栏目。2007年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以嘉宾主持的身份走进贵州电视台演播厅,掀开大型高端对话节目——《论道》的序幕。龙永图在本次《论道》中对话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教授。李稻葵师从于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斯金教授,中国新一代海归学者,致力于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炼相关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为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出谋划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在这次对话中,两位高端人士以独特的视角,揭开了"诺贝尔奖"——国人学术界心中百年梦想背后的故事及中国学术界如何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最强音。贵州电视台《论道》栏目分两期播出,我们对此进行了编辑整理,以飨读者。敬请大家关注"高端对话"栏目,并请各相关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提供线索,以便我们把此栏目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刘军 《对外大传播》2013,(4):35-36,1
由中国《文汇报》常驻巴黎记者郑若麟用法文撰写的《和你一样的中国人》一书自2012年秋在巴黎出版后一再加印,在法语世界"好评如潮"。作者以细腻、耐心、周到的手法,为读者普及了中国"常识",解答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各种疑问、猜测,舒缓了一些西方人的对华愤懑乃至仇视情绪。该书的突出特点在于:一是取材于中国的现实生活,通过真实的人和事讲述事实,有时还借用外国人的评论加以评述以增加"可信度"。二是直接用法文写作,大量使用法语国家的各类谚语、俗语、日常惯用语,乃至"双关语",让读者心领神会、耐心阅读。  相似文献   

18.
精品展柜     
《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吴敬琏等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该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三位国际大腕共同把脉政治时局和经济轨迹、预测未来危机的专著。其中的焦点话题均为约稿专文论述,作者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巨大,预言了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与中国经济的崛起相适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必然。出版行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领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突出体现。因此,出版业"走出去"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起着关键作用,更应该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2年12月6日在北京举行。座谈会的主题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与翻译工作"。没有翻译就没有现代中国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在此之前,中国的翻译工作主要是让世界的先进思想走进来,这些思想囊括了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