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之交,我国煤炭系统一部大型志书——《中国煤炭志》诞生了。这部共30卷, 3 000多万字的煌煌巨著,是由我国煤炭行业领导主持,《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编纂的。它历时十载,终于在1999年9月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全部出版,真是可喜可贺! ——志体的拓展和创新 我国以往编修的志书大多为地方志。地方志的编修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而对于各行各业纵向管理的内容则不易系统全面地反映。行业志是系统记载全行业或产业历史发展和现状的志书。行业志的内容和体例与地方志既有联…  相似文献   

2.
《山东档案》2006,(1):6
2005年12月23日召开的《山东省志·档案志》续修工作会议,标志着该项工作面向全省正式启动。首届《档案志》编纂工作从1987年启动,历时10年。首部《档案志》作为省志87部分志的一部独立分志上溯到1840年,下限到1990年。本届省志的续修,又把《档案志》列为《山东省志》的一部独立分志,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档案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2000年7月,宁夏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开展续修新方志工作意见的通知》,拉开了全区第二轮志书编修的序幕。经过全体地方志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截至2004年底,全区共出版地市县志22部,续修县级志书2部。本文简要介绍了宁夏已经出版的市县级新编志书的概况,并结合其特点择要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4.
张颖 《云南档案》2013,(10):57-57
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不少地方正在或即将续修档案志。要编纂出一部高质量的档案志,肯定离不开好的“文风”。何谓“文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使用语言文字的作风”。档案志作为专业志,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史志学家对志书文风都很重视,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对文风的要求是“简要”,“戒妄饰”;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对修志提出“四要”:“要简,要严,要核,要雅”。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要求志书“行文力求朴实、简练、流畅”。可见,对档案志编纂的文风要求可概括为“严谨准确,朴实无华,简洁明了,流利畅通”。  相似文献   

5.
张国洪  王小宁 《青年记者》2007,(14):179-180
续修报业志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报业志》记叙的主要对象是报纸,而报纸本身是一个地方历史发展的见证。除此以外,与报纸有关的事情,如报纸管理体制的变化、报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报纸编辑队伍的发展壮大、报纸的印刷和发行、经营管理和广告收入、报纸的对外交流等等,都需要在志书中有所反映。而且,报业志的编写年限跨度大,需要记述报业媒体十几年的发展动态。因此,续修报业志的严肃性和艰苦性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志·报业志》续修,是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的工作。为积极配合我省报业媒体全面展开的《山东省志·报业志》续修工作,从本期开始,在《青年记》推出“修志园地”栏目,旨在帮助修志工作搭建一个业务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欢迎从事《报业志》编纂工作的同志踊跃赐稿。来稿请寄“济南市经十路46号《山东省志《报业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邮编:250014。[编按]  相似文献   

7.
陈晨  由林鹏 《兰台世界》2016,(18):34-35
志书的篇目设计关系到志书质量,科学地设置好志书的篇目,是编纂出一部精品佳志的先决条件。第二轮《辽宁省志·档案志》的篇目设置,充分吸收首届《辽宁省志·档案志》和外省第二轮档案志篇目设置,并结合辽宁省档案事业的具体实际进行研究探索,为第二轮《辽宁省志·档案志》的编纂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夏侯炳 《中国索引》2010,8(1):21-26
从我国旧志没有索引,首轮省、市、县新志绝大多数不设置索引以及方志界对书后索引比较陌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论述了续修地方志编制索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将索引当做志书体裁之一,从第二轮志书编纂起实行述、志、传、图、表、录、索引八体并用,以志为主的编纂体例,并且认为计算机辅助编制模式使索引在地方志书中的普及具备了现实可行性。续修志书推广索引体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孙伟杰 《青年记者》2007,(14):177-179
《山东省志·报业志》续修作为我省新一轮修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料征集工作已在全省各报业媒体全面展开。如何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和修志要求,全面、真实、客观、系统地搜集好资料,既是确保志书质量的先决条件,更是摆在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圆满完成现阶段的工作任务,不仅取决于各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人员的大力支持,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修志人员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工作方法。诚然,对报业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也像其他学科的认识一样,是由一个一个的判断构成的。这些判断由于递进关系而表现出层次感,同时,他们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笔者结合本次《报业志》续修资料征集工作,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本质属性及规律,从宏观上于方法论层面上谈一点粗浅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孙伟杰 《青年记者》2007,(18):129-131
《山东省志.报业志》续修是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的任务。此项工作既承载了各级领导和组织满腔的热情和心血,更倾注了修志人员追求的梦想与激情。诚然,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重要工作,不仅是历史的使命,而且更是时代的责任。然而,《山东省志.报业志》续修作为一项纷繁复杂、业务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在修志过程中确实有很多业务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探索。例如对报业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不仅对于《报业志》续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孙伟杰 《青年记者》2007,(14):177-179
《山东省志·报业志》续修作为我省新一轮修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料征集工作已在全省各报业媒体全面展开。如何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和修志要求,全面、真实、客观、系统地搜集好资料,既是确保志书质量的先决条件,更是摆在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圆满完成现阶段的工作任务,不仅取决于各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人员的大力支持,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修志人员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工作方法。诚然,对报业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也像其他学科的认识一样,是由一个一个的判断构成的。这些判断由于递进关系而表现出层次感,同时,他们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笔者结合本次《报业志》续修资料征集工作,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本质属性及规律,从宏观上于方法论层面上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由昭通市档案局组织编纂的《昭通档案志》正式成书。这是昭通档案史上正式的第一部专题志书。《昭通档案志》编纂工作历经四年,全体编纂人员在《昭通档案志》编纂委员会的领导和协调下,不辞辛劳,遍阅档案,广集史料,伏案工作,悉力编纂,数易其稿,终成志书。云南省档案局局长黄凤平和昭通市委常委、秘书长龙进为《昭通档案志》作序。昭通市地方志办公室审查验收,批准付印。《昭通档案志》上溯事物发端,下至2010  相似文献   

13.
一、续志工作的展开为提高档案利用率提供了机遇近两年,全国上下掀起了续修志书的热潮,无疑为提高档案利用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措施,为续修志书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查全率、查准率和整个档案的利用率。对续修志书带来的机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相似文献   

14.
续修地方《科学技术志》四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续修地方《科学技术志》工作发表议论,主要涉及《科学技术志》的功能和作用,修志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方法、内容的取舍标准,编辑体例框架设计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北京档案》2004,(5):1-1
几代首都档案人翘首以待的《北京志·档案卷·档案志》(以下简称《北京档案志》)出版发行了。本刊谨向这一盛世盛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为志书纂修工作付出心智和汗水的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北京档案志》是《北京志》的一部分志,它的纂修是我们伟大祖国首都社会主义新方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3月6日,为确保在规定时限内高质量完成《云南省志·档案志》的编纂工作任务,省档案局组织召开《云南省志·档案志》编纂工作专题会议,省档案局分管局领导、志书编纂工作组人员、省地方志办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省档案局副局长段俐娟主持。段俐娟传达了《云南省志》编纂出版工作督促推进会议精神,通报《云南省志·档案志》前期  相似文献   

17.
王贞 《北京档案》2017,(11):44-46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历史悠久,连绵不断,而志书记载了某一地区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内容. 清乾隆十九年(1754)曾编修刊印了《乾隆直隶通州志》,共二十二卷,详细记述了清王朝建立以来通州八十余年的历史.同治六年(1867)续修通州志,并于光绪元年(1875)刊印问世.  相似文献   

18.
中卫是名闻遐迩的文化之乡和旅游胜地。本文从研究《乾隆中卫县志》《续修中卫县志》入手,对进一步开发中卫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志"、"前志"、"礼志"、"军志"、"史佚之志"等志书是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为《左传》、《国语》及先秦诸子等传世文献所征引,因仅有20余则吉光片羽的佚文传世,致使历代学者对其体例的认识言人人殊,更鲜有问津其发展源流者。本文在辨明志书体例的基础上,根据现存志书佚文及相关传世文献记载,试将先秦志书的发展划分为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勾勒其"产生—繁盛—衰亡"的大致轨迹,追溯志书的源头及西周志书"史佚之志"、《逸周书·史记》的创制,揭示了春秋时期志书发展的盛况,并就先秦诸子对志书的改造、利用情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20.
李煜  聂明娥 《兰台世界》2008,(10):38-39
本文以《上海档案志》为例进行评介,对其形式及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为续修档案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