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根据地是连接华北、华中的枢纽,又是控制南北运输主要干线津浦铁路和近海交通的要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40年以后,日军为了准备太平洋战争,巩固战略后方,加剧对各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仅1941年就对山东进行了29次大规模的"扫荡"。在这种十分困难的环境下,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和山东纵队各主要领导人,对反"扫荡"策略和群众工作等问题产生了分歧。  相似文献   

2.
杨飞 《湖北档案》2009,(9):43-45
1941年.日军为了报复在“百团大战”中遭到的沉重打击.集中兵力对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一连串疯狂的“扫荡”。其中尤以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八路军一二九师所在的太行、太岳、冀南等根据地为重点。1942年,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部制定了一个暗杀计划:以取刘邓首级为目的,摧毁一二九师首脑机关,彻底消灭一二九师。日军称之为“C号作战计划”。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自称是"八路军朋友"的日本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为确保其占领区的安全,基本停止了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把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华北等占领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按照日本侵略者的意图,要将华北地区变成继续南进乃至侵略全亚洲的战略根据地和兵站基地。为此,"确保华北治安"始终是日本侵略者的重要任务。1940年7月26日,日本新上任的近卫内阁,进一步把"建立东亚新秩序"扩大为"建立大东亚新秩序"。此时,  相似文献   

4.
"敌进我进"是敌后抗日战场的一个重要战略转折点,它改变了敌我双方在战争中的地位。在"敌进我进"战略方针制定实施之前,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对日军的斗争中基本上处于"被动者"的角色,忙于应付、招架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敌进我进"贯彻实施后,敌后战场的局面得以改观,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逐渐掌握敌后战场的主动权。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敌进我进"正确解决了对日占区的政策问题,该政策的实行不仅使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渡过1941至1942年生存危机,而且推动抗日战争走向最终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1937年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是年11月12日,国民党守军向西撤退,上海被日军占领。这样,由英美控制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就犹如突立于周围的广大日军占领区之上的“孤岛”,一直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完全沦陷,这四年另一个月的时期,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在上海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影响下,新闻界、文化界的爱国志士创办了一批抗日进步报刊,如《译报周刊》、《文汇报》等。这些报刊在教育、组织“孤岛”上海和沦陷区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中发挥了极为有效的作用,成为一支十分重要的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6.
1934年至1942年间,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出现了一个国际情报组.该组织专门从事情报收集和抗日爆破活动.9年间,先后在东北、华北地区组织实施放火爆破78起,给日寇以沉痛的打击.它就是传说中的"抗日放火团",是一个由具有抗日爱国思想的进步青年和部分共产党员参加、受原苏联红军参谋部军事情报组织领导、以破坏日军占领区的军事设施、交通、通信设施及军需工厂等为目标的抗日革命组织.……  相似文献   

7.
在抗日根据地的边缘地区免费给群众看病、兴学,没有吃的借给粮食,营救被日寇抓走的抗日军民,日军"扫荡"时主动庇护群众……你一定认为,这是八路军等中共武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所作所为。其实,除了八路军,一个叫水原清的日本大特务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兴办的"水原清实验区",在争取大众、服务群众方面做的丝毫不比八路军差,以致蒙  相似文献   

8.
赖晨 《湖北档案》2014,(7):41-43
正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接着南下对英、法、荷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发动进攻。12月8日,日军在马来半岛登陆,当地英国殖民军节节败退。新马当时有200多万华侨,但不为英国殖民当局所用。华侨有强烈的抗日要求,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华侨的抗日还是非法的,有罪的。许多华侨因为抗日运动而被捕入狱,或被驱逐出境。在日军进攻马来亚后,新加坡总督汤姆士才稍为允许华侨抗日,释放了新马各地的共产党人和抗日分子,其中包括著名的马共  相似文献   

9.
1939年冬,担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指挥胶东八路军奇袭牙山,粉碎日军大规模的"扫荡",胶东抗日根据地得以恢复.在一次祝捷大会上,一位能歌善舞的农村姑娘引起了许世友的注目,她就是伴许世友白头到老的妻子田明兰.  相似文献   

10.
连夜搬兵     
新四军在黄桥取得东进决定性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泰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就是在黄桥决战胜利后较早建立起来的抗日民主政府. 新四军东进后,在苏北广大地区,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武装力量,这对日军和伪军是一个沉痛的打击.他们为了挽回失败,于1942年春掀起了“清乡”“扫荡”计划,妄图一举吞掉我抗日军民,以巩固他们的地盘.虽然是垂死挣扎,但一时还真有点鬼哭狼嚎的声势.我根据地军民在上级党政组织领导下,展开了强大有力的反“清乡”、反“扫荡”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韦泱 《出版史料》2009,(4):108-115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上海全面沦陷。日本侵略者和汪伪政府在政治上制造白色恐怖,在经济上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在文化上,一方面加紧迫害抗日爱国人士,查封进步书店。另一方面,大力扶持汉奸文学活动。进步文化人将这一时期称为“一个低气压时代”,把上海比喻为一座“监狱”。上海文坛一片萧条,除极少数几种政治色彩相对薄弱的刊物得以幸存,大部分报刊先后遭停刊命运。  相似文献   

12.
林一 《湖北档案》2006,(5):40-41
陈毅几次发来电报慷慨表示支援度荒 1942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五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更为艰苦、困难.日、伪军连续在华北地区推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反复"扫荡",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与此同时,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无情地袭来.5月,敌人集中二万五千余人对太行山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八路军前总左权参谋长不幸牺牲.中央军委通令:以滕代远同志充任总部参谋长.  相似文献   

13.
血战沂蒙山     
朱民 《青年记者》2005,(7):30-32
那是1941年秋,我们刚刚从滨海区转移到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就碰上了5万多敌人对我进行长达七十多天的铁壁合围和梳篦式拉网大“扫荡”。  相似文献   

14.
汉斯·希伯(1897-1941),德国共产党员,太平洋学会记者,国际主义新闻战士,曾几次来到中国。1941年9月来山东抗日根据地,同年11月31日对日反“扫荡”中,投笔持枪,于沂南大青山壮烈牺牲,时年44岁。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为了封锁、隔绝、扼杀敌后抗日根据地,切断抗日根据地之间、抗日武装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曾灭绝人性地在华北大规模制造“无人区”。被日军视为“华北治安最大隐患”的晋察冀边区成为重灾区。  相似文献   

16.
庄志龄 《档案与史学》2001,(6):35-40,46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和工业生产基地,对全国的经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日本对之垂涎己久。“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占领了除苏州河以南租界外的全部上海地区,即用“军管”的名义,将占领区内的民族资本产业攫为已有,从直接的盗拆盗运,到利用“委托经营”、“合办”、“租赁”、“收买”等方式,实施“军管理”。所谓“军管理”,据日本“兴亚院”的解释,就是依据“国际公法”和“战时法规”没收“敌人官产”的行为,但为防止“不逞之徒”加以破坏,对占领区内的无主私人产业也由军方暂时予以保管。由此可知,日军“军…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二年初,敌后抗日战争进入艰苦阶段。日本侵略者在其占领区大搞所谓“治安强化运动”,企图巩固它在占领区的血腥统治。为了揭穿敌人的阴谋和各种欺骗宣传,向敌占区人民报道国际和国内形势的眞相,进行抗日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成就,中共中央晋绥分局  相似文献   

18.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经常利用机械化部队对平原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快速围攻与“扫荡”,造成根据地军民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反抗和阻滞日军的进攻,江苏抗日军民积极开展了变平原为“山地”的挖沟破路运动,把大道和乡间小路都挖成凹沟,沟的两旁筑起土墙,沟内可以行人、骑马、过自行车,但不能通行汽车和坦克.沟内每半里或1里设一弧形或圆形大土台,便于相互让路.  相似文献   

19.
<正>译者的话:约翰·斯坦费尔德先生是一位94岁的老人,现安康地居住在英国西南部。七十年前,他参加了华北日军向中国政府英美联军投降仪式,还代表英军在受降书上签字,他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撰文回忆了那段难忘经历。对于英国人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开始的。对于中国而言,战争要早好多年,是从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和日军随后对满洲里的蚕食入侵开始的。最初并未宣布战争,直至1937年冲突全面爆发,该年底日军占领了中国沿海许多城市。这种公然的侵略令全世界骇然,但—直到1941年日军袭击珍珠港,入侵  相似文献   

20.
吴兰 《北京档案》2005,(8):38-39
日军占领北平后,北平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华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日本侵略者扶持了"北京地方维持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等伪政权机构,并通过政治高压和军事手段实行殖民统治,把千年文化古都变成了一个所谓的"模范治安区",变成了北平人民的活地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