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传统主流媒体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面临内宣和外宣的双重挑战对"主流媒体"概念的争论,存在官方和民间、计划和市场、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较大分歧。以往对"主流媒体"的界定和争论,都是将"主流媒体"限定在传统媒体之中,并没有将新媒体纳入"主流媒体"的范畴。甚至还有人将"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对立起来,例如杨伟光《未  相似文献   

2.
"本土化"(Localization)也被称为"本地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在国际传播领域,媒体实施"本土化战略",指的是媒体为适应某一区域市场受众的媒体接触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经营思路和操作手法的改造过程,涉及到媒体的内容生产、经营、人才使用等各个方面。本土化是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  相似文献   

3.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期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伴随着"一带一路"从一个愿景走向一种发展模式,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正在不断上升,并且逐渐被国际社会广为认识。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判断,并由此影响到了不同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态度。通过对国外部分主流媒体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舆论中的议题演变经历了观察与了解、谨慎与疑虑、焦虑与矛盾三个阶段。同时,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中,将其纳入了不同类型的框架,如"马歇尔计划""特洛伊木马""中式全球化"等等。通过分析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观点演变,可以描绘出"一带一路"在国际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反馈,以期对未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传播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0月19日至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正式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十年以来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被中英两国媒体作为重要外交事件加以报道。本文旨在分析《人民日报》和《泰晤士报》报道"习近平访英"的新闻框架,以及我国主流媒体在内容呈现上的特点,为我国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构建提出建议。一、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笔者选取了《人民日报》和《泰晤士报》关于"习近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中国的危机传播树立了一个典范。大地震发生在同年的中国南方冰雪灾害和拉萨"314事件"之后。这两件事,一个被外界指为"政府反应迟钝、救灾不力",另一个被国际社会批评"驱赶媒体、信息不开放",这让汶川地震后政府与媒体的作为更加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6.
媒体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广告在媒体经营中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样.作为重大的资金支撑,广告在媒体生态链中处于"给养机"和"整合器"的地位.但同时,广告也给媒介生态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媒介低俗化、过多过滥而被受众排斥等.文章认为,在整个媒体生态链中,广告扮演着一把"双刃剑"的角色,在构筑和谐的媒体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一、一条被中国主流媒体遗漏的重大新闻这是一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新闻,但是除了江苏南通本地网站和媒体作为一条经济信息报道外,中国的全国性媒体和其他地方的媒体几乎没见报道:南通中亚班列计划全年开行24次中国江苏网9月13日讯(记者陈可)9月7日,南通至阿富  相似文献   

8.
正从某种程度上说,"本土化"策略本身体现的是"市场分化策略",即根据特定语言文化市场提供"定制化"服务。美国跨国媒体本土化策略的使用,通过减小"文化折扣"来吸引更多受众,或者在保留适当文化自主性的基础之上减轻西方或者美国媒体被认为所带有的负面影响,从而使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文化、媒介)产品和服务的时候,感到"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Maxwell,1996)。本土化的内涵是中国媒体机构在"走出去"过程中需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形象传播的危机应对也作为重要课题被提出。一直以来,城市形象传播多是以政府的宣传部门为主,引导主流媒体对城市新闻、城市活动进行报道宣传,因而传播内容与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可控的,形象危机频发的概率较小。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内容日益透明,城市形象传播面临着很大挑战。一盘"天价虾"、一个  相似文献   

10.
<正>雾霾话题近几年来成为国内外媒体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发生在2013年被称为"北京历史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的雾霾,不仅引发了国人及媒体的热议,也引起了外媒的极大关注。以BBC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均对该事件进行了持续的关注和报道。外媒针对北京雾霾的报道一出,立刻引起国内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不少网友认为,英国伦敦作为著名的"雾都",嘲笑北京雾霾未免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也有许多网友指出,北京的环境污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在文化"走出去"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媒体加快了进入非洲媒体市场的步伐,一方面旨在提升在非国家形象与话语影响力,另一方面着力进行自身在非传播的能力建设。实践中,本土化发展成为我国媒体进入非洲后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应对非洲社会对我国媒体的片面解读,以及中非媒体市场环境差异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金湘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的代表作品——歌剧《原野》以大胆的探索创新、精巧的整体构思、鲜明的音乐形象引起人们的关注,赢得了广泛的赞许。他也由此被外国媒体称为"中国的普契尼"[1];同时被国内称赞为"举起中华民族乐派大旗的音乐家"。时至今日,金湘的创作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其作品越来越受到听众的喜爱。在继承的基础上,他综合多种创作技法,进行一系列大胆的尝试,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创作道路,这是一条古今接轨、中西合璧的路,是一条把民族音乐引向深层发展的路。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初,备受各界关注和争论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终获公布,新医改“巨轮”在决策者明确了方向与线路后得以正式启航。境外媒体也对这一里程碑式的改革计划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报道。那么,境外媒体是如何聚焦新医改方案?他们关注的新闻点是什么?这种舆情给中国的决策者们又能提供什么样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传播主要是政府通过引导传统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在这样的格局下,传播是由政府主导的主流媒体"单向"的传播给受众;政府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引导受众的关注点;可以通过履行"把关人"角色,消除传播中的"杂音",城市形象的正面传播居于主要地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中心地位被罢黜。本文基于传播学理论,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格局的变化,并站在政府的角度上,围绕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媒介等要素,提出了一些城市形象传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海外华文媒体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端,不仅从外部映射了中国国内的重大变革与历史节点,也是海外华人了解中国、保持与故土联系的重要载体,是"国际舆论界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9·3"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为契机,对东南亚华文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梳理和研究,以窥见海外华文媒体报道中国事务的特点及问题。选取东南亚华文媒体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200年前,最早的近代华文媒体诞生于此,  相似文献   

16.
正通信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形态各异的传播管道,人类进入到了一个"经常被媒体环绕的时代"。1日趋先进的传播技术使媒介消费者不但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得以日趋深入地参与到媒介内容的生产活动当中。因此,从传媒业和受众关系的角度看,媒介融合的过程暗含着从业者对"媒体应该提供什么给消费者"这一问题的认识的转变。这一转变对媒体组织的形态、市场定位以及日常运营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伴随互联网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9月中旬,海外社交媒体和网站被一幅"雨伞爸爸"(Umbrella Dad)的图片刷屏:一位父亲在雨中为年幼的儿子撑起雨伞,而自己则暴露在雨中被淋透。根据w w w.inquisitr.com,这张照片9月14日访问量达到320万。该网站称,在"这个坏消息充斥头版的世界","雨伞爸爸"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暖心"的故事。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照片走红的原因。西方媒体长久以来为博取眼球单方面为受众提供大  相似文献   

18.
重点导读     
正1"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的环境变化与路径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以来,其全球传播环境不断变化且日趋复杂,已不再是中国媒体和西方媒体的两方博弈,逐渐成为包含西方媒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发展中国家独立媒体等诸多主体构成的复杂格局。这些主体及其背后的力量共同构成了中国对外传播的主要环境要素,也蕴含着"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正近两年来,新华社阿拉伯文专线抓住习主席出访中东、埃及总统塞西首次正式访华、中阿博览会等契机,采写了一批重点精品稿件,被阿拉伯媒体中影响力较大的埃及中东通讯社、《华夫托报》等全文转发。同时,新华社还分别与埃及《金字塔报》《共和国报》、约旦《宪章报》、沙特《利雅得报》等进行了专版合作,彰显了新华社报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有效提升了中国媒体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打包推送"模式更有力地传播中国声音新华社与阿拉伯报纸的几次专版合作,是为克服通  相似文献   

20.
2009年2月18日,记者离京直飞上海,采访恒源祥集团总裁刘瑞旗先生,此行目的是解开去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广告门"事件背后的"阳谋".一个与奥运结缘的民族品牌到底怎么啦?众所周知,恒源祥与奥运结缘后,其"公事"几乎逃不过媒体的"长枪短炮、追截围堵".百度下有关恒源祥的报道和评论那可是相当"热闹".在知道了恒源祥的今世前缘后却为它一直在飞翔的"隐性翅膀"沉思,也许这双"隐性翅膀"就是企业文化.——-摘自采访手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