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我国广播评论主要呈现四种样态:一是从报刊体直接演化过来的口播评论,即写成文字稿由播音员宣读的形式,如《拜金主义要不得》、《一条最可宝贵的经验》,这种形式在“本台评论”和“本台评论员文章”中时有所闻;二是录音评论,即采用人物讲话和现场音响辅助论证的形式,这种类型在广播中最为活跃,如《烈士陵园被冷落引发的思考》、《从“泰坦尼克”号说起》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广播评论曾在较长一个时期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是以播送报刊评论为主。所播的又多是社论、评论员文章这样庄重的文体。报刊评论架式大,居高临下。加上播音员那激昂的语调,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硬梆梆的。其实。广播是听的艺术,要讲究传播的方式和态度,采取平等的、亲切的态度讲话,  相似文献   

3.
张育仁 《新闻界》2008,(3):127-128
口播是电视评论和广播评论共有的一种传播特点,但是电视评论中的口播必须要出图像,而广播评论中的口播则是完全单一的口播。值得注意的是,电视口播评论尽管必须出播报者的图像,但有时又要插播与口播内容密切相关的图像,不可与图像评论混为一谈,对二者应予功能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广播评论粗略地分有两大类:一类是由播音员播的评论;一类是由评论员直接出面讲的评论,即评论员谈话。目前,我国各台主要使用前一类,后一类很少使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电台使用后一类多一些。从内容上讲,不论是报纸评论还是广播评论,在思想上、政治上都应该和党中央完全保持一致,都应该符合党的政策,并且要观点鲜明,有针对性。这是对一切新闻评论的共同要求。但是,广播是以声音传播内容的。声音这个优势可以使广播评论具备一些报纸评论所没有的优点:影响大,鼓动性强。电台放送间机器一转,广播评论的内容立刻就传到亿万人民的耳中,立刻就会产生精神的乃至物质的力量。例如1980年和1981年一段时间,有些报刊发表文章,把我们党长期提倡的一些革命口号,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大公无私”等当作错误的东西批判,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思想混乱。正在这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一篇本台评论《发扬革命精神》,深刻地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评论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评论是广播宣传的旗帜,它是通过口头播讲或音响来传播的评论。我国的广播评论大致经历了“学别人走路”、“自己走路”和“走自己的路”三个不同的发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广播评论发展呈现出新特点,具体表现为:赋新闻以思想、评论速度加快、选题和形式日趋多样化、评论员队伍逐渐扩大、广播元素更加鲜明等。新时期的广播人也需要紧跟时代脉搏,推进广播评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是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就当前重大问题、新闻事件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发号召的一种文字体裁,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这种文体具有多样性的形式,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短评、编者按、署名评论、书报评论、文艺评论、国际时事评论等。它既然是评论文章,就具有议论文的特点和功能,同其他形式的议论文一样,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获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焦点访谈》这样的一些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节目。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大体经过“三代”变化:第一代模式是报纸式,由记者写出一篇评论,由播音员播出,只播出播音员的半身图像。第二代模式仍然写的是报纸风格的评论,也是由播音员播讲,只是配合出现画面,但许多  相似文献   

9.
网络评论是指代表网站立场的新闻评论.通常由网站或网络所依附的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或网站的特约评论员来撰写;专家评论指由网站特邀的专家对某个事件发表的评论:网民评论指任何方式的网民意见的自由表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广播评论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和观点传递的形式,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存在了,但总体上是“口播报刊”。到20世纪80年代。广播评论进行“语体改造”——将报刊上的言论与广播中的谈话方式结合在了一起。此后“广播谈话”逐渐成长发育为广播评论的一种特殊样式。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等,它是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的总称。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则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达媒体意见的一种方式,它代表了媒介的态度、水平和风格。那么,如何写出好的的评论作品,发挥其深化认识、匡正时弊、引导舆论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广播评论是按照广播的传播特点,运用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采录、撰写、制作和播出的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广播新闻体裁。广播评论是通过媒介,面向广大听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见解和看法的一种体裁。广播评论的特点是便于口说耳听。广播这种后起的新闻媒介在移植报刊新闻评论的同时,也按照自己的传播特点逐步改造这种体裁,从而形成了不同于报刊评论的表态方式。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各类广播时政类节目纷纷涌现。尤其是一些讨论类的话题节目深受听众喜爱,赢得听众的积极参与。可以说,这类广播评论新形式的出现和被认可说明了广播评论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评论,是一种以说理为主要形式的文章,这种方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广播评论的主流。随着话题式讨论节目的出现,广播评论出现了两种评论方式并存的局面。 新闻评论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广播评论自有广播评论的特点。从一般意义上说,新闻评论是现代各种新闻媒体普遍运用的新闻体裁,与不同的媒体结合形成具有各…  相似文献   

14.
唐建军 《新闻界》2003,(1):39-41
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和广播评论一样,经历了一个不会“自己走路”,依赖报刊评论,到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电视传播规律的电视新闻评论之路,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电视出现到文革结束。由于受技术条件和极左思潮的影响,“报纸言论可以代替广播电视言论”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电视新闻评论基本上依赖报刊、新华社的评论稿,以口播形式播出,毫无电视传播特色,只是文字评论稿件的口播形态。它采用了报纸的思维模式、广播的播发特点,融合了电视播…  相似文献   

15.
宋怡 《新闻窗》2014,(4):41-42
广播媒体要在全媒体时代增强权威性,提升影响力和引导力,就应该重视和发挥评论在新闻节目中的作用。要让其所播发的评论与其它媒介不相雷同,就必须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征。’笔者认为,城市广播媒体的新闻评论要凸现其个性化特征,取得明显的传播效果,可以从论题更贴近普通民众、评论角度更新颖和独特、评论形态更突出广播特色、评论员队伍更壮大和稳定等,去着手作一番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前,新闻评论在广播中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分两类:一是新闻节目中以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记者述评等形式出现的评论;二是专题栏目中以电话连线、手机短信、网络留言、演播室讨论等形式出  相似文献   

17.
当前,广播评论在整个广播节目中相对弱化,一是数量少;二是质量不高;三是形式单一。要改变这一现状,需广播人齐心努力,开拓创新,振兴广播评论。  相似文献   

18.
广播评论遵循快乐原则的必要性 广播评论是新闻评论这种文体形式在广播中具体应用。与报纸评论相比,短、精、集、活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广播评论的种类也多样:有播音评论,录音评论,口头评论,编者的话,编者按语等等,很多是从报纸评论中发展出来的。在时代的今天,广播评论要活起来,就要讲究广播评论的艺术特色,走自己的路。尤其重要的是,广播评论要抓住受众,就必须要讲快乐原则。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一般说,新闻体裁分为新闻和评论两个大的类别,而在这两种大的类别下又各有几种甚至几十种写作样式,林永年在其所著的《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一书中,就列举了新闻报道的60种样式。而对于评论来说,传统上认为,“按照评论的样式来区分,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等等”。①但综观近十几年来的评论写作实践,面对纸质媒体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评论专栏,人们不难发现评论这一体裁正在呈现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说,“近几年来,评论的体裁扩大了,它找到了各种令人可喜的形式……实际上我们已经可…  相似文献   

20.
在广播新闻播音这个大家庭中,通讯播音和评论播音是最能展现播音员个性特征和个人魅力的两种体裁,而这种展现都是基于原作者的报道和编辑之上的。在这个由文字语言转化为声音语言的过程中,播音员的再创作能力是一篇广播通讯或一篇广播评论成功播出的关键,广播通讯是体现这种能力的最佳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