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反事实思维的概念、行为研究、神经机制研究等方面做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反事实思维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未来可以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进一步考察反事实思维的敏感成分,也可以考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反事实思维特点的差异以及关注特殊群体反事实思维特点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过去事件加以心理否定并构建出一种假设可能的思维活动。目前关于反事实思维的研究已经逐渐引起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同的反事实思维定向中,个体所采取的关注点不同,随之带来的情绪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儿童反事实思维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目前,有关儿童反事实思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反事实思维形成的年龄阶段、发展特点,反事实思维与其他认知能力(如推理、心理理论、假装等)之间的关系.当前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采用纸笔实验法,研究了小学儿童不同决策规模情境下的反事实思维发展状况及决策趋向。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决策规模情境对不同年级学生上行,下行反事实思维的影响不同。2.个人决策和团体决策情境下,下行反事实思维得分和趋向团体决策得分呈高度正相关;在团体决策中,上行反事实思维的得分和趋向个人决策得分呈现出了高度正相关。3.不同年级被试团体决策趋向不同,其中五年级学生更容易倾向团体决策。  相似文献   

5.
反事实思维是对过去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否定性的思维活动。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反事实思维的研究,探讨了反事实思维的发生机制,类型和反事实思维的对情绪,态度,个性特征和推理的影响。在丰富的反事实思维研究基础上,研究者们还应当对跨文化的反事实思维,反事实思维与动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推进反事实思维研究使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的今天,除了从小加强学生们的知识文化学习和技能学习外,同样要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及个体社会化的培养.因此,本文作者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反事实思维的教育.本文介绍了反事实思维的概念及反事实思维教育的概念,详细阐述了它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加强学生反事实思维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反事实思维与因果关系之同的内在关联,反事实思维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我们在聂事实理解中的误区。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反事实条件背后复杂的认知操作过程,启发我们对反事实思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真实情境任务,以学生一次课程阶段考试为事件,对学生的反事实思维进行探究。研究采用Gjesme和Nygard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修订版和自编的反事实思维问卷对某镇普通中学210名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成就动机对反事实思维有影响,成就动机高的人更容易产生上行反事实思维而成就动机低的人更容易产生下行反事实思维。  相似文献   

9.
采用量表测量法,以巢湖学院心理健康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测预警出的10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探讨其反事实思维的特点表现,研究表明:被预警大学生的反事实思维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预警库内大学生反事实思维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被试反事实思维的数量(p<0.05);预警库内与对照组被试在上行、下行反事实思维的表现上均出现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被试在指向自我与指向他人的反事实思维分数上不存在统计学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反事实思维是指在心理上对过去事实的否定并建构一种原本可能会出现而实际没出现的设想性结果的思维活动。综合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探讨反事实思维的定义和五种理论:标准理论、目标指向说、两阶段模型理论、心理模型理论和功能理论。这些理论阐述了反事实思维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最后展望了反事实思维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