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称,我国仅有的转基因主粮作物——两个转基因水稻作物的安全证书,以及一个转基因玉米作物的安全证书,在今年8月17日同时到期,研发转基因水稻的华中农大已经向农业部递交续期申请,但过了8月17日节点仍未得到批复。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苑》2010,(5):83-84
针对去年年底国家农业部首次颁发两种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汪苹、张济顺等4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递交提案,疾呼目前还没有足够科学手段去评估其风险,应暂缓转基因水稻商品化。不过,作为评审专家之一的黄大防教授,近日回应称,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将不会暂缓,预计3至5年内有望上市。今年两会召开期间,农业  相似文献   

3.
《百科知识》2010,(6):1-1
多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商业化问题一直在国内外争议不断。2009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意味着转基因稻米在中国向商业化生产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一举措引发了国内科学界、媒体甚至是普通民众的热烈争论。  相似文献   

4.
对生物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1年墨西哥本土的玉米品种资源受到进口转基因玉米的基因污染。该国是玉米的起源国及品种资源的中心,该事件引起了国际上极大的关注。加拿大转基因油菜造成基因污染早在1998年已有报道。我国是水稻和大豆的起源地,野生近缘种也极为丰富,该两种转基因作物在我国的大面积商业化生产要极为慎重。转基因作物的各种生态风险以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要调动生物工程、生态学、植保、育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各领域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多学科共同攻关研究,使生物工程这项高新技术在21世纪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5.
试论转基因植物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6月,中国农业部批准了三种巴西转基因大豆的进口证书,由此,我国公开的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达到82个。与此同时,"登海3686"、"中农大236"、"中农大4号"等转基因玉米品种和3种转基因水稻以及Bt转基因棉花品种在我国国内的违规种植呈蔓延趋势。理论研究和实验都表明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转基因植物会对附近的近缘野生种产生遗传层面上的影响,干扰和破坏自然界的遗传多样性,进而可能威胁整个自然生态平衡,由此引发的生态灾难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6.
试论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技术是目前争议颇多的话题,自2009年11月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证书以来,更加备受观注。那么它究竟存在着哪些隐患?对人类健康是否零风险?我们做好了接受转基因作物的准备了吗?应该怎样看待转基因技术与常规农业技术二者的关系?基于上述问题.本期本栏目将从生态安全、医学等角度来谈一些不同观点,以期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7.
6月13日晚上8点56分,一条新闻出现在新华网上:中国农业部批准发放三个转基因大豆(4687,2.00,0.04%)进口安全证书。此前几天,巴西农业部和阿根廷农业部分别对媒体表示他们获批了向中国出口三种转基因大豆,阿根廷还获批向中国出口一种转基因玉米(2424,0.00,0.00%)。在学术界和民间对转基因的安全尚有争议之时,农业部曾经在其科普宣传活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似乎正站在一场新的农业革命——“基因革命”的门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的农业问题提供了可能。但是,目前转基因作物还远未被广泛接受,相当多的国家政府、有影响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公众和舆论对转基因作物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认为其含有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欧盟在对待转基因作物问题上就采取了提倡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10,(5):86-89
这次转基因水稻事件舆论的焦点还集中在公众知情权方面。曾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教授王灿发认为,政府在进行一项决策时,会预料到肯定有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为了减少麻烦,也愿意采用低调的做法。中国对转基因的策略其实是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策略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我国在转基因作物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成就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研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一些领域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我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自主研制抗虫棉技术的国家;我国转基因水稻的研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1999—2001年的3年中,我国种植抗虫棉面积约270万公顷,共少用农药12.3万吨,增产棉花9.6%,每公顷经济效益近2000元。抗虫水稻近两年在湖北、福建等地试种表明,抗虫稻在整个种植季节可基本不施…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作物利弊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科知识》2001,(11):4-6
现阶段的转基因技术对解决人类饥饿问题还属南辕北辙,生物技术的核心是“诱导调控表达”技术,转基因只是外围技术。  相似文献   

12.
科学历程     
文西 《百科知识》2014,(9):26-26
正1994年5月3日——世界首创转基因水稻问世转基因水稻,是用转基因技术把水稻中本来没有的基因转入到水稻中,使水稻具有新的性状,如抗虫、抗除草剂、抗病害。1994年5月3日,世界首例转基因水稻在安徽省合肥市问世。这是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研  相似文献   

13.
《科学生活》2011,(9):25-27
没有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中可能衍生的“蝴蝶效应”就盲目走出实验室这一共性,成为转基因作物干扰生态平衡的根源,哪怕是不进入人类食物链的经济作物——棉花,亦不能免责。历经十余年的起起伏伏,转基因棉花从起初的救世主走下神坛,这是种偶然,还是生态演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争论的焦点 2006年全球已有22个国家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与转基因有关的物质究竟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主要有2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刘卓雅 《今日科苑》2013,(19):22-25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透露,今年7月,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再迟缓就是误国。而与两院院士鲜明支持态度相对应的是普通民众对于转基因的食品普遍的怀疑和恐慌。关于转基因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很多年,然而分歧似乎是越来越大,那么61名院士为何还要上书推广转基因?许多中国民众拒绝接受转基因食品的原因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现实情境,结合社会系统论和风险社会理论引入系统信任、风险/收益感知、科技观、传播媒介等系列变量,对重庆、湖北、浙江三省市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数据比较国内研发的转基因水稻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公众接受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众对转基因水稻的接受度比转基因大豆的接受度高,受到更多风险感知等结构因素的显著影响。信任国内转基因研发机构、转基因技术保障粮食安全的收益感知是对这两种转基因作物与食品的公众接受度都有正向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转基因风险管理要聚焦粮食安全保障、专家系统的信任机制建设和科技观引导。  相似文献   

17.
泉水 《百科知识》2003,(11):46-46
过去,蔬菜上市都是有时令性的,且品种单调,几十年一贯甚至几辈人都不变的。近些年来可大不一样了——传统品种不仅一年四季都可见到,而且涌出了许许多多“小弟小妹”——微型蔬菜,如袖珍南瓜、珍珠水萝卜、珍珠西红柿、小黄瓜等等,与此同时还出现了风格独特的太空蔬菜、转基因蔬菜。面对这  相似文献   

18.
科宣 《华夏星火》2004,(12):11-14
转基因水稻商业化12月1日,国家农业部的一个会议静悄悄地结束。官方没有公布会议内容,与会也三缄其口。但股民作出了强烈的反应。第二天,一支名为“丰乐种业”的股票涨停。“有人要发财了。”一位业内人士说。刺激股民的,是这样一个强烈的信息:“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国家。”而“丰乐种业”,被有些股民称为“中国转基因水稻第一股”。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苑》2010,(13):109-112
在美国,转基因作物正在脱下神话的外衣。美国科学家表示:转基因作物远没有当初想像的那么美妙,更没有转基因技术公司所承诺的那么神灵。目前,美国转基因研究正从“挑战自然”向“尊重自然”转变,而暗地里,美国却向中国等国非法输入转基因作物,以低价垄断别国粮食市场……中国的企业是否有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底,农业部首次批准了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华恢1号"和"Bt汕优63"在湖北省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对转基因粮食作物开闸放行——这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民生问题——再度引发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