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片首词是谁作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之前,有一首《临江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在嘉靖本《三国演义》上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2.
明朝诗人杨慎,不仅诗写的很好词也写的很好,他的代表作《临江仙》颇有特色,很受人称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清人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时,将这首《临江仙》词置于小说的卷首,因而广泛地流传开来,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由于词中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两句,所以有人认为“夕阳红”一词为杨慎所首创。  相似文献   

3.
方工 《中文自修》2006,(5):20-20
《三国演义》开篇《西江月》有道:“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造就指点江山、横扫干钧的力道,散文无疑最能跨越古今,也最富于“笑谈”的酣畅淋漓。我们过分钟情于流行文化,拘泥于“快读”和“读图”,便容易忽略语言的优美和力塞。  相似文献   

4.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编导以其豪放而略带苍凉的声调使杨慎的《临江仙》一词家喻户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相似文献   

5.
吴然 《语文知识》2000,(11):24-2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我国古典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的卷首词。前几年中国电视剧中心拍成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把这首词作为主题歌词,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杨洪基演唱,流传很广,影响很大。遗憾的  相似文献   

6.
说起项羽,我们自然会想起他破釜沉舟的英雄气概,也会想起他自刎于乌江的英雄末路形象。对于他的胜败原因、功过评价,文人墨客历来有多种意见。在此摘要展读,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历史趣闻吧。第一种,以杜牧为代表,他有感于项羽兵败自刎之事,题诗书怀,在《题乌江亭》  相似文献   

7.
说起项羽,我们自然会想起破釜沉舟的英雄气概,也会想起他自刎于乌江的英雄末路形象。对于他的胜败原因,功过评价,文人墨客历来有多种意见。在此摘要谈谈,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历史趣闻吧。第一种,以杜牧为代表,他有感于项羽兵败自刎之事,题诗书怀,在《题乌江亭》诗中道出了卷土重来的主张: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事不期”,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包羞忍耻”,即能像韩信受胯下之辱那样,做到“败不馁”。更何况,你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相似文献   

8.
罗贯中一生著书颇多,《三国演义》是他的压卷之作。研究《三国演义》的主题,不能不涉及罗贯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和时代背景。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罗贯中大致生活于1330年至1400年。他亲眼看到,并且亲自参加了元末农民大起义,曾经在张士诚手下当幕僚,是一位雄心勃勃的“有志图王”者。只是由于他所事非主,“生不逢时,才郁而不得展”,于是“传神稗史”,著书言志。纵观罗贯中的全部作品,可以发现:这些作品都是以  相似文献   

9.
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调名《临江仙》。词写得很有特色,既雄壮,又洒脱,不失为名篇而传之于世。词的开头,用杜甫《登高》“不尽长江滚滚来”诗意和苏轼《念奴矫》“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相似文献   

10.
连续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开头,随着几幅重要历史画面的映现,那奔腾的长江就以其无比浩大的气势呈现在观众面前,浪涛澎湃,激荡有声。而刘备、诸葛亮、曹操、孙权、关羽、张飞等“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在江流的滚涌中逐一闪现——同时,杨洪基以其豪放而略带苍凉的声调唱起了片头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一下子便把观众带到了那一千七百多年前三国争雄的烽火岁月,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沉思。  相似文献   

11.
苦乐年华     
《广东第二课堂》2004,(1):52-61
举办《苦乐年华》同题作文“广交会”的消息在我刊网站BBS(讨论版)上发布后,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中学生朋友的作文,现发表其中一部分。让我们广交良师,以文会友——苦乐年华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一书深受《春秋》的影响。具有比较明显的“春秋特征”。《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观念是“春秋大义”的体现;小说中一宇而寓褒贬的“春秋笔法”,对历史材料的“笔削”以及“简而有法”的叙事方式都明显地受到《春秋》的影响。罗贯中作《三国演义》与孔子作《春秋》有着相似的创造动机;《春秋》本身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另外,我国古代文学有文史不分的传统。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三国演义》“春秋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著名红学泰斗周汝昌今亮相《百家讲坛),这次老先生将四大古典名著一网打尽,而不仅仅只局限于《红楼梦》。周汝昌是一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也算得上是一个爱憎分明的老头儿,在他眼里,《红楼梦》不可超越,而《三国演义》和《水浒》总有一些地方让他瞧不上。周汝昌曾直言他不喜欢《三国演义》,尽管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这样虚构的情节,但仍觉得罗贯中写得“太正”。  相似文献   

14.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三国演义》中威风八面的猛张飞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手中使的是一支威寒敌胆的丈八“蛇矛枪”。后世的许多人都将张飞手中的这支“蛇矛枪”望文生义为“矛刃蜿蜒似蛇形的枪”。电视剧《三国演义》及许许多多流行于世的相关方面的画面中,张飞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三国演义》研究来说,胡适的考证及其结论具有奠基性意义,甚至他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的观点对于突破今天狭隘的文学研究也有某种启示。然而,胡适否定《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其学术见解与价值评判也存在着严重偏颇。  相似文献   

16.
1.文中第4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在这个句子中,我决定的事情包括———“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仔细一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个句子中两个“了”字用得都有问题,因为“决定”去干的事情只能是未然之事(去咬牙、去读),而不可能是已然之事(咬了牙、读了下去)。再者,“我”只能“决定”“读下去”这件事,不可能“决定”“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因为“一知不解”只能是读的过程中的感受,不可能是“我”在未读之前就…  相似文献   

1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临江仙》  相似文献   

1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  相似文献   

19.
魏延,字文长,义阳(今河南省信阳)人,为三国时蜀国大将。他善养土卒,勇猛过人,多谋善断,智勇双全。他金戈铁马,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为蜀国立下不朽的功绩,然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竟让他背负着“谋反”的恶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硬说他“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这的确是一桩冤案,为世人所不平!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元明传来之讲史》中谈到《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的多智而近妖。”我认为鲁迅先生的意见是正确的。近年来,不少研究《三国演义》的学者指出:不看到《三国演义》的优点,是民族虚无主义,但不指出它写人方面“亦颇有失”,也不利于借鉴古典小说,来创作新的历史小说。这种辩证说法,也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20.
文学讲究细节的真实和充实,这是常识;借用“细节”一词,指代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局部性“小”问题,对于整堂课,它同样非常重要,与课程理念、整体设计、大致流程等“大”问题息息相关。但是,在这里只想说说关乎“语文”的细节。有一堂课,师生一起以“事亲”为主题开展阅读和讨论。有学生发言,将“赡养”读成了z hān养,老师没有反应,讨论继续。投影屏幕上,“服用安眠药”用的是“复用”;一个逗号“,”明显地出现在一行字的顶格处。在介绍《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时,老师问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名称,学生回答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老师一边肯定,一边打开多媒体,屏幕上显示的是《红》《三》《水》《西》。为了加深印象,老师让这位学生重复一遍,学生仍然先说《三国演义》。老师再次肯定,并不注意四者的“顺序”。在评议学生朗读时,一连有三个发言者提出了“否定性评价”,尽管都比较中肯,却没有顾得上对其优长做出肯定;这时,老师也没有考虑到“众人的批评有损该生的自尊心”的可能,而“适当肯定该生的长处”。无须多举,无非都是一些小而又小的细枝末节,但是,如果从教育的本质和语文课程目标来看,确实关乎宏旨。当然,这些细节的重要程度并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