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六册,《加减法的一些速算》例3。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的速算规律,能正确地进行速算。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简析:学生已经掌握多位数加减法的运算,例1、例2又学会加数和减数都略小于整千、整百数的速算思考方  相似文献   

2.
一、练习八的编排意图练习八是围绕加上或减去一个接近整百、整千数和运用减法性质进行速算而设计的,共13道题。练习八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1~4题是配合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加上或减去一个接近整百、整千的数的速算方法;第5~8题是配合例3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的速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义务教材人教版第四册)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分析、归纳和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口算的思考过程。教学关键: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个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7=10 ( ) 44=( ) 4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第五册第56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方法,并能正确地速算。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件出示)填上适当的数:18=□1 ○1=1□ ○1 △1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了解一些解题思路、方法,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学生们纷纷讨论起来。生1: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把81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3倍,变成234,分子3=1 2,所以18=214 224=214 112。生2:我是把18变成450,再把450拆成410 4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简便计算。 板书设计思想: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方法,学生学习这一知识前,虽有一定的口算能力作为基础,但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对速算法的思考过程难以理解。因此,教学中板书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板书,引导学生眼、口、脑并用,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理解速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简便计算。  相似文献   

7.
一、用心思考,谨慎填写。1.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它们之间的进率是()。2.一个数由4个1、3个0.1、9个0.01和6个0.001组成,这个数是(),读作(),精确到百分位记作(),保留一位小数是()。3.2007的小数点向()移动()位是20.07;把()缩小到它的11000是0.09。4.右边卡片上的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且大小不变?请用笔划去这些0。5.在算式3.6÷2.4+0.5×0.8中添上括号,使它的运算顺序改为先加后乘再除。6.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300+4)×21=300○□○□○□49-2…  相似文献   

8.
一位教师在上8的巩固练习课 时,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目: 1.看图填算式: ○○○○○ □+□=□ ○○○ □+□=□ 2.在□里填+、-: 3□4=7 5□2=3 4□4=0 2□2=4 第1题是要求在“□”里填上适 当的数字,第2题是要求在“□”里填 上“+”或“-”号。教师在教学时,一 会儿要求学生在□里填上数字,一会 儿又指导学生在□里填写运算符号。 幸亏有教师的指导,不然的话,学生 就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在□里填什 么。因为刚入学不久的儿童还不认识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26页例1和“练一练”。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几十几和几百几十(最高位不能被整除的)除法口算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培养学生初步的除法估算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和综合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明确把几百几十拆成哪两部分。教学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选两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0÷3=200÷2=39÷3=420÷280÷4=600÷3=84÷4=550÷5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50-80=□□□师:为什么把450分成300和150?(组织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练习题     
三年级 1、在□内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 式。 200÷5 230×60 300-□ □÷8 □-280 550 □ □ □ ( ) ( ) 2、在○内填上“>”、“<”或“=”符号。(1)64÷4×2○64÷(4×2)(2)135 267×6○(135 267)×6(3)54 54 54-542○54×2 54(4)245÷35÷5○245÷(35÷5)3、下面各题的计算有没有错误?如果有,把它改正  相似文献   

11.
六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中的例1、例2两类题,历来是简便计算教学中的难点.如何使学生掌握这类速算法呢?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下面四个层次. 一、铺垫练习,突出这类速算题的数字特征. 在教例题之前,先让学生练习如下两题: 1.填空:298+( )=300;( )+496=500;999+( )=1000;600=594+( ). 2.说出下列各数接近几百、几千,比整百、整千少几或多几:97、303、399、997、5003. 以唤起学生对接近整百、整千数与相应的整百、整千数的差数的注意,减少计算差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把注意力集中到思考过程上.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六册《加减法的一些速算》例3.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的速算规律,能正确地进行速算.  相似文献   

13.
1.右面同样的图形中填上同样的数字.(P91)这是一道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题,可引导学生从和的个位推导:两个相同数的和的个位为8只可能有两种情况:4 4=8,9 9=18,如果取4,则出现和的十位数字应为8,而题中不为8,可见只能取9,9 9=18,8 1=9,所以○里只能填9,又9只能加1方可得整十数(题中是900加100方可得1000),由此△只能上1.2.把10、20、30、40、50.60、70这七个数填在小圆圈里,使每条直线上和每个圆周上的三个数的和都是120.  相似文献   

14.
★租船二(1)班20个同学去南湖春游,老师叫同学们自己组队租船。问:每种船各要租几条?每艘可坐5人每艘可坐2人每艘可坐4人方法一:方法二:★算一算,填一填★在□里填上合适的数★画一画□=35△=9■=7▲=40□+▲=()▲-△=()△×■=()□÷■=()12÷□=□摇24÷□=□□÷6=□□÷□=4○的个数是□的3倍。第一行:□□□□第二行:第一行第二行数学第四册第三、四单元@蒋秋英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六年制课本第七册第1页例1、例2.教学的重难点:掌握试商和商的定位方法.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整百数的试商和商的定位方法,能运用口算迅速地求商.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总复习阶段的例题、习题要精心设计 ,通过复习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设计安排练习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 ,要讲求实效 ,使学生掌握本质、注意对比、突出联系 ,让每人都练有所得 ,切忌盲目多练 ,造成学生厌倦 ,影响复习效果。如数学概念的复习可作如下设计。一、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例 1 在□里分别填上一个数字 ,使 2 8□ 45□能同时被 2、3、5整除。完成这题必须理解整除的概念 ,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以及除法法则才能联系起来解答。例 2  2 47的分数单位是 (  ) ,减去 (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自然数…  相似文献   

17.
<正>前段时间,我校有两位老师进行了一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他们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1页的练习七。这是一节练习课,之前学生刚刚学完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且看他们是如何处理练习七第3题的。(题目如下)3.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或"="吗?47+2○47+20 4+75○75+450+48○40+48 30+66○3+66  相似文献   

18.
[题目]在下面算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一般解法]先从得数个位上的5和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9思考,6+9=15,推得第一个加数个位上的□里应填6。再从得数十位上的3和第一个加数十位上的8思考,推得第二个加数十位上的□里应填8-3-1=4。  相似文献   

19.
在整数加、减法中,我们可利用某些数的特点进行速算,本册第26页例1、例2就是讲一个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接近整百、整千的数时怎样进行速算。但是,在计算过程中要按具体情况决定算法,小学生往往不易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关键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弄清算理,掌握思路1.让学生阅读教材例1。2.读后谈话: “请大家想一想:例1中第二加数有什么特点?”(298接近300,但小于300) “把‘298’当作‘300’来加,多加了,还是少加了?”(多加了) “多加了多少?”(多加了“2”) “要算出原来的得数,应该怎么办?”(要  相似文献   

20.
[教学案例] 在○里填上>、<、=. 3/5×1/2○3/5 3/4×3/2○3/4 5/7×1○5/7 下面是两个教学片段. 王老师: 先让学生计算,填好>、<、=后,立即进行提问. 师:在○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一个数怎样? 生:相同. 师:另一个数与1比怎么样? 生:另一个数有的大于1,有的小于1,有的等于1. 师:一个数与大于1的数相乘,积与它比怎样?一个数与小于1的数相乘,积与它比怎样?一个数与等于1的数相乘,积与它比怎样? 生:一个数与大于1的数相乘,积大于这个数;一个数与小于1的数相乘,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与等于1的数相乘,积等于这个数. 师:如果不计算,你能很快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生:会. 李老师: 先让学生计算填好>、<、=后,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1:圆圈左右各有一个数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